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子草 作品

113 第 113 章

    第113章

    五哥被抓得太过突然, 让母女俩都有些慌神。

    将孩子托付给了四嫂,叶满枝带着常月娥匆匆赶往区公安分局。

    区分局的办公室里闹闹哄哄的,堵在门口的全是来捞人的家属。

    见到面前的阵仗, 常月娥不无担忧地说:“看来还真是公安抓投机倒把的时候,把你哥跟这些人一起搂进来了。”

    她想上前找民警问问情况, 叶满枝却将她拦了下来。

    “这么多人排队还得排一会儿呢, 咱先看看其他人是啥情况。”

    他们在后面听了一阵, 这些人大多是在红旗市场被抓的。

    有的是因为倒卖粮食, 有的是因为倒卖土布和食用油,还有的偷运了政府禁止私人出埠的线织手套和铜料……

    倒卖的东西五花八门。

    但叶满枝觉得五哥与这些人还是有区别的。

    五哥在反帝大集上有个固定摊位, 这两年已经培养出了一批回头客, 所以他从农村收上来的东西都在反帝大集上销售, 很少去其他自由市场。

    而且她五哥有公社的介绍信, 可以光明正大帮社员代销小土产,与这些偷偷摸摸投机倒把的人有本质区别。

    她心里有了数, 便上前与负责登记的年轻民警交涉, 说她们是叶满林的家属。

    年轻民警在本子上翻了翻, 偏头与旁边的老民警嘀咕:“叶满林的家属不是来过了吗?”

    老民警放下茶杯, 轻咳了一声说:“我没什么印象, 你看看之前有没有记录吧。”

    本子上并没有记录。

    年轻民警拍拍脑门, 看过叶满枝的学生证和介绍信以后, 向她们说明了情况。

    “叶满林在自由市场上倒卖一类和三类物资, 而且数额巨大,这属于投机倒把行为, 被我们公安抓到了现行。”

    叶满枝连忙解释说:“同志,我哥只是帮生产队代卖小土产的,绝不可能倒卖一类物资!而且他有公社的介绍信, 这怎么能算投机倒把呢?”

    她心里有点着急,倒卖一类物资的罪名绝不能认!

    国家将商品分为三类进行管理。

    第一类是粮食、棉花、棉布等三十多种商品,这些是由国家统购统销的,不允许自销。

    第二类是铁丝、生猪、元钉等将近三百种商品,由国家计划收购,工厂或农场按照计划将商品交售给商业部门以后,如果还有超出生产计划的剩余,可以自销。

    第三类就是没有被列入国家计划的其他商品了,比如扁担、箩筐、在大集上销售的小宗水果蔬菜,还有小药材、手工艺品之类的。

    五哥在反帝大集上销售的就是第三类商品。

    他虽然经常偷摸从农村倒腾粮食,但都是帮叶满枝代买的,那些豆子和麦子都堆积在叶满枝的地窖里,五哥自己并没倒卖过粮食。

    而且今年市里对粮食放开以后,不用粮票就能买到口粮,叶满枝已经很久没让五哥帮她带过粮食了。

    五哥明知城里有粮,怎么可能倒卖一类物资?

    民警已经对家属们解释过很多遍了,这会儿就将一份《滨江日报》和一份文件通知一起交到她手里。

    叶满枝按下内心焦虑,仔细阅读了一遍。

    这是市人委发出的《关于加强对初级市场管理的几项临时措施的通知》。

    文件上有一段话被红色墨水笔画了波浪线,“不准一、二类物资进入市场交易;社员个人或集体出售三类物资时,应持有人民公社或单位的证明,一律禁止中间贩卖。”

    叶满枝皱眉思索时,又听那年轻民警说:“市里早就出过文件了,只有社员个人和集体可以出售三类物资,叶满林是城市户口,不是农村社员,他没有资格代卖三类物资。即使有介绍信也算是中间贩卖的,而且他那张介绍信已经过期了。”

    “至于倒卖一类物资,也是证据确凿的,我们抓住他的时候,他的马车上有一大袋小米,足有30多斤。”

    常月娥反应极快地说:“同志,那小米是我让他帮我去粮站代买的。我闺女刚生了孩子,需要吃小米养身体,我们街道上的粮站买小米还要限量,他驾着马车比较方便,所以就让他去指定粮站帮我买了三十斤的小米。”

    在她想来,三十多斤的小米,随便找个借口就遮掩过去了。

    倒卖三类物资是事实,但倒卖粮食的罪名可绝对不能认了!

    叶满枝跟着附和:“同志,那份通知是今年10月13日刚发出来的,这才过了半个月,像我们这样不关注新闻的人,真不知道市里的最新规定。我哥就是个赶车的,没啥文化,平时也没有看报纸的习惯,肯定也没听说过人委的最新通知。像他这种情况,应该可以得到一次改正的机会吧?”

    五哥是初犯,又是因为不熟悉政策才犯事的,以她的经验来看,五哥顶多被公安口头批评教育,严重点可能会没收货物,有点经济上的损失。

    她还想给五哥找个体面工作呢,现在绝不能留下案底!

