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6章 海上生明月(第2页)

 而冯保便是一脸狐疑:陛下,这么爱看书,我咋不知道……

 而朱翊钧也不管两个人有没有其他得想法,还是自顾得说道。

 “但朕每每读书之时,朕便不住的想起,我大明天下,是否人人都有书读……人人都能吃饱穿暖……”

 “海瑞曾对朕说过,天下弊政,数不胜数,民力匮乏,百姓生活困苦……朕信他,天下田赋就那么多,故,朕要开海疆,让商人纳税……让商人们养兵,养士……”

 “朕在登基之时,便发下宏愿,终其一生,要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这个时候,不管是高拱,还是冯保,心中都有了异样得感觉。

 登基之初,便发宏愿,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这,这真的是一个十岁天子说出来得话吗?

 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看起来简单,要想一生践行,就是难于上青天。

 特别是对于皇帝来说。

 “高爱卿……”

 “臣在……”

 “莫负先帝之托,莫负朕之期望………开关之事,责任重大……”

 “臣定不会辜负陛下得重托……”高拱再次跪地谢恩。

 朱翊钧的政治口号喊得太响了,就连高拱,冯保这两个在权力漩涡中,挣扎多年的人心里面,也产生了些许的涟漪……

 朱翊钧看着跪在地上的高拱,拍了拍手掌,清脆的声音传来。

 而一直在门外张望的张鲸看到之后,赶忙摆了摆手,两个太监抬着一张匾,进入了乾清宫中。

 这是朱翊钧用时一下午,在徐渭的指点下,完成的一幅字。

 两个太监抬着匾到了乾清宫中。

 “高爱卿,这是朕给你写的一块匾……”

 高拱抬起头来,正看到面前的匾额……

 “海上生明月”

 落款,癸酉年……所盖印……“皇明继统少年天子印”

 高拱望着那匾额,眼眶再度湿润,再次重重叩头谢恩:“陛下厚恩,臣万死难报!”

 朱翊钧从龙椅上起身,而后下了台阶,亲自扶起高拱,说道:“高爱卿,朕与你共期君臣佳话,共期大明盛世……”

 第一次扶起高拱是冯保。

 而第二次扶起高拱的却是朱翊钧。

 拉拢人心,朱翊钧是真会,若是高拱没有遭受重大挫折,以内阁首辅,加先帝病榻托孤的顾命大臣的双重身份之下,在今日,听着朱翊钧的话,绝不会感同身受,甚至,还会打断少年天子的话,告诫陛下,不要好高骛远。

 但,现在的高拱,听着皇帝陛下的话,不仅感同身受,而且,感激涕零……

 这也是朱翊钧想要的效果。

 人才嘛,总是要多花费点心机,时间的。

 从乾清宫走出,高拱抬头望着天空,深深吸了一口气,他背着手,朝内阁走去。

 在其身后,跟着两个抬匾的太监。

 高拱是越靠近内阁,背就挺得越直……

 仿佛,又变成了那个说一不二的高肃卿,高阁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