落日满余晖 作品

第383章 成了!

 如果问谁对中国的半导体行业贡献最大?  因时间跨度太大,英雄人物太多,大家可能难以统一意见。 

 但要是问中国进入市场化时代以后谁的贡献最大? 

 中国半导体行业的从业者脑海中都会闪过同一个名字。 

 张汝京! 

 不过眼下张汝京还在帮着德州仪器满世界兴建晶圆厂,在中国半导体行业的辉煌成就还要等到21世纪。 

 这就给了竹下雅人机会,他准备聘请张汝京担任新成立的第二晶圆公司社长。 

 别看是刚刚成立的晶圆厂,业务其实不算少。 

 单单是美国那边的大客户就有三家,中等规模客户更是多达六七家。 

 这还是星海晶圆不太重视美国市场,重视起来规模最少可以扩充一倍。 

 原因很简单,自星海软件公司发行星海操作系统后,计算机相关行业就迎来井喷。 

 无论是上游的半导体材料,还是中游的芯片等零部件,亦或者是下游的电脑等先进电子产品,都出现了被疯抢的情况。 

 尤其是电脑,更是出一台就卖一台,各大电脑公司算是迎来了最好的时代。 

 如此情况之下,晶圆代工行业自然也跟着发展壮大。 

 行业老大星海晶圆大多数订单被自家公司包圆,剩下的也被日美两国半导体公司直接给钱预定。 

 就这,那些抢到份额的半导体公司都非常开心。因为很多半导体公司给钱也拿不到份额。 

 行业老二台积电的日子过得同样有滋有味。理由和星海集团差不多,别的公司抢着送订单。 

 但和星海晶圆不一样的是,台积电的行为引起了十几家老客户的不满。 

 因为台积电规模有限,做出了放弃老的中小规模用户,优先接大客户订单的决定。 

 当下湾湾的联华电子集团,就是看准了这一点才准备进入晶圆代工行业。 

 选择的方法就是星海晶圆旗下联合晶圆准备执行的计划,也就是找中等规模半导体公司联合建厂经营模式。 

 “嗯,要节制,联华电子进入这一行也不错。” 

 竹下雅人不准备掐死联华电子的晶圆代工道路,他需要有公司在湾湾和台积电竞争。 

 台积电是个可怕的对手,需要给它找点麻烦。 

 想着想着,竹下雅人突然意识到办公室还有人。 

 他重新回过神歉意的说:“不好意思,有点走神了。” 

 “会长您是在想晶圆公司的事情吧,这很正常。” 

 “表演有点浮夸。” 

 青年吐槽了一句,随后继续解释道:“我想到一位非常适合担任第二晶圆厂社长的人选,德州仪器张汝京。” 

 “会长英明,张桑的晶圆厂建设能力确实超一流。” 

 小池淳义很关注业界动态,对这个建厂狂魔自然不陌生,甚至有点羡慕。 

 因为张汝京负责的晶圆厂,不仅建设速度快质量好,成本还远低于星海晶圆。 

 他早就有挖角的想法,只是一直没能成功。 

 “嗯,那就这么定了。下周的高层会议我会直接宣布星海科技和星海晶圆的调整拆分,然后全力挖角张汝京先生。” 

 “是,会长!” 

 小池淳义很兴奋,哪怕级别没有提升内心依旧塞满喜悦。 

 自此以后,他再也不用看星海科技脸色做事。代工压低价格什么的,也不会存在。 

 以后星海晶圆的利润将向台积电看齐,直接从当下的20提高到50。 

 当然,这是最乐观的想法,基本无法实现。 

 因为星海晶圆的人工成本,显著高于当下的台积电。 

 不过在这个芯片供不应求的年代,毛利润维持在40以上还是非常轻松的。管理精细一点,45也是大概率事件。 

 毕竟半导体行业的投资大头永远都是各类设备,员工工资占比并不是很多。 

 张汝京眼下在美国,自然还是劳烦星海集团美国负责人帮忙进行联系。然后和卡林斯基一样,商定好时间后再找个地方互相面试。 

 面对星海集团的诚意拜访,张汝京没有拒绝。 

 “我星期一晚上7点有时间,可以吗?” 

 他想在休息的时候拜访一下父母,和他们商量一下这件事。 

 说起张汝京回中国创建中芯国际,就不得不提到他的父母。 

 两人都是十足的爱国人士。 

 张汝京是在他们的影响下,才放弃优越的生活条件,以及巨额的财富回国。  当然,张汝京自己同样是不折不扣的爱国人士。 

 如果他本人没心没肺,就算父母再爱国也没什么用。 

 “没问题,一切都按张先生的要求完成。” 

 这一次可是会长点名,自然不会有人傻到说不,星海集团北美负责人迫不及待的点头同意。 

 收到美国传来的消息,竹下雅人心情很好。 

 “不错,时间正好是在高层会议后。” 

 虽然约定的时间在星海集团高层会议召开前也无所谓,但不用调整会议时间终归是好事,不用那么麻烦。 

 会议时间很快到来,青年也懒得说客套话,很干脆的开始今天的会议内容。 

 “经过我和斯卡利桑,以及小池桑的协商。自今日起,星海晶圆从星海科技中拆分出去独立经营。” 

 因为斯卡利和小池淳义不是大嘴巴之人,所以众多高层领导听自家会长宣读星海科技拆分时,都有些震惊。 

 不过听到拆分出去的是星海晶圆,又没那么惊讶啦。 

 星海晶圆的业务规模在星海科技中处于中流,价值只有不到30亿美元,影响不了星海科技的第一位置。 

 不过,这是拆分前的数据。 

 等到拆分后,星海晶圆就算不进行扩张,年产值也会轻松突破40亿美元关卡,相当于台积电年产值的4倍。 

 然而在竹下雅人看来,星海集团的晶圆厂依旧不够用,所以他才想着挖角张汝京。 

 差不多给大家留下1分钟的思考时间,时间结束后竹下雅人这才接着说。 

 “星海晶圆拆分后独立经营,但公司级别保持不变。” 

 “此外星海晶圆内部也要进行调整,分成主营公司内部芯片代工的第一晶圆公司,主营公司外市场的第二晶圆公司,以及主打合作共赢的联合晶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