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子草 作品

122 第 122 章(第2页)

    叶满枝视线扫过去时,正好与他含笑的目光对上。

    她动作没有丝毫迟滞地完成旋转,心里却在吐槽,这男人咋那么能现眼呢!

    观众席还不够他坐的,非得跑到舞台边上欣赏!

    叶满枝忍不住往男人的方向瞪了一眼,但她还记着舞蹈老师的叮嘱,保持面部微笑,所以这个眼神就显得含羞带怯,似嗔似喜的。

    吴峥嵘举起相机时,恰巧将这个带点妩媚的神态抓拍下来。

    有时候一个动作或一个眼神,能让人记上一辈子。

    而叶满枝的这个小表情,就被记性很好的军代表同志记了一辈子。

    盛装打扮的叶来芽很美,但她看过来的那一眼让她整个人都充满了鲜活的灵气。

    这张相片洗出来以后,构图和光影都非常出色。

    而后的很多年里,一直与他俩的第一张合影,一起摆放在他书房的案头上。

    几十年后回想起来,1962年,吴峥嵘唯一的遗憾是,他没能拥有一台彩色照相机,没能将这一年最鲜妍明亮的叶来芽定格在时光里。

    那时的叶满枝,以及同样见证了这场演出的吴玉琢,早已记不清当年的情景了,只有吴峥嵘能独自翻一翻几十年前的记忆。

    *

    今年的国庆演出一共评出了两个一等奖,一个是公安厅的合唱节目《黄河大合唱》,另一个就是工业厅的舞蹈表演《新疆好》。

    不知是他们真的跳得好,还是正好响应了政策,反正辛苦排练了一个多月的女同志们都坚信是自己跳得好。

    排练时大家都有点放不开手脚,但是真正登台的时候,大家像是豁出去了,跳得特别肆意,反而抓住了新疆舞的精髓。

    拿到奖状的郭厅非常高兴,不但将汇演的奖品——茶缸、毛巾、毛毯票——发给了大家,还由厅里出资,给每个队员发了一支钢笔。

    钢笔是本省钢笔厂生产的,由工业厅归口管理,每年都有不少样品送过来,给队员奖励一支钢笔是小意思。

    叶满枝正在使用的钢笔是吴峥嵘送她的派克钢笔,这回收到了厅里的奖品,她就将其转送给了吴峥嵘。

    也算是有来有往嘛。

    国庆节放假,夫妻俩带着孩子去了一趟本省西部的牧区,叶满枝上次去调研的时候,就觉得草原牧场很美。

    这次正好有三天公休假,便跟吴峥嵘一起带孩子去牧场散散心。

    三天的短途旅行,让重新返岗的叶满枝神采奕奕。

    彭佳音笑着说:“小叶,精神不错呀,是不是听到好消息了?”

    “什么好消息?”

    “郭厅说,舞蹈队要保留下来,算是机关工会组织的业余活动。郭厅让咱们再编排几个舞蹈,她想带咱们去北京参加明年的全国文艺汇演!”

    “哇,真的啊?”叶满枝满脸惊喜。

    她还没去过北京呢!

    上次去南方在北京转车来着,但时间太紧,她连火车站都没出!

    “真的!全国文艺汇演要求非专业人员参加,咱们的条件正合适!”

    有机会去北京演出,彭佳音也异常兴奋,还想跟叶满枝分享最新消息呢,却被隔壁办公桌的何平打断了。

    “要组织十周年庆典的事,处长已经提过很多次了,今天下午咱们综合三科内部可能要开会商量这件事。你们都有什么想法,咱先讨论一下。”

    彭佳音说:“咱们轻工系统内,机关加上工厂,全省上下几万人,我想提议省里搞一次有奖征文活动,让大家谈一谈轻工业发展这十年的变化和感受。到时候优秀文章可以刊登在省报和咱们的机关报上。”

    “不错不错,这个想法挺好的,”何平颔首肯定,又看向叶满枝问,“小叶,你有什么想法?”

    叶满枝对处长屡次提到的工作挺上心的,这个月特意构思了一个方案。

    只等着领导开会的时候,她来建言献策呢。

    这会儿被何平问起,她便说了出来。

    “我不是负责接收人民来信吗,最近两个月的人民来信,几乎一大半与产品质量有关,而且上个月轻工业部的工作组来咱们省里检查工作的时候,也屡次提到了工业生产只追求量,不重视质的问题。所以我觉得咱们省工业厅可以策划搞一次,庆祝十周年的产品质量评比。”

    “在各行各业中,评出省级优秀企业和省级优秀产品。为优秀企业发牌,为优秀产品颁发奖状或者轻工业十周年的纪念奖章,允许他们将‘省优’字样和‘十周年纪念奖章’印在产品包装上。一方面是帮老百姓筛选优质产品,见到‘省优’字样,就是质量的保证,大家可以放心购买。另一方面,也能督促其他工厂向‘省优’看齐,改进质量,争取在下一次评选时获奖。”

    何平点点头说:“小叶跟我想到一块儿去了,咱们轻工大多是日用品,与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严把质量关,也是咱们工业厅的重要工作之一。我这两年作为巡视员,在基层看到了……”

    巴拉巴拉巴拉,开始讲他的基层见闻。

    盯着他一张一合的嘴皮子,叶满枝内心简直震惊了!

