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 第 121 章
第121章
吴峥嵘带回的意外消息, 稀释了一家人久别重逢的喜悦。
叶满枝焦急地将人喊进屋里,询问他到底怎么回事。
“你要被调去哪里啊?外地单位还是滨江的单位?”她连珠炮似的问,“咱们不会两地分居吧?”
吴峥嵘将闺女放到地上, 换上正经神色说:“是否分居,取决于你。如果你愿意带着孩子跟我一起走, 当然不需要两地分居。但你要是想留在父母身边的话, 咱们之间确实会产生一些距离……”
“你真要调去外地了?去哪里啊?”叶满枝心里顿时就乱了。
吴玉琢小同志早已能听懂大人的谈话, 这会儿也不安地揪住妈妈的衣角。
一双圆眼睛紧紧盯着亲爹, 屏息凝神等着他的答复,像个等待宣判的小犯人。
吴峥嵘在母女俩的紧张期待中, 严肃开腔:“上级要在外地成立一个新的研究所, 会从全国各地抽调人手, 我可能也会被调过去。不过, 调令没下来就不算数。先讲给你听,只是让你有个心理准备。”
“谁管你会被调去哪个单位啊!这个研究所到底在哪个城市?”
听说他要去外地了, 叶满枝那颗被提到嗓子眼的心脏, 忽悠一下就摔了下去。
这会儿她心里只有一个念头——
完了!要两地分居了!
要是吴峥嵘能提前两个月被调走, 她还可以跟学校申请一下, 分配到他新单位所在的城市。
可她如今已经在省工业厅上班了, 还没站稳脚跟就转去外地, 能分到什么好工作呀?
思及此, 她生气地在男人硬邦邦的手臂上拧了一把, “我听说有的研究所建在深山老林里,这个新的研究所远不远啊?到底在哪里?你赶紧说呀!”
她好琢磨一下是否有随军的可能。
见她真的急了, 吴峥嵘不敢再招惹她,终于笑道:“可能在滨江军事学院附近,或是省军区。”
叶满枝:“……”
“啊啊啊啊, ”她气愤地扑过去,骑在男人身上捶他,“我看你就是欠揍!你这个混蛋,吓死我了!”
“是你自己说的,出了光明街就算远嫁了。”吴峥嵘攥住她的拳头,失笑道,“军事学院和省军区,在你眼里不就是外地吗?”
由于之前的街道工作经历,让叶来芽养成了自我介绍时,具体到市、区和街道的习惯,生怕人家不知道她是光明街的人。
吴峥嵘曾劝她别总跟人家乱报户口册,叶来芽就振振有词地说,这是归属感!
光明街以外,对她来说全是外地!
被戏弄的叶满枝本该生气的,可是不用分居的结果又让她有种劫后余生的喜悦。
她气也不是,笑也不是,于是抓起男人的手臂,撒气似的在上面咬了一大口。
“你被调去研究所是平调,还是能进步啊?”
叶满枝不乱问他去新单位研究什么,但是否进步了,她总可以问一问吧?
“调令没下来暂时说不准,大概率是要进步了。”吴峥嵘在她的屁股上拍了拍,让她先从自己身上下去,孩子还在旁边瞅着呢。
想到孩子,吴峥嵘下意识看向女儿的方向。
这一看不要紧,他家吴玉琢小朋友,在父母没注意到的角落,跟个受气包似的,正站在地上抹眼泪呢。
眼眶里已经蓄满了泪水,大滴大滴的泪珠子噼里啪啦往下掉。
“有言,你哭什么呢?”捅了篓子的军代表赶紧表达关心。
无人理会自己的时候,吴玉琢就偷偷哭,这会儿总算被大人关注到了,她不禁“哇”地放声大哭起来。
被妈妈搂进怀里时,哭得可伤心了。
她刚刚竖着耳朵偷听父母谈话,已经按照自己的理解,捋清了大概——
她爸要去外地了,像这次一样离开很久!
什么学院和军区,她听不懂,但妈妈不高兴,打了爸爸,还把她爸给咬啦!
吴玉琢小朋友趴在妈妈肩头伤心哭泣,她爸肯定要去很远的地方啦!
叶满枝赶紧抱着闺女哄:“宝宝,你爸开玩笑呢,他不去外地,还在滨江待着,不走……”
“吴玉琢,你是大孩子了,怎么还动不动就哭鼻子。”吴峥嵘也跟着哄。
叶满枝心说,三岁小孩算什么大孩子呀。
你三岁的时候不哭啊?
不过,她仔细想了想,吴峥嵘还真的有可能三岁就不哭了……
叶满枝浑身是汗地将孩子哄好,把哭累睡着的小崽送回她自己的小床。
返回房间便瞪了罪魁祸首一眼,“刚回来就把孩子惹哭了,哄孩子也不知道说几句软话!叫声宝宝能要你的命啊!整天吴玉琢吴玉琢地喊!”
吴峥嵘嫌她给孩子取的小名喊不出口,从来不管闺女叫“漂亮”,也从不像她似的,喊孩子宝宝啦,宝贝啦,乖乖啦。
要么喊有言,要么喊吴玉琢。
搞得怪正经严肃的。
叶满枝其实早就发现他这个毛病了,只是之前觉得这是个人习惯问题,不算什么大事,而且男同志和女同志,在情感表达上确实不太一样。
但是她今天想报了被对方戏耍的仇,此时便正好借题发挥了!