    叶满枝和常月娥都觉得后果不会太严重,大不了就花点钱。

    年轻民警却说:“叶满林正在写认罪书。”

    “写什么认罪书!”常月娥立即激动地反驳,“他根本没有投机倒把,认什么罪!”

    她儿子虽然是个财迷,但不会明目张胆做违法犯罪的事。

    他有很多机会倒卖粮食,可是,至今只帮家人带过粮,从没对外贩售过。

    叶满枝拉住情绪不稳的妈妈,向那年轻民警询问:“同志,我们能见一见叶满林吗?”

    “跟我过来吧。”

    年轻民警将两人带进走廊尽头的一个房间,叶满林正握着铅笔,坐在一张单人桌后面,眼神放空地盯着面前的空白稿纸发呆。

    见状,常月娥快步上前,将那张白纸夺过来,挥手在他肩上捶了几下。

    “你是不是傻?这认罪书是能轻易写的吗?外面那么多人都忙着给自己开脱呢,一个认罪的也没有,你着急认什么罪?这可是投机倒把罪,你有那个胆子投机倒把吗?”

    五哥的样子有点颓废,头发凌乱,眼里有红血丝,被亲妈打了也不知道躲闪。

    叶满枝在一旁观察着五哥的情况,冷不丁地问:“哥,刚才那个民警说,之前有家属来探视过你,谁来过了?”

    五哥没回答。

    但这也说明,确实有人比叶家人更早一步来看过他了。

    “我跟咱妈刚接到通知就来分局捞你了,其他人没下班,还不知道你的事,来看你的人不是咱家人吧?”叶满枝猜测,“是那位吴桐月吗?”

    五哥摇头。

    “不是吴桐月,那就是吴桐月她妈了,她来看你干什么?让你认罪的吗?”

    叶满枝实在想不出,除了自家人,还有谁会这么关心五哥的情况。

    人刚被抓进来就跑来探视了。

    五哥颓唐地坐在椅子里,还是没说话。

    叶满枝抱臂说:“哥,你不会以为投机倒把罪只是罚款或蹲几年班房那么简单吧?你要是真的写了认罪书,留下了案底,将会直接影响咱们全家人。”

    “你这几年只顾着赶马车赚钱,没经历过政审,可能不清楚现在的政审有多严格。除了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连姑姑叔伯,大姨小舅的背景都要调查。一旦你留下了投机倒把的案底,咱家下一代所有的孩子不能参军,考大学不能报保密专业,工作不能去关键部门。咱家是根正苗红的工人阶级,这一直是让咱全家人骄傲的出身。你要是真的写了这份认罪书,那么从咱爸到咱们这一辈,两辈人的奋斗就全都白费了。”

    五哥:“……”

    吴桐月的妈妈离开以后,他一直在回想对方说的那些话。

    时间仓促,他还没想到这件事会对家人产生什么影响,也没将认罪书与下一代的政审联系到一起。

    常月娥与他差不多,只想到儿子要因此坐牢,暂时没去思考这件事的后续影响。

    这会儿听了闺女的话,她被吓得脸色煞白,胸口憋闷得透不过气来。

    叶满枝扶着她的肩膀,给她顺了顺胸口,扭头问:“哥,那个蔡处长用什么事威胁你了,还是怎么着?”

    五哥沉默好半晌,低声说:“要是不认了投机倒把的罪名,她就要告我耍流氓。”

    常月娥和叶满枝:“::::::”

    “她说耍流氓就耍流氓?”常月娥高声道,“耍流氓总要拿出证据吧?你跟那吴桐月有关系吗?哪有空口白牙就告人耍流氓的!”

    五哥没说话。

    见他这副样子,叶满枝顿觉不妙,头大地问:“哥,你不会真跟她发生了什么吧?”

    五哥垂首坐着,颓丧的脸上带出些许不自然。

    他跟吴桐月之间确实发生了点意外。

    但是,事情已然发生了,他总要负起责任来。

    他俩前几天刚刚商量过之后的安排。

    首先,各自回家告知父母家人他们的关系,然后拿上两人的户口册,挑个好日子把结婚证领了。

    可他还没来得及回家向父母坦白交代,就突然被公安当成投机倒把抓了进来!

    听儿子介绍了大致情况,常月娥惊讶地半张着嘴,愣在原地卡壳许久。

    自己的老实儿子居然能干出这种事情!

    还没结婚呢,就跟人家姑娘生米煮成熟饭了?

    她心里乱糟糟的,怔愣了好半晌都没能回过神来。

    叶满枝心说,既然蔡处长想告五哥耍流氓,那必然是已经发现两人睡过了。

    年轻人之间有了事实关系,双方感情挺好,又都有组成家庭的意愿,这就是你情我愿的事。

    若是按照正常人的思维,家长们应该赶紧安排两个孩子结婚才是。

    可这蔡处长是怎么想的?咋还把未来姑爷往公安局里塞啊?

    五哥无奈道:“她说只当她女儿被狗咬了一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