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日满余晖 作品

第426章

“待遇真是丰厚啊,不愧是国民经济的代表性企业。”

 

“请放心,如果离开任天堂,我绝对第一时间考虑贵公司。”

 

横井军平对星海集团开出的条件非常满意,特别是研发经费的发放,更是让他感慨万千。

 

如果任天堂对其有十分之一的大方,他都不会心中犹豫。

 

听横井军平这样说,竹下雅人心中一喜。

 

因为他给星海电子找的产品研发负责人,基本上十拿九稳。

 

不过行百里者半九十,青年还不能表现的太明显。

 

毕竟横井军平将最好的青春年华献给了任天堂,他要是表现的太过,很容易鸡飞蛋打。

 

所以他秉承着以不变求万变的道理,依旧态度谦逊的说。

 

“很感谢横井先生对我们公司的认可,这都是星海集团应该做的。”

 

“无论是松下还是日立,不都坚持以员工为本吗?”

 

很多日本企业,尤其是从战后废墟中发展起来的日本企业,确实充满着人文关怀。

 

它们不注重公司利润,将大多数利润花在研发和员工身上。

 

不过自经济泡沫破裂后,这种现象正在淡化。

 

很多电子企业都将研发投入压缩到最低,员工的工资和福利也跟着不断压缩。

 

星海集团很赚钱,未来会更赚钱。因此还保留着古早日本科技企业的特点。

 

每年10%以上的公司营收投入到研发之中,员工的福利和待遇也是世界一流。

 

两人互相吹捧了一会,然后又去横井军平事先预定好的知名料理店吃了顿怀石料理。

 

很精致,但味道嘛,对他来说只能算一般般。

 

他还是更喜欢吃中国菜,以及部分日本化的中华料理。

 

晚餐结束返回酒店的途中,竹下雅人对坐在自己身边的罗杰斯吩咐道。

 

“不要给别的公司机会,继续保持和横井部长的沟通。”

 

“会长,请放心。”

 

罗杰斯这一次很有把握,不觉得横井军平会放着前途一片光明的星海集团不去,选择其余公司。

 

除非他想着创业,那就没办法了。

 

“嗯,那就好,横井桑会是我们公司的重要一环。”

 

星海集团有竹下雅人亲自掌握放向,因此研发领域领头羊对于星海集团的意义,要远超公司其余岗位。

 

他脑海中那茫茫多的知识,都需要研发人员实现。

 

既然来到京都,自然也要拜访京都大学。

 

这里是日本第二大学府,主要方向是理工科。并且在理工类方面的实力,甚至超越了东大。

 

日本自然科学领域本科阶段诺贝尔奖获奖人数,足以证明这所学校的理工科实力。

 

正好借助这次挖角横井军平的机会,也在日本关西地区第一高校进行一次演讲。

 

不过,这场演讲也不算是突如其来。

 

他来京都之前,就示意秘书长找出京都大学的邀请函,然后给给校长井村裕夫打了通电话。

 

内容自然是很高兴能收到京都大学的邀请,我们会长恰好最近忙完工作,可以去京都大学演讲。

 

当然,竹下雅人在通话的时候表现的很谦虚很委婉,更多的是向京都大学示好。

 

没办法,就算眼下是就业冰河时期,京都大学的本科毕业生也不愁工作。

 

无非就是待遇问题,以及未来的升职空间变小。

 

反而是博士生,如果没有星海集团过几年就会遭殃。

 

日本科技领域大公司,已经被经济危机打怕了,科研开支一减再减。

 

反而是摸着日本石头过河的韩国,在研发方面非常舍得。

 

经常在行业低谷期投入更多资金,玩反周期的小把戏。

 

要知道,这曾是日本企业打垮美国企业的手段。结果公司发达之后,变成了自己敌人的模样。

 

历史,就是如此的有趣。

 

“我都可以,看大家需求。”

 

保尔森也觉得可以跟随一把,但很快又话锋一转。

 

“不过,我觉得投资规模不宜太大,并且投资要分散一点。”

 

想到星海投资的种种手段,托马斯也忍不住点头。

 

“有道理,那我们就最多投资4.99%。”

 

无论是美股还是日股,都有着类似的规定。

 

那就是股票不超过公司总股本的5%,可以不在市场披露。

 

因此如果想要更好的隐藏自己,那么购买的股票只能无限接近于5%,但永远也不能达到5%。

 

对于赚钱,高盛的合伙人们自然非常感兴趣,大家纷纷讨论起哪些公司可以买上一些。

 

很快,沃尔玛从这几家公司脱颖而出。

 

因为沃尔玛已经在零售产业完成布局,基本不存在失败可能,只是赚多赚少的问题。

 

至于微软、思科、英特尔等公司,则需要进一步观察。

 

微软虽然在操作系统领域占据优势,但前面有iBm集团的巨大压力,后面有苹果等公司虎视眈眈。

 

公司业务不是那么的稳定。

 

说不定什么时候,就陷入衰退期。

 

思科的情况好上许多,但内部管理混乱。

 

等到高层拨乱反正后,高盛才会进行投资。

 

英特尔的情况,有点类似于微软。

 

微处理器方面不仅要面对摩托罗拉、德州仪器、Amd的竞争。

 

更要命的是,还有日本企业在蠢蠢欲动。

 

没错,在高盛眼中。

 

日本半导体巨头,要远比美国本土公司更加可怕。

 

因为美国的drAm产业,就是被日本公司正面击败。

 

这一领域曾经的王者英特尔都只能狼狈砍掉这部分业务,无奈押注微处理器,也就是Cpu产业。

 

一旦日本半导体公司决定进入微处理器,英特尔很可能扛不住这波攻势。

 

只能说谁也想不到,80年代如日中天的日本半导体巨头,竟然在90年代纷纷萎靡。

 

内存芯片产业惨败韩国,后来更是彻底退出这一领域。

 

闪存芯片产业靠着发明人身份稍好一些,还留下一点火种。

 

不过现在,这一部分业务已经成为星海投资的囊中之物。

 

东芝的闪存芯片产业就算依旧崛起,也很难达到前世高度。

 

确定好投资目标后,高盛一行人这才重新将话题拉回正轨。

 

很快,成立合资基金一事就表决通过。

 

不过在投资额度上面,大家再起争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