    天啊!

    她绞尽脑汁,挖空心思,推倒重建了好几次,才为提高产品质量,想出这么一个还算靠谱的方案。然后又想办法把提高质量与十周年庆典联系到了一起。

    她咋就跟何平想到一起去了呢?

    他俩凭啥能想到一起啊?

    除了去基层调研,何平这个“调研员”还分管着轻工机械工业,这部分的产品就是俗称的“三转一响”。

    自行车,钟表,缝纫机,收音机。

    一个个都死贵死贵的,哪个也不是容易出现质量问题的。

    退一万步来说,何平既然能想到这种提高质量的好主意,之前为什么不跟厅里提啊?

    非得赶上庆祝十周年的时候才拿出来?

    他是工业厅的老人儿了,产品质量普遍偏低,也不是最近才冒出来的问题。

    他之前干啥来着,非得等她提了,他才说一句,“小叶跟我想到一块儿去了。”

    叶满枝张了好几次嘴,愣是一个字都没问出来。

    这种事怎么问?

    听何平发表了一番高论后,叶满枝笑着点点头,说了句“那咱们可真是英雄所见略同”,便不再搭话了。

    她现在只觉得,何平比赵桂林大了近十岁,却被赵桂林这个科长压了一头。

    也许不只是学历和能力的问题。

    除了叶满枝,办公室里的其他人并没发现任何异样,好似真的是两人想法撞车了。

    毕竟何平的年龄资历摆在那里,又是“巡视员”,隔三差五就去基层了解情况,能为提高产品质量想出这样的办法,其实是合理的。

    王勤简单分享了自己的方案后,这事儿就算过去了。

    午休结束以后,赵桂林果然如何平所说,在科室里召开了一次紧急会议,专门研究轻工业十周年庆典活动的策划安排。

    距离元旦还有两个多月,开年就要有庆祝活动,处长对科长催得急,四个科长就得回来催手下的小喽啰们。

    “像那种文艺演出啊,成果展览啊,都是老掉牙的主意了,”赵桂林摆摆手说,“咱们综合三科不屑出这种拾人牙慧的主意,咱们抓紧时间提几个新鲜方案,给处长送过去。”

    作为赵桂林之下的第一人,何平率先发言了。

    他所介绍的方案,就是叶满枝上午刚提到的“产品质量评比”,但是人家以前能当上副科长,后来又被调去当“巡视员”,其实是有些真本事的。

    何平把叶满枝的点子完善了一下,为“省优”产品进行了分级,省级优秀中又分了“特优”、“一等”、“二等”和“三等”,把更多质量还过得去的产品吸纳进来,让更多企业和产品参与评比。

    同时也让没有达到“省级特优”的产品有个奔头,这样能有效防止省优企业和产品吃老本,躺在功劳簿上不思进取。

    何平洋洋洒洒讲了半个小时,最后加了一句,“小叶上午也提过这个办法,我俩的想法差不多,不过我这个方案对产品评级划分得更细致一些,各有各的优点吧。”

    叶满枝:“……”

    好话全被人家说了,大大方方承认两人想法重合,她确实无言以对。

    像这种情况,只要没人闹到跟前,不影响向上级交差,作为科长的赵桂林不会深究这个点子到底是谁想出来的。

    既然何平先提了,还完善了方案,那这个方案就算是他的。

    赵桂林一边听着和平的介绍,一边往笔记本上做着记录。

    这个主意确实有一定可行性,轻工产品的质量问题一直无法得到有效解决,究其原因还是企业领导不够重视,整个系统内一潭死水。

    要是能进行一场大规模的,自上而下的“产品质量评比”,将轻工系统内部的所有单位都调动起来,对提高产品质量兴许会有奇效。

    赵桂林的脑瓜活络,记录的过程中就想到了这样办的另一个好处。

    由于轻工系统的产品种类多,名目杂,评比战线必然会被拉得很长,甚至今年就可以启动评比程序。

    这种活动也许能把轻工系统内的这潭死水,从今年一直搅到明年底。

    这不正是夏竹筠需要的,有影响力和纪念意义的活动嘛!

    赵桂林越想越满意,顺便把自己想到的几个点子,补充进笔记本里。

    想起刚刚何平所说,叶满枝也跟他一样想到了这个办法,于是直接点了叶满枝的名。

    “小叶,你还有其他要补充的吗?”

    年轻人脑子活,叶满枝又是刚毕业的大学生,他愿意再听听年轻人的想法。

    叶满枝瞥了眼气定神闲喝茶的何平,点了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