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意气风发黄子澄(第2页)

 比如某地发生了一件大事,想要处理就会层层上报到承宣布政使手上,然后他就会马不停蹄地请示老朱,老朱批复完之后他就按照批复的内容行事,基本可以说是等同于一个傀儡。

 原本这样的制度下,承宣布政使是有机可乘的,假如皇帝比较懒一些,政务堆压太多的话或许就会给他们放权。

 然而,老朱比较勤奋,事事亲力亲为,这一下就坚持了二十几年!好家伙,这傀儡就真成了傀儡了.....

 不过黄子澄这一次担任的湖广承宣布政使却不同。

 在接任之前他特地找老朱要了权,所以他的自由行动权力很大,可以不请示老朱直接下决定,妥妥当当的封疆大吏!

 这也是特事特办,谁让湖广受了灾,流民遍地呢?

 .......

 “老爷,前面就是湖广地区了。”

 马车外,正心潮澎湃中的黄子澄被管家的声音惊醒。

 黄子澄将头伸出窗外,往前一瞅。

 却见城门处,已经站满了密密麻麻的官员.....

 “哟,这些人还挺有眼色的么!看来本官的工作会好做许多了。”

 黄子澄的脸上露出了笑容....

 咱身怀五十万两,只需再借五十万两,那赈灾之事便万无一失!

 但就如此就够了吗?

 不行!

 如果只是赈灾,如何能显得出我黄子澄的厉害之处?

 我黄某人,心有韬略,运筹帷幄,不说别的,比周琛那厮肯定是要强!

 这厮都能找商贾借三千万两,咱也行!

 商贾?

 肥肉尔!

 区区贱籍,敢不同意?

 不同意那便是暴商,看咱手段拿捏你!

 尔等怕周琛,怕凉国公,怕三位王爷,焉能不怕我黄子澄?

 哈哈哈哈哈哈哈!

 想到自己找商人借来数千万两然后赈济灾民,受到万民爱戴,万民请愿,百里送行.....

 日后这明史之上便要如此记载:黄子澄,救湖广万民者也,为官数月便得万民所爱,百里送行古今少有,堪称大明洪武第一臣!

 啧啧啧....妙哉妙哉....

 第一臣有些夸张了,不过无妨,咱厚着个脸皮也勉强应该当得起.....

 ........

 意气风发的黄子澄到了湖广,即将准备开始自己大刀阔斧的改革!

 而与此同时。

 开发区。

 周琛和朱棣带着老朱来到了琉璃厂....

 琉璃,自古便有。

 只是大部分都是自然状况下产出的,透亮的琉璃极其少见。

 而此时,老朱已经彻底惊呆.....

 纯纯透明的琉璃!毫无杂质,毫无气泡!

 这....

 老朱扭头看向周琛,以及一旁站着的朱棣和朱棢.....

 “这是琉璃?”

 老朱仿佛不认识了一般。

 “当然。不过老周给他们起了个新名字....”

 朱棢开口道。

 这琉璃厂他就是厂长,和朱棣一样,朱棣负责水泥厂的生产工作,而琉璃厂的生产工作便是由朱棢负责。

 “玻璃!”

 朱棢开口说出了这透亮琉璃的名字。

 顿时,老朱整个人身子猛地一僵.......

 他愣住了.....

 这两个字....何等熟悉?

 “玻....玻璃?”

 老朱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这名字他如何能够不熟悉?

 刚看到这些堆积在厂里的玻璃的时候老朱就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只是一时之间没有想到。

 可当朱棢说出玻璃二字的时候,老朱顿时就反应了过来!

 尼玛!

 这不就是系统上面所描述的所谓玻璃吗?

 这玩意儿可是和水泥差不多的价格啊!

 老朱扭头猛地盯住周琛....

 “这不会又是你弄出来的吧?”

 “不是!绝对不是我!”

 吃一堑长一智,周琛连忙摆手。

 然而此时,朱棣和朱棢纷纷站了出来:“父皇,这玻璃就是老周弄出来的,只是他比较谦虚,他可是手把手把制造的法子交给我们的!他将古籍上制造琉璃之法进行了修改革新,就做出了这种没有任何气泡,纯透明的玻璃了!”

 周琛幽怨地看向朱棣和朱棢....

 而此时,老朱脑子嗡的一下....

 所以说......咱又省下了一万多点明君点?

 “嘶!”

 饶是以老朱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的定力也是不由得倒吸了一口冷气!

 恐怖如斯!恐怖如斯啊!!!

 周琛一脸的无奈。

 看这样子.....不太妙啊.....

 老朱猛地看向周琛,眼睛直勾勾地盯住了他。

“哈哈哈哈哈!好好好!”

 “周琛,你可真是咱的肱骨之臣!肱骨之臣啊!!”

 周琛叹了口气。

 妈蛋!

 去你妈的肱骨!

 艹凸(艹皿艹 )!

 老朱心情大好。

 他围着玻璃饶了两圈,看了又看,意犹未尽.....

 “这玻璃的造价几何?可否大面积推广?”

 “可以!这玩意儿造价低廉,完全可以大面积推广,这个父皇你不需要担心。”

 朱棢作为厂长这时候当即开口解释道....

 .......

 三人带着老朱在琉璃厂里转了转,老朱很是满意。

 没想到这又剩下了一万明君点!

 可惜这快乐只属于自己,无法和人分享....

 一行五人走在水泥路上。

 老朱走在中间,其余众人走在两侧。

 忽然,老朱停下了脚步,扭头看向周琛,朱棣和朱棢。

 “听说你们这开发区还要再招十万工人?”

 “是啊,我们的水泥厂和琉璃厂都缺人手,都要招工,还有这个开发区的建设,老周说准备把规模再扩大扩大,所以需要的人手也更多了一些。”

 朱棣回道。

 听到这话,老朱却皱起了眉头。

 先前刚知道的时候没有细想,可就在刚刚,他忽然想到了一个严肃的问题!

 “若是如此,那这粮食又该谁种?”

 “应天府的男丁抽走五万还好说,有一大部分是流民,可若是再抽十万....怕是这农田就无人耕种了啊.....”

 当老朱说完这话,瞬间,原本脸上满是笑意的朱棣和朱棢笑容就僵住了....随即两人就陷入了沉默.....

 老朱提出的这个问题是两人从来都没有意识到的。

 高薪招工那就必然会导致有大量的壮劳力放弃耕种选择打工。

 打工赚钱是不假,可关键是田地就没有人耕种了啊.....

 而此时。

 一旁的周琛却是笑了!!

 哈哈哈哈!

 妙妙妙!

 老朱不愧是老朱!

 咱这埋下的伏笔终于是被注意到了!

 这一招动摇国本,老朱总不会再视而不见了吧?

 这一次,咱必要摘下咱这项上人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