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日满余晖 作品

第403章 公司要对员工好

 采访过后,虽然都是集团下属员工,但竹下雅人还是让人在食堂安排了一顿较为豪华的午餐。  不过他没待太久,差不多过了十来分钟就歉意的起身说。 

 “那个,大家慢慢吃,我还有点事要忙,不好意思了。” 

 佐藤等人听会长这么说,自然也只能纷纷起身恭敬的回应。 

 “没关系,会长您去忙。” 

 “会长您忙,不用理会我们。” 

 “对呀,您忙,您忙。” 

 会长能陪自己等人一会,就已经让大家觉得很惊喜了。 

 至于是不是真的有事,根本就不重要。 

 “谢谢,谢谢大家的谅解,我们有机会再见。” 

 竹下雅人是真的有事,他担心电话回不完。 

 此外,他在大家吃饭也不那么自在。不如快点离开,让大家可以吃的开心点。 

 可惜,他的一番好意有点瞎子电灯。 

 新闻非常注重时效性,俩家媒体都想着早点回去,然后尽早将内容制作出来,根本没时间吃饭。 

 因此他刚离开不久,每日新闻和tbs电视台就紧随其后的匆匆告别。 

 “会长人真好!” 

 回去的路上,想到采访以及之后发生的一幕幕,负责拍摄的佐川拓海返回的时候忍不住感叹。 

 “是啊,会长的换位思考能力特点强,人也非常的善良温柔。” 

 佐藤真吾采访过无数高级别领导人,竹下雅人是极少数让他特别佩服的存在。 

 不仅公司经营的特别好,还愿意和员工分享公司的利益。 

 据他所知,星海集团最底层的新入职员工,年薪都可以达到360万。 

 而在日本其余公司,新入职员工能拿到这么多,需要较为严苛的条件。 

 第一,你是大学毕业生。 

 第二,你加入的公司效益很不错。 

 如此一来你的月工资+2次半年奖,最终能达到这一数字。 

 至于星海集团,底层都这么多了大学生自然更高。 

 基本上能入职星海集团的,年薪都可以达到日本平均水平。 

 星海集团今年已经发出去5万多份内定资格,也就是说单单在大学生应届毕业生上的多余开支,轻松超过500亿。 

 如果整个公司全部算下来,那就更多了。 

 星海集团日本这边的员工有近30万。通过简单的计算可知,公司每年在日本的额外工资支出,绝对超出3000亿日元。 

 这一数字,无论对哪家公司来说都是不小的数目,相当于一个多的诺基亚利润。 

 再说了,这还只是最基础的估算。 

 按照星海集团给研发人员和管理人员的高薪水判定,日本每年的额外工资支出最少有5000亿,相当于两个诺基亚的利润。 

 虽然工资上的花费相对于传统日企确实有点多,但青年还是觉得很值。 

 因为在星海集团的高工资激励下,有更多的高水平人才涌入,普通人才的工作动力也更足。 

 再说了,这些工资方面的额外支出,对于星海集团来说根本不算什么。 

 不说别的,星海科技一家公司的年利润,基本可以实现增多工资的全部覆盖。 

 日本这边以高工资高福利吸引人才加入,星海集团在其余国家同样如此。 

 稍微落后的地方,比如中国和东南亚地区,普工的薪水基本都可以提高50以上。 

 一流人才则按照当地规则,双倍甚至数倍。反正工资基础低,数倍也花不了太多的钱。 

 至于欧美国家,则没有太过夸张。 

 普工高于业内大公司得平均水平,一流人才多个50以上。 

 至于那种最顶级,基本无法以工资吸引,需要更高的绩效或者股份之类的。 

 星海集团暂时在股份方面无法进行满足,但可以发很高的绩效工资。 

 这时,另一位负责速记的员工插话说。 

 “是啊,真好,日本就缺少会长这样有担当的企业负责人。” 

 速记员想到自己之前在电视台的苦日子,以及那些还在其余电视台受累的朋友同学,不禁想要打个寒颤。 

 每天高强度上班实在累人,关键还提高不了多少工作效率。  大家看起来每天都忙到十一二点,实际大多都在摸鱼,不知道干了些什么。 

 远不如现在,平常时间每天最多工作十小时,结果依旧轻松将事情全部做完。 

 “就是,那些每天就想着压榨员工,不对外多招人的企业最可恶。” 

 “行啦,这种事可不能说,太容易得罪人。” 

 佐藤真吾连忙让大家闭嘴,因为泡沫破裂后大多数日本企业都是这样干的。 

 对外停止招人,对内疯狂压榨员工时间。 

 短时间内效果其实蛮好的,大家都拼命工作。 

 但这东西就像所谓的末尾淘汰制一样,有着严重的后果。 

 首先是,太过压榨员工工作时间,导致员工没有太多时间进行思考,企业创新能力大幅度下滑。 

 后世日本家用电器不行,还可以找借口说白色家电行业门槛比较低,利于低工资发展中国家企业。 

 但电脑和手机行业不行,完全就是工作时间过长,奖励又不足导致的结果。 

 人一旦工作时间过长,大多数人会非常的疲惫,回家之后也懒得进行思考,从外部吸取更多知识。 

 如此一来你的大脑就会越来越老化,逐渐形成思维定式,被高速发展的信息时代淘汰。 

 这样的员工变多之后,企业会慢慢走向死气沉沉,创新什么的就别想了。 

 除非你给的激励特别高,那么刚毕业的大学生会为了获得更高的报酬激情满满。 

 但这种方法也有时效性。 

 当赚钱达到一定数量,年纪达到一定高度,激励所带来的阙值会逐渐归于没有。 

 日本公司又不能玩淘汰这部分员工的方法,强竞争的创新能力自然也就慢慢丧失。 

 富士通、nec、索尼、东芝等巨头在电脑和手机上的失利,都有这方面因素影响。 

 第二可就是,降低日本公司的工作效率。 

 为什么很多国人和日本大公司做生意都会出现这种感觉,日本公司那边沟通特别的墨迹。 

 明明一天就能商定好的事,最少也要拖个十天半个月。有的实在拖拉的,可以给你整三个月甚至半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