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山藏狐 作品

第453章太平道

第453章太平道

 在国家恢复稳定后,

 太平道又一次迎来了分裂。

 只是这次,

 对比起先前那崩坏抽象的姿态,要正常许多——

 随平感念太平道为世人做出的贡献,

 但他到底坐上了皇位。

 “权”不可以与他人分享,

 “名”也不可以与他人分享!

 如果因为内心的柔软,而放任一些东西肆意发展,那以后出现问题,世人又该如何看待这件事情呢?

 所以,

 随平选择了对太平道进行打压分化。

 “不过,他到底没有做那翻脸无情,白刃相对之事。”

 “这是陛下的宽怀仁慈。”

 当一个又一个针对太平道的旨意颁下来后,

 现任大贤良师、皇帝亲封的大真人将那根跟随自己多年,已经被抚摸得光滑圆润的九节杖抱在怀里,向自己的弟子们说道。

 弟子们仍旧愤愤不平,“用恩赏的名义,分化太平道的力量,让沙门和儒家的人来同我们辩论,逼迫我们修改经文……这还算仁慈?”

 “他这是吃了太平道的饭,反手要砸了太平道的锅啊!”

 老道长听到弟子这样说,不由得皱起眉头。

 “你们这样的想法,正是我愿意服从陛下命令的原因啊!”

 人心纷杂而多变,

 是不可能人人如龙,人人称圣的。

 当年跟随太平道,加入乞活军,创下如今基业的那些人,

 也有不少在日益增高的地位中,忘记了为“世人鸣不平”的初心,从而迷失自我的。

 只是相较于被视为“耻辱”和“黑历史”的太平军,

 眼下做皇帝的,是随平。

 那些在动乱纷争中受损严重的世家,也没有足够的精力,去挑动他人心中邪念,让其做自家打手,再掀起动荡了。

 是以,

 他们在表面上,仍旧尊奉太平道,并且在很多方面,表现的像个最虔诚、最纯正的太平道追随者。

 张口就是“补不足”,

 闭口就是“均贫富”。

 可实际上,

 老道长这位太平道首次分裂的亲身经历者,怎么会察觉不出其中恩晦涩呢?

 那些口口声声说“要为新天新地奉献一切”的人,只怕在私底下,早就腆着装满肥油的肚子,手里抓着数不清的财宝,对身边的人说:

 “老子打了这么多年的仗,就不能享受享受了?”

 他们那些已经长大成人的子嗣,也会一边披着太平道倡导的黄巾,一边理直气壮的享受着无边富贵:

 “我要吃的苦,我父亲早就替我吃完了!”

 老道长为此,也时常抚摸着那本承载了勇气和智慧,饱含着世人对美好生活期望的《太平经》悲伤。

 “几十年而已,竟然又成了门户私计。”

 “我坚持了这么久,也没办法实现两位先师的愿望吗?”

 于是,

 在前些时日,一个鲜少人知道的夜里,

 老道长怀抱着某些已经无法被人认同,还会招来嘲笑的想法,进入了随平的宫殿,面见这位统治新夏之地的君主。

 一场只有天地才能知道的谈话在深夜中展开,随后在晨光中结束。

 走出皇宫的大贤良师开始将精力,放在完善太平道仪轨,充实其道统理论的事情上来。

 这让本意为“抗争”所设的太平道,变得更像一个正常宗教了。

 而新朝君主,也逐渐的,毫不留情的,展开了对太平道的打压。

 有些人受不住压力,

 也为了自己所享有的富贵不被皇帝剥夺,便逐渐脱下了太平道的黄巾,成为一个纯粹的、脱离了低级趣味的贵人。

 他们仍然会顺应潮流,成为道教的信众,但不再是太平道所记名于度牒的弟子。

 有些人心怀不满,来到大贤良师面前,进行争辩,希望让老者能再带着自己冲一次,让皇帝知道,他是依靠太平道的力量,才开创随氏社稷的。

 当然,

 也会有少部分,不忘初心的弟子,会找到大贤良师,寻求答案。

 “争权夺利,这并不符合先师对我等的教导。”

 “我道门为天下不平而设,是以谓之‘太平’!”

 “如今国家安定,人心逐渐的恢复平和,的确到了太平道在夏国沉寂的时候。”

 “可我担忧长久的安乐,会让初心得到更多的遗失,让后继者更加稀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