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隐 作品

第453章 四海商行(第2页)

可是就如此轻易地找到了粮食,且这些粮食虽多,但明显不足三百万石,齐瑾总觉得哪里怪怪的……

一个大胆的想法突然从他脑中冒出——

或许,这些粮食是故意放在这里的。

而目的,正是让王家和林源中都成为替罪羊。

……

齐琰坐镇临时征用的州衙偏厅。在谢允和户部侍郎的指导下,他组织了一批精干的书吏和户部算手,如同工蚁般在浩如烟海的零散票据、过往公文副本、邻近州县粮仓调拨记录、漕运单据中艰难跋涉。空气里弥漫着纸张陈腐的气味和压抑的专注。

工作繁琐枯燥至极,但齐琰沉得住气,一丝不苟。由官员核对后,他再亲自确认每一笔看似微不足道的记录,寻找着账册焚毁后残留的蛛丝马迹。

“谢大人,您看这里!”齐琰指着几份不同年份、不同仓的“平准损耗”记录对谢允道,“永丰仓政和十八年的损耗记录是三千石,政和十九年是五千石,到了政和二十年与政和二十一年竟高达一万两千石!

而相邻的济北仓,同年损耗不过两千余石。这平准损耗的数额不仅异常巨大,且逐年激增,远远超出了常理。”

谢允凑近细看,不由得倒吸一口凉气,“殿下明察,这绝非正常损耗!如此巨额损耗,定是人为虚报,是贪墨的幌子!”

齐琰点头,这是重建账目过程中发现的最具价值的线索——一个庞大的、被精心伪装过的贪腐模式浮出水面。他立刻整理好所有异常记录,连同分析报告,郑重地呈交给谢允和皇帝。二人深知程序的重要,所有发现都及时汇报,不留任何私自行动的余地。

谢允坐镇中军,运筹帷幄,他利用吏部档案库的庞大资源,迅速梳理青州及周边相关官员的履历、背景、派系、升迁轨迹。

一张无形的网在他脑海中织就,一批可疑的中下层官吏被精准锁定,仓大使、库吏、漕运押送官、账房书办……这些人位置不高,却是粮仓运作的核心,最有可能接触核心操作。

“这些人,一律押至青州牢狱审查。”

谢允亲自坐镇审讯室,手段老辣,他没有急于上刑,而是先以如山铁证和其家人前程为筹码,施加巨大的心理压力。

几个关键的小吏在谢允那洞悉一切的目光和强大的气场下,心理防线迅速崩溃,涕泪横流地供认,他们长期受青州长史赵德海的直接指使和威胁,在粮食入库时以次充好,在出库放赈或出陈易新时虚报数量、用霉米沙土甚至空袋充数,将盗卖出的好粮通过秘密渠道交给指定的商人和四海商行。所得赃款,大部分上缴给赵德海,小部分自肥。

“赵德海……”谢允喃喃道。

这个名字成为明面上最大的黑手,谢允立刻签发拘票,命精锐捕快火速捉拿赵德海。

然而,当捕快冲入赵府时,看到的却是悬在梁上、早已气绝的赵德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