吴峥嵘换了军装外套,顾左右而言他。
“你身上穿的新疆裙子是哪来的?怎么想起来穿这种裙子了?”
“我参加了单位的舞蹈队,国庆的时候要跟大家一起上台跳新疆舞,”叶满枝不许他转移话题,揪着他的小辫子不放,“你干吗对闺女那么严肃,还总是连名带姓地喊她,是不是不爱宝宝?”
吴峥嵘给自己倒了杯凉白开,两口干掉以后,仍不正面回答。
“我问你呢!吴峥嵘同志!”叶满枝死死揪住他的小辫子。
“叶满枝同志!”男人垂眸看向她,有理有据地说,“总喊她宝宝、宝贝,会给她一种自己是小宝宝的错觉,对她的成长没什么好处。”
“她本来就是小宝宝,”叶满枝昂着下巴颏,理直气壮地说,“三岁的孩子就是小宝宝啊!”
吴峥嵘固执道:“你想喊就自己喊吧,我不喊。”
“你为什么不喊?”叶满枝将他的脸扳正。
吴峥嵘又给自己倒了半杯凉白开,一边喝水,一边神色微妙地看向她。
叶满枝被瞧得莫名其妙,正想问问他看什么看,就见他将杯子放到桌上,用不大的音量问:“我已经喊过吴玉琢她妈了,还怎么喊吴玉琢?哪来那么多宝贝?”
什么跟什么啊?
叶满枝继续昂着下巴与他对视。
可是,看着看着,她的眼神就有点飘忽了。
脸颊在对方意味深长的目光中渐渐升起热意。
是她理解的那个意思吗?
吴峥嵘已经喊过吴玉琢她妈宝贝了,所以就不能再喊吴玉琢宝贝了?
“……”
叶满枝脸颊通红地张口结舌,好半晌才在他的注视下嘀咕了一句“不要脸”,从衣柜里翻出一套新衣服,让他去厂里的澡堂子洗澡去。
那天夜里,当她听着上方的一声声宝贝,声音也被撞得支离破碎的时候,情不自禁搂上男人的脖颈,娴熟地摸向他蓄势待发的背部肌肉。
然后在心里呜呜呜。
有言,你爹改造不好了,妈妈以后一定加倍爱你!
*
吴峥嵘回归以后,叶满枝再也不用早起了,不用着急忙慌赶去食堂吃早饭,不用给女儿穿衣服梳小辫儿,也不用送孩子去幼儿园了!
生活终于恢复成了原本该有的样子!
叶满枝最近人逢喜事精神爽,尽管事后回想起来,感觉自己可能又被那个臭男人算计了,但她心情还是挺美的。
吴峥嵘若是跟她直说,要从军工大院搬去省军区或军事学院,她心里确实会十分不舍。
毕竟她已经在军工大院里住了七年,在他们那个小家也住了五年,而且她父母哥嫂都住在一个院儿里。
冷不丁离开熟悉的环境,她心里必定怅然。
但是,被吴峥嵘那个混蛋虚晃一枪以后,外调工作变成了在本地进步,好像确实更容易接受一些。
反正她现在已经在琢磨,搬家时要如何把她家那张两米宽的大床搬走了……
坐在办公桌前,叶满枝又默默骂了句吴峥嵘那个混蛋,然后心情愉悦地继续工作了。
上次去牧区调研以后,叶满枝很认真地写了一份调研报告。
除了他们在牧区看到的情况,她还按照自己的理解给全省的乳制品加工行业写了一份发展意见。
这份意见,相当于发展计划,只不过她人微言轻,没有做决定的权利。
哪怕写了计划,也只能称其为意见建议。
赵桂林看过以后,带着她和报告,一起去了处长办公室。
他想跟处长讨个主意。
叶满枝这个报告,主要是想打破地方小山头主义,集中省里的力量和资金在西部牧区新建牧场和数家乳制品加工厂,充分利用草原的天然优势。
像滨江这样的城市,其实并不适合发展乳制品加工业,奶源有一半来自散养户,散养户们稍有风吹草动,加工厂就要跟着受牵连。
如果能把西部草原利用起来,大力发展奶牛养殖和乳制品加工,两三年内,不但能为省内供应充足的奶粉,还能将本省奶粉销往外地,解决外省婴幼儿奶粉短缺的问题。
夏竹筠收下报告以后,没说什么,在西部草原搞乳制品基地,需要大量资金,还得跟农业厅合作,这已经不是化轻工业处能决定的,还得由厅领导出面商议。
“这报告我再看看,回头跟厅领导商量商量,”夏竹筠放下报告问,“对于近期婴幼儿奶粉紧缺的问题,你们有什么快速解决的办法吗?”
赵桂林说:“我已经跟省里几家大型乳制品加工厂联系过了,在技术改革上多下功夫,少生产成人的一级奶粉,奶源有限,咱们先可着婴幼儿需要的特级奶粉生产。”
“嗯,还有吗?”
叶满枝收到科长的眼神提醒,接话说:“处长,我们最近在与畜牧研究所联系,了解过奶牛的饮食习性后,打算在食品行业中找一些可以再利用的下脚料,为散养户的奶牛提供饲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