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4章 陈淮
现场“干净”得异常,所有指向赵德海的证据都被摆到了桌上,似乎生怕旁人发现不了一般,而桌上还放着一封“遗书”,字迹与其他手记一模一样,内容更是完美——
赵德海在“遗书”中痛陈自己利欲熏心,勾结奸商,盗卖官粮,自知罪孽深重,无颜面对陛下与黎民,故以死谢罪,承担所有罪责。
消息传回,齐瑾和齐琰几乎同时赶到现场。看着赵德海那僵硬的尸体和桌上那封“完美”的遗书,兄弟俩交换了一个心照不宣的眼神。
“太干净了。”齐瑾冷冷道,手指摩挲着从四海商行带回的官仓麻袋碎片,“一个长史,只手遮天,吞下三百万石粮?四海商行背后的人是谁?架阁库的火是谁放的?看守小吏是怎么‘失踪’的?他赵德海有这么大能耐,还需要自杀?”
齐琰亦沉声道,“谢大人,此乃灭口,赵德海不过是被推出来的替罪羊罢了,而且背后之人行动如此迅速,或许就在咱们身边。”
齐琰意有所指,无非只有两类人,一是从京城跟过来查账官员,二是青州本地负责配合调查的官员。
赵德海的“自杀”非但没有平息风波,反而将案件推向了更深的漩涡,调查并未停止,反而在暗处更加紧锣密鼓。
审问转向了赵德海家人,其妻招供,赵德海常与外地通信,尤其是金陵和京城。齐瑾问他与林源中和王家关系如何,赵妻反倒是答关系冷淡,赵德海之前因为调查王家,反倒是被刺史给打压着。
这样说来,或许林王二人当真只是替罪羊,而赵德海才是幕后之人在青州的抓手。
至于赵妻所说的同金陵和京城通信,信件已经是销毁得无影无踪了,而往这两个地方顺藤摸瓜地找下去,无异于大海捞针。
然而,两兄弟都不约而同地想到了一个看似毫无关联的线索——
世家。
京城不必多说,而金陵,自从太后兵变后,世家凋零,没了爵位,多有回乡养老的家族。而金陵,正是皇室一族同众多世家的祖籍,高祖皇帝当年正是在此发家,率领一众功臣建立功业。
齐琰心中多了丝犹豫,他的身上到底流着晏家的血,不能无所顾忌地伸手指向世家,他先顺着谢允继续查案,自己则想要夜晚去向母亲打探消息。
而齐瑾有了线索,就找谢允借了吏部的官员和卷宗,打算从金陵现存的世家中一一排除,他顺藤摸瓜,发现了一个他没有见过、只在本朝史书上记载的人——
陈淮。
陈淮,出身武将之家,祖父曾随高祖皇帝起义,是晏季的部下,然则其祖父与父亲都先后战死,因孤儿寡母,被晋阳公主接济,晏时之父晏珏更是收入将陈淮收入门下。
陈淮才华出众、少年老成,成为了晏珏的第一得意门生,连小十余岁的晏时都要尊称一声“世兄”。晏珏常常感叹,若是陈淮是他儿子该有多好,还说,若非小女(晏昭)与陈淮年纪相差太大,定要将他纳为东床快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