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日满余晖 作品

第404章 什么最重要?

美日两国记者之后,第三位自然要轮到竹下雅人最为看重的中国内地记者。

 

“这位先生你好,不知道你的问题是?”

 

面对青年的点名,来自新华社日本分社的记者神情淡然,随后不紧不慢的认真问。

 

“首先,恭喜竹下会长成为日本首位时代周刊年度风云人物。”

 

“然后我想问的是,不知竹下会长要如何平衡慈善和公司发展之间的关系?”

 

“平衡两者的关系?”

 

竹下雅人皱了皱眉,思考了一小会后才缓缓回答。

 

“我觉着,做慈善也好,做企业也好,都是对个人事业的一种心理上的追求。”

 

“如果你觉得投入更多资金到公司里有利于社会发展,那么你就将更多的资金留在公司,从而加快公司进步。然后等公司进步速度不再明显,在走慈善路线。”

 

“如果你觉得自己有能力保持公司高速发展的同时,进行大规模慈善事业,那自然更好。”

 

慈善和企业发展,就没有什么平衡不平衡,基本都是看老板的良心,或者是他是否想借助慈善发展事业。

 

毕竟大手笔的投资慈善,确实能吸引到一批心地善良的客户。

 

比如后世的白象方便面,或者是眼下的星海集团,都靠着做慈善扩大了营收和利润。

 

至于那种将全部身家都用于慈善工作的企业家也有,竹下雅人心里很佩服,但他本人完全做不到这一点。

 

捐一部分他能做到,全部都捐不给子女留一点,他没法完成。

 

说了几句正确的废话后,青年接着开始说自己的真实想法。

 

“不过我觉得,企业家做慈善事业之前,最好是先将公司内部管理好。”

 

“比如说职工的工资和福利待遇方面,提高到行业前列水平。”

 

“一家就连自己员工都不爱的公司,我不信他是真心想做慈善。”

 

爱人先爱己。

 

如果你连自己的员工都做不到热爱,凭什么让人相信你真心热爱慈善,而不是单纯的作秀?

 

以欧美明星为例,除了阴谋论爱好者和杠精,以及嫉妒心非常强烈的少数网民。

 

大多数网民都相信迈克尔·杰克逊和泰勒·斯威夫特两位世界级巨星真心热爱慈善。

 

因为两个人都对身边的工作人员慷慨解囊,然后也对世界各地贫困人群进行捐款慈善。

 

前一世疫情结束后在全球轰轰烈烈的时代巡演,泰勒·斯威夫特就给工作人员分了5000万的奖金。

 

这种人做慈善,大家才更愿意相信是真的。

 

中国某地的玻璃大王,就是比较负面的案例。

 

你对员工都那么苛刻,就算捐再多的钱大家也不会认为你是真心的。

 

估计不是为了更多的利益,就是在追求名。

 

当然,这样的例子还有许许多多,甚至可以说绝大多数企业家都是如此。

 

按照网友的话就是,

 

全部枪毙会有许多无辜者,但隔着进行枪毙,绝对会有大批漏网之鱼。

 

很快,竹下雅人面对直播的采访内容,就被正在收看新闻直播节目的世界各国人民看到。

 

“说的真好,不爱自己员工的企业,根本就是在做假慈善。”

 

“早该有人揭露假慈善了,公司最要紧的是员工。”

 

“就是就是,难怪星海集团员工待遇全行业超一流。”

 

“这才叫公司嘛,真想加入到这样的公司。”

 

日本那些没拿到内定资格,以及拿到其余公司内定资格的大学生们,都在心里暗自下定决心参加星海集团3月举行的社会招聘。

 

如果能加入这样的公司,才不会有随时失业的恐慌。

 

是的,星海集团今年在日本招工数远大于5万。

 

这也算是星海集团有别于其余公司的特点,每年也会在社会招聘中招收同样数量的员工。

 

也就是说星海集团单单是日本总部这边,1996年就会有10万新人入职。

 

这些人中80%都是大学以上学历,占到日本大学以上毕业人数的9%,算是狠狠的缓解了日本大学生群体的就业压力。

 

可惜,星海集团目前还不够强大。

 

日本大学生群体的就业情况依旧严峻,差不多25%的大学生面临毕业就失业问题。

 

面对如此情况,大学生群体只能选择考研深造,以盼研究生毕业的时候可以找到工作。

 

可惜,他们中许多人的梦想注定要破灭。

 

两年后,日本大学生就业会更加的困难,研究生群体甚至不如本科生受欢迎。

 

没办法,研究生扩招的后果就是研究生质量下滑严重,很多人甚至都没有了本科时期的水平。

 

如此一来,研究生群体的失业率自然大幅度提升。

 

至于博士,同样不是一条很好的路线。

 

日本芯片等顶级智力产业正逐渐溃败,对于高等人才的需求逐渐萎靡。

 

当然,事情也可能出现好的转机。因为这一世,有竹下雅人的存在。

 

说不定5到7年之后,星海集团自己就能吃进日本大学全部的博士毕业生。

 

除了日本,前世界各地看到他真情流露的高学历人才,都将星海集团视为找工作或者跳槽的前几位选择。

 

这样的公司不会累,赚钱却排在行业前列,简直是打灯笼才能找到的好公司。

 

只能说,就算是九十年代全世界各地的打工人,大多数也被公司压榨的很难受。

 

如此一来,才会有这么多人对星海集团生出好感。

 

很多更偏向发展民生的各国领导,看完新闻后也对星海集团好感度大大增加。

 

尤其是芬兰,更是形成了全国都热爱星海集团的氛围。

 

因为整个芬兰都要因失去对苏联窗口地位而破产的时候,是星海集团的重金投入救了芬兰。

 

诺基亚、维利奥、通力等世界知名品牌,都是靠着星海集团的投资走出泥潭。

 

当然,其实没有星海集团,芬兰自己也能重新走回正轨。

 

但那是前世,这一世的芬兰政府并不知道。

 

不过,芬兰接受星海集团大量投资也不亏。国家不仅更快挣脱泥沼,企业竞争力也远高于前世。

 

此外,芬兰人的收入和待遇同样高于前世,可以更早的在人均方面傲视西欧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