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日满余晖 作品

第244章 大生意不能太精明

 汽车刚刚驶入松本制造地界,竹下雅人便远远的看到,在大门口处等待的小林博明一行人。  司机如同往日一般,安稳停在他们身边。 

 小林博明也重复曾经的动作,恭敬的打开车门。 

 “会长,铃木社长,下午好!欢迎两位领导视察。” 

 青年利落下车后开口说:“小林社长,你也好呀,接下来就麻烦你了。” 

 “哪里,这是我的荣幸。” 

 小林博明谦卑的微微鞠躬,一点也没有平日的霸气侧漏。 

 简短的打过招呼后,前松本制造社长,现星海集团副社长铃木善介,笑着走到小林博明身边。 

 “小林桑,工厂的道路很干净,以后要继续保持。” 

 “是,老社长的教诲我们始终牢记。” 

 铃木善介任职松本制造管理期间,最重视的就是工厂卫生,因为这是公司的脸面。 

 而脸面,在客户不熟悉公司之前,往往有着十分积极的作用。 

 很多客户都会因公司比较干净卫生,选择进行初次尝试。 

 给松本制造一个机会,也给自己一个机会。 

 “你们两个,这么严肃干嘛。” 

 “走,我们先在工厂简单的转一圈。” 

 有段时间没看工厂了,他现在想要掌握更多的第一手资料。 

 这样在股东大会上,可以更加的从容不迫。 

 他不允许松本制造第一次全体股东大会,出现任何大的瑕疵。 

 “嗨!” 

 伴随着机器的轰鸣声,竹下雅人夸奖道:“工厂流程很通畅,看来跟着日立公司学了不少东西。” 

 松本制造之前的扩张速度太快,所以在管理方面出现很多问题。 

 后来,青年想到华为往事。 

 最终找到日立这个工厂经营的典范,花钱学习进步。 

 现在看来效果很不错,起码运转流程看着舒服流程。 

 小林博明露出佩服的表情,然后坦然的说:“是的,稻和盛夫社长不愧是经营之圣。” 

 “我们从中学习到很多工厂管理方面的知识。” 

 竹下雅人认可的点点头, 

 “挺好的。如果还有不足,可以继续花钱学习。” 

 “是,会长大人。” 

 因为还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所以青年只是简单的转了一圈。 

 至于更具体的细节,股东大会过后了解也不迟。 

 松本制造工厂就在这里,也不会跑掉。 

 “我们今天来的目的,酒井秘书已经说了吧。” 

 “是的,相关材料我已经准备好了,社长您随时可以查看。” 

 “那就好,走吧。” 

 “嗨!” 

 松本制造这边的内容,要比总部更加的详实。 

 不仅有拉杆式旅行箱的销量、收入、利润,还有更具体的每个合作方销量。 

 比如沃尔玛,去年就销售300多万件,是松本制造在全美的第一大销售渠道。 

 至于老牌的凯尔斯等大型中心商场,销量开始陷入到瓶颈,已经不再增长。 

 这也和他们的未来近似。 

 一个依旧在高速发展,一个开始原地踏步。 

 不过沃尔玛,现在依旧以低端市场为主。 

 中高端旅行箱,主要是在奢侈品专卖店销售。 

 这点和日本有着很大不同。 

 风雅和疏影,在日本的销售渠道更广。 

 不仅奢侈品专卖店、商场、大型超市,甚至连个别街边精品小店都能卖出部分。 

 只能说,日本人现在根本不把钱当钱,过于挥金如土。 

 “预计今年还会有20以上的增长率,准确吗?” 

 “合资工厂的规模和工艺技术不断进步,很容易实现这一目标。”  当下拉杆式旅行箱还是卖方市场,松本制造生产多少,就可以卖掉多少。 

 可惜,这种好日子很快就会到头。 

 预计明年或者后年,拉杆式旅行箱就会进入存量市场。 

 当然,松本制造也没必要太过担心。 

 风雅和疏影,已经在全球中高端市场树立起品牌效应。 

 欧洲以外国家的有钱人,甚至只认风雅品牌。 

 至于低端产品,松本制造就更不怕了。 

 有合资的申城箱包厂在,没有任何大企业可以在价格方面正面竞争。 

 “注意一点,中高端品牌不要盲目扩张,经济形势有点不好。” 

 “请会长放心,我们的新增产能主要是低端产品。” 

 “嗯,那就好。” 

 了解完产量,青年翻着资料再次问。 

 “我们日本这边的工厂,低端品牌还是保持年产量800万吗?” 

 “是的,主要是安排新生,以及那些手艺不够稳定的。” 

 培养新人,对于一个行业来说非常重要。 

 而低端生产线,就是培养新人的最佳场所。 

 即使生产的箱包出现问题,也不会产生严重影响。 

 毕竟便宜没好货这种想法,世界各地都普遍存在。 

 “我们工厂今后的招工,应该会比较少吧?” 

 “是的,工厂已经趋于稳定,基本是退休多少人就招募多少人。” 

 中高端市场有限,增长速度很慢。 

 所以日本这边的工厂,今年根本没有增长计划。 

 招工数量,自然也不会很多。 

 不像申城那边的合资厂,依旧在大建特建。 

 预计明年,年产量就会超过日本这边。 

 “工厂现在还实行三班倒政策吗?” 

 “没错,会长有什么想法吗?” 

 小林博明总觉得自家会长话里有话,心里有些好奇。 

 “没什么。” 

 竹下雅人摇摇头,继续低头看资料。 

 他确实想要改变三班倒生产模式,加大招工数量。 

 但不是现在。 

 他要在1993年之后的就业冰河期,再进行工厂整改。 

 到时候不仅可以让更多人有工作,帮助国家解决问题,还能提高自家工厂的员工素质。 

 日本泡沫破裂之后,很多事情并不是一蹴而就。 

 绝大多数日本人,都以为是短期现象,依旧纸醉金迷。 

 直到1993年,日本人才意识到大事不妙。 

 群众不再盲目消费,政府开始对经济进行积极干涉。 

 但日本泡沫的毒实在太深,政府就算救也难搞。 

 尤其是在大学生就业上面,更是极端严峻。 

 最严重时期,甚至有一半左右的大学生找不到工作。 

 这还是日本政府,出台一系列基建政策的前提下。 

 如果没有政府的大规模投入,单靠企业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