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9章
重新回到东京,竹下雅人先是处理掉积累的文件,随后直接来到星海资本。“网景的投资,都处理了吗?”
“已经卖光了,会长准备将资金投入哪里?”
“嗯,继续买雅虎、思科、微软等科技公司股票。”
买股票,自然还是选科技股。
不过想到股票份额,竹下雅人连忙又补充一句。
“对了,股票份额最多25%。”
“是,请会长放心。”
“嗯,那就好。”
对于嘉本隆正,竹下雅人还是很放心的。
然后他没有继续往下说,而是将话题引导港岛和东南亚股市。
“港岛和东南亚的股市现在很不正常,股票开始缓出吧,争取在明年中国春节前后完成清仓。”
“是,会长!”
嘉本隆正听出了自家会长语气中的急促,忍不住在心里给东南亚和港岛判了死刑。
“会长这么心急,估计港岛和东南亚又要有一场股灾。”
“难道是西方国家,想给中国大陆一个下马威?”
嘉本隆正作为金融资本家,自然要掌握国内国际大事。而港岛回归,就是他能想到的唯一关键。
“行啦,别胡思乱想了,和我们没什么关系。反正我们公司永远不做空,猜到结果也没卵用。”
不做空、不借贷,星海资本就可以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就算有资本想要围剿,也无从下手。
他对于纽约华尔街和伦敦金融城的保密,没有一点信任。
他要是敢做空,说不定什么时候就被资本集火。
要知道现任纳斯达克主席麦道夫,可就在玩庞氏骗局。
这样一个家伙,竹下雅人一点也不敢信任。
不过这就是金融领域的特点。
要么你是聪明人,能为顾客提供客观的收入。
这样就算你耍花招,别人也不会去追问。
而麦道夫,就属于聪明人玩砸了的典型。
要么你是老实人,那么就会有人选择帮你。
毕竟大家都喜欢和老实人打交道,尤其是尔虞我诈的金融界。
可能越缺什么,就越渴望什么吧。
至于老实又聪明的,在金融领域属于稀缺种,每个人都渴望能找到。
目前竹下雅人,就被金融圈视为老实而聪明的典型。所以无论是高盛还是大摩,都希望和他进行深度合作。
其实不仅美日等发达国家,新加坡等新兴国家资本也渴望获得星海基金份额。
星海基金为了照顾到他们的面子,会象征性的撒出去几份,免得彼此太过难看。
至于更多的份额,需要你在世界范围内享有话事人地位。
比如中国,一旦感兴趣,青年会立马撒出大量份额。
不会超越美国,但和西欧日本持平还是没什么问题的。
结束对星海基金的视察,竹下雅人再次勤快的来到星海网络。
现在这边发展的非常不错,已经在日本的社交、购物、搜索等赛道占据主动。
当然,竹下雅人这次来并不是问国内情况如何。
他更关注QQ聊天和星海邮箱在其余国家的发展。
“QQ聊天的发展很顺利,目前在美国和西欧占据着90%以上市场份额。”
“雅虎、微软,以及美国在线想和我们竞争,但都不是对手。”
雅虎、微软、美国在线,正是前世即时通讯领域早期三巨头。
但这三家,最终都没能成事。
然而就算如此,青年的言语依旧很谨慎。
“那也要小心,这三家都有自己的流量入口,不注意真的会翻车。”
前世是前世,并不完全代表今生。
这三家面对星海集团这个庞然大物,说不定反而可以生存。
毕竟很多公司领导人都是曹操类型,劣势的时候英明神武,有点优势就会浪输。
“我都可以,看大家需求。”
保尔森也觉得可以跟随一把,但很快又话锋一转。
“不过,我觉得投资规模不宜太大,并且投资要分散一点。”
想到星海投资的种种手段,托马斯也忍不住点头。
“有道理,那我们就最多投资4.99%。”
无论是美股还是日股,都有着类似的规定。
那就是股票不超过公司总股本的5%,可以不在市场披露。
因此如果想要更好的隐藏自己,那么购买的股票只能无限接近于5%,但永远也不能达到5%。
对于赚钱,高盛的合伙人们自然非常感兴趣,大家纷纷讨论起哪些公司可以买上一些。
很快,沃尔玛从这几家公司脱颖而出。
因为沃尔玛已经在零售产业完成布局,基本不存在失败可能,只是赚多赚少的问题。
至于微软、思科、英特尔等公司,则需要进一步观察。
微软虽然在操作系统领域占据优势,但前面有iBm集团的巨大压力,后面有苹果等公司虎视眈眈。
公司业务不是那么的稳定。
说不定什么时候,就陷入衰退期。
思科的情况好上许多,但内部管理混乱。
等到高层拨乱反正后,高盛才会进行投资。
英特尔的情况,有点类似于微软。
微处理器方面不仅要面对摩托罗拉、德州仪器、Amd的竞争。
更要命的是,还有日本企业在蠢蠢欲动。
没错,在高盛眼中。
日本半导体巨头,要远比美国本土公司更加可怕。
因为美国的drAm产业,就是被日本公司正面击败。
这一领域曾经的王者英特尔都只能狼狈砍掉这部分业务,无奈押注微处理器,也就是Cpu产业。
一旦日本半导体公司决定进入微处理器,英特尔很可能扛不住这波攻势。
只能说谁也想不到,80年代如日中天的日本半导体巨头,竟然在90年代纷纷萎靡。
内存芯片产业惨败韩国,后来更是彻底退出这一领域。
闪存芯片产业靠着发明人身份稍好一些,还留下一点火种。
不过现在,这一部分业务已经成为星海投资的囊中之物。
东芝的闪存芯片产业就算依旧崛起,也很难达到前世高度。
确定好投资目标后,高盛一行人这才重新将话题拉回正轨。
很快,成立合资基金一事就表决通过。
不过在投资额度上面,大家再起争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