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山藏狐 作品

第465章恭谦王莽

第465章恭谦王莽

 “不让你受举荐和门荫入仕,是因为你还年少,负担不起太大的责任。”

 “江山社稷在于皇帝,在于朝堂诸公,若没有足够的本领,又岂能穿着冠冕,端坐在未央宫廷之中呢?”

 豪华奢侈的府邸之中,王凤正斜卧在榻上,漫不经心的对着自己的侄儿王莽说道。

 王莽低眉垂目的听着,没有对家族拒绝提拔他为官,而表露出任何的不满和愤恨。

 毕竟,

 伴随着年轻贪玩的皇帝继位,

 那位自认没有太多执政能力的太后,逐渐将权力委托给了自己信任的家人,让其代为管理。

 王氏家主王凤,也在这一年中,迅速的权倾朝野,成为人人仰望的存在。

 他成为了大汉朝新的大司马大将军,并兼领尚书事,将军政大权尽数握在自己手里。

 只是,

 从大汉朝立国以来,以至于眼下,

 担任“大司马大将军”这个由武帝始设职位的人,

 分别是兵入龙庭的卫青、辅佐四朝助力盛世的霍光。

 他们二人,

 可以称得上是大汉朝臣子们,在文治武功方面的巅峰代表,也是立下了确凿无疑的汗马功劳后,得到的皇帝嘉奖。

 王凤何德何能,竟然能直接担任这等威风显赫的职位呢?

 于是,有的臣子对此提出了反对。

 但太后王政君却对自己的儿子说:

 “卫青和霍光,都是大汉的外戚。”

 “他们依托于这样的身份,步入了朝堂,然后才能立下那般耀眼的功劳。”

 “你舅舅王凤此时不显,是因为他像卫青、霍光尚在平阳时那样,没有得到贵人的提拔,所以没有条件为我大汉效力。”

 “你暂且先将职位给了他,之后王氏自然能拿出足够服众的功劳。”

 皇帝深以为然。

 他继承了父亲的天真,又由于自己的禀性,多了许多惫懒无赖。

 在他看来,

 既然拥有大功者,可以做大司马大将军。

 那么当上了大司马大将军的人,自然可以立下大功!

 那重任未来注定有能的臣子,还是自己的舅舅,又有什么不对的呢?

 只有臣子帮忙处理好了政务,他这个皇帝才能在后宫里尽情的享受生活嘛!

 王凤十分认同外甥的观点,在接过玺印后,便拍着胸脯对他发誓,自己一定会尽心竭力,延续盛世,让皇帝可以做个没有烦恼的“垂拱天子”。

 随后,

 王凤又觉得,以自己一人之力,难以独断天下之事,完美履行对皇帝外甥的承诺,于是又疯狂提拔起了王氏的族人。

 他那些兄弟,

 他那些成年的、未成年的子嗣,

 统统担任起了朝廷要职,

 其他族人也激动的表示愿意献出身体,去替王凤、替皇帝分担政务的烦恼!

 王莽生长在王凤的羽翼之下,是他亲亲的侄儿,对此自然也有些心动。

 奈何当王莽多多的来拜访伯父,向这位长辈展示自己的孝顺恭敬时,

 不等他说什么,王凤便主动开了口,朝着王莽说出了这样一番话。

 他指出王莽的年少,

 却不讲自家与之同岁的幼子,已经被他托举出仕。

 他认为王莽无能,

 却不管王氏子弟多为贪玩享乐之徒,奢侈愚钝之流。

 换句话说,

 他就是在故意打压王莽这个后生。

 大概是因为同样狡诈贪权的王凤,透过王莽文质彬彬,谦卑有礼的外表,看出了一些东西。

 他不希望这个小子太快的成长起来,脱离自己的掌控。

 在涉及权力的方面,

 王凤是一个非常霸道的人,也是一个非常狂妄的人。

 他所提拔的王氏族人,

 都是他自信可以拿捏住的无能之辈。

 当王氏的触手,遍及朝堂之时,

 王凤甚至敢于对皇帝展开训斥,逼迫他顺从自己的心意。

 可对上王莽,

 这个还不到一岁,就因为失去父亲,从而寄居到自己府上的侄子,

 王凤感觉有些拿不住了。

 他舍不得对方的天赋和才能,

 但也不甘心给予这个旁系成长起来,挑战自己这个主干的可能。

 所以,

 王凤干脆趁着对方还年少,

 狠狠地规训他!

 想来等几年过去,

 王莽能够被调教成自己想要的样子,然后辅佐他的儿子,让王氏的兴盛,得到长久的延续。

 而王莽听到他这般无耻的话语,面上只露出诚恳的神色,对着伯父叩首,说着一些感谢的话语。

 王凤眯着眼睛看他,没能从上面看出任何的怨愤,

 他的手里捏着一枚葡萄,把玩许久,也未曾将之放到嘴里。

 最后,

 他只是说,“既然知道,那就回去好生读书,孝敬自己的师长和母亲吧!”

 王莽顺从的应下,退出了王凤的视线。

 王凤目送他离开,私下沉吟一阵,找来自己的同胞兄弟询问:

 “难道王莽真的是个纯善之人?”

 “我听说他拜了褒成侯孔光作为老师,难不成将后者的死板和酸腐学了过来?”

 他兄弟不曾对王莽多加关注过,却也听说过这侄子的一些事情。

 于是他回道,“古人云:君子慎独。”

 “人前可以伪装,但私底下却是很难保持的。”

 “我听说他在自己院子里,对母亲十分恭顺,读书十分用功,对奴仆也是一副和气的样子……心性应该是好的?”

 用常人的经验推断,

 孤儿寡母互相依靠,

 在彼此面前,言行举止应当更加情真意切。

 而以贵人的身份去呼和奴仆,更不需要任何的尊重。

 对高傲自大的王氏子弟来说,

 奴仆,

 这可算不上人!

 甚至在一些族人看来,

 王莽屈尊降贵的去同奴仆问好,这实在是不顾身份,没有体面!

 王凤听了兄弟的话,继续把玩着那颗葡萄。

 末了,

 他将手里已经被盘的光泽四溢,还带点体温的葡萄掷出窗外,自言自语起来:

 “好?”

 “不好?”

 “这可真是让人难办!”

 ……

 而王莽这边,

 对几位伯父的动向,并不清楚。

 但这并不妨碍,

 他对这些事情有所察觉和准备。

 或者说,

 从有记忆起便寄人篱下,受到血脉亲人冷漠相待的王莽,

 在为人处世这方面,实在是过于谨慎。

 毕竟他那位早早守寡的母亲时常会当着孩子的面,哭诉自己命运的悲惨,以及对王氏未来会不会驱赶自己的忧虑。

 “如果我被赶出王家,我的父兄一定会很生气的吧!”

 渠氏想起时常来信,告诫她一定要讨好如日中天的王氏,让渠家这棵藤蔓,能紧紧的缠绕在他的枝干上,为家族的未来献身出力,便忍不住擦拭着脸庞,低声说道。

 那时候的王莽还很年幼,说话不是很流利,走路也不是很稳当。

 但他开智很早,

 所以能牢牢记住母亲的话语,

 所以能时刻小心,从不逾矩。

 “母亲,孩儿过来问候您的身体。”

 当来到渠氏居住的院落中时,

 王莽一见到她,便跪下叩首,流露出十足的孝子姿态。

 渠氏也做出慈母微笑之态,一一回复了儿子的询问。

 然后母子入室内,完全按照礼仪,享用了一顿饭食。

 等到仆人将碗筷餐盘端下去,周身再无他人之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