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7章 食邑十万户(第2页)

 他压低声音,“陛下若真封了爪哇侯,这‘爪哇’二字,日后便是国主一门的荣耀。”

 海风卷着铜铃声穿堂而过,陆运之捏着黄册的指节发白。

 他忽然想起方才老臣只求返乡种田,宗室们争抢的不过是个虚职。

 原来在大明的天下,连他这个献土国主,也不过是新朝棋盘上的一颗棋子。

 “国主可是嫌少?”张丁征似笑非笑的声音将他拉回现实,“若觉不足,张某可再为你争取些荫蔽子孙的恩典?”

 陆运之想了许久之后,终于缓缓俯身:“一切……但凭张东家安排,但受天子恩典…”

 ………………

 北京城皇宫。

 铅云低垂,仿佛给北京城戴上了一顶厚重的灰幕。

 凛冽的北风裹挟着细雪,如无数银针般扎在皇城的红墙碧瓦上,发出沙沙的哀鸣。

 宫墙下,积雪已堆起寸许,京师街道上的行人们裹紧衣衫,脚步匆匆,生怕被这刺骨的寒意吞噬……

 乾清宫内,朱翊钧身着常服,端坐在蟠龙御案前,案头堆满了厚厚的奏疏。

 他眉头紧锁,一双深邃的眼眸紧紧盯着御政房递交过来的考成总述。

 手中的朱笔不时在纸上批注。

 自从张居正去世这一个多月来,他的心境发生了巨大转变。

 朱翊钧也明白考成法的重要性,故对于考成宗述,丝毫不敢懈怠。

 考成法残酷却有效,它如同一把利刃,斩断了官场的拖沓与腐败,让政令得以迅速通达天下。

 考成法留与不留,关乎着大明的命运。

 若能将其延续下去,大明朝或许就能跨过那三百年的坎,继续延续辉煌,若考成法就此废止,大明必将陷入万劫不复之地。

 这一点,朱翊钧是很清楚的。

 而于此同时,一名身着青色宫服的太监,脸色惨白,额头上满是豆大的汗珠,正举着一份战报,慌慌张张地从宫门处跑来。

 他的脚步凌乱,几次险些被地上的积雪滑倒,但他顾不上这些,只是拼命地向前奔跑……

 宫道两侧的守卫纷纷投来诧异的目光,却无人敢阻拦。

 太监穿过层层宫门,经过巍峨的皇极殿,朝着乾清宫的方向狂奔。

 寒风如刀子般刮过他的脸颊,他却浑然不觉。

 终于,太监气喘吁吁地跑到乾清宫内。

 “陛下!急报!福建总督奏报!”他声音颤抖,几乎是用尽全身力气喊出这句话。

 朱翊钧被这突如其来的声响惊得抬起头来,也就是片刻,他重新低下头去。

 陈矩下去,将小太监手中的战报接过,而后急促的送到了天子的手中。

 朱翊钧“不慌不忙”的接过,查看起来。

 看了几行,朱翊钧脸上的表情都已经控制不住了。

 “混账!”朱翊钧怒不可遏,将奏报狠狠摔在地上:“陈璘到底在干什么?为何逾期未归……”

 “南巡出海,在既定时间内没有归来,要吗全军覆没,要吗遭遇大战……”

 “这个陈璘……”

 “朕……难道看错了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