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子草 作品

157 第 157 章(第2页)

    “杜涛是一线工人吧?”牛恩久问。

    “对,负责给罐头封罐的。”

    厂里刚争取到汽水生产线,这会儿正是牛恩久心情最好的时候。

    他爽快地拍板道:“杜涛这样的工人确实值得鼓励和表扬,这样吧,先让宣传科的同志在厂里宣传一下杜涛的事迹,年底评先进的时候,咱们优先考虑杜涛这样的同志,同时给他发一笔奖金,具体金额咱们再开会讨论一下,到时候以补贴的形式发放给他。以后但凡有类似的发明创造,都照着这个标准奖励。”

    叶满枝说:“这两年省里提拔了不少红色专家,都是从工人阶级中走出来的工程师,而且大多是从重工业单位提拔上去的。食品行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工人们的工作都是重复单一的,难得能遇到这样有天赋的工人,我觉得厂里应该积极培养杜涛这样的同志,比如推荐他去工业厅下属的工业学院进修,培养咱们厂自己的红色专家。”

    车间工人的晋升通道其实非常单一,只能顺着组长、班长、工长、车间副主任、车间主任,这条线发展。

    如果能把杜涛树成典型,逐步将他这样有潜力的工人培养成工程师,也能让工人阶级看到另一种发展的可能性。

    培养红色工程师,也算是厂党委的工作成果之一,牛恩久自然不会反对这样的提议。

    他当场就表示支持,还说要将这件事放在班子会议上过一下。

    牛恩久喝口茶,心想叶厂长这回可以走了吧?

    他一会儿还得去市工业局商量事情。

    然而,叶满枝的屁股像是被胶水黏在了椅子上。

    茶杯喝空,她自己给自己续了水,顺便还照顾了一下老牛厂长的茶杯。

    牛恩久:“……”

    看来事情还没絮叨完。

    “厂长,我听说上海工业展览会上,展出了一些罐头生产设备。咱们的罐头车间烧毁以后,一大半的设备还没有着落,我最近想带一名设备工程师,去上海工业展上看看,有没有适合咱们的设备。”

    牛恩久叹了口气说:“设备肯定是有的,国内不少厂家都能生产罐头设备,关键是钱的问题。咱们马上要跟工业局一起新建汽水厂,一分钱不出肯定不行,多少要拿出点钱来意思意思。按照我的估算,最少要等到明年夏天,才能有点余钱买设备。”

    听他拿钱说事,叶满枝暗道,看来这次上海之行没啥希望了。

    厂里拿不出钱,她去工业展上看了也是白看。

    岂料,牛恩久沉吟了一会儿,又突然改口说:“叶厂长先去考察一下也可以,万一能遇到合适又便宜的设备,厂里可以尽量想想办法。不过,这种没有对方单位邀请的活动,原则上只能有一人出席,你代表厂里去工业展上了解一下情况就行。”

    叶满枝怔愣片刻,颔首说:“那行,我先去了解一下行情。”

    市里确实有这样的规定,有对方单位邀请的,按照邀请人数派遣出差人员。

    没有邀请的,原则上只允许一人出差。

    供销科的业务员都是独来独往的,上次老牛去北京申请午餐肉出口任务的时候,也是一个人去的,不能带随行人员。

    叶满枝觉得,之所以会有这样的规定,一方面是减少人员流动,另一方面是减少全国粮票的消耗量。

    出发之前,出差人员可以凭介绍信去市里换取全国粮票。

    要是每个单位都派人全国到处跑,上级分给市里的全国粮票根本就不够用。

    叶满枝不知老牛为啥会改变主意让她去上海出差,但是既然厂长同意了,那她就可以着手准备了。

    她先拿着单位的介绍信,去区人委开介绍信,然后拿着区里的介绍信,再去市人委开介绍信,换取全国粮票。

    拿到市里的介绍信和全国粮票,才算是有了正式的出差手续。

    *

    得知妈妈即将一个人去上海,留守儿童吴玉琢的嘴简直要噘到天上去了。

    艰难坚持了一刻钟,没跟她妈说话。

    满心愧疚的叶厂长,从介绍信说起,向吴玉琢解释了为啥不能带她一起出门。

    然后带着她,还有梨花葵花,一起搬去吴家老宅住,提前帮她适应与太爷太奶在一起的生活。

    “宝宝,妈妈只去一个多礼拜,你过完一个周末,妈妈就回来了!”叶满枝大晚上还得哄哭鼻子的闺女。

    吴玉琢鼻音囔囔地说:“那你给我写个介绍信,带我一起去,小姑奶说我还不到一米,坐车睡觉都不用花钱,我吃的也可少啦!”

    叶满枝:“……”

    你身高不到一米还挺光荣的呗!

    吴玉琢跟出租车和起球的年纪差不多,两个小哥哥已经比她高半头了,但她身高还不到一米呢。

    不过,据亲姥姥常月娥证实,吴玉琢的发育可能是随了妈。

    叶满枝小时候,长牙和长个都比别人晚,连月经都是上了中学才来的。

    叶厂长实在无法带着闺女一起出差,只能再次狠心拒绝与吴博士共用一张脸的小漂亮。

    然后在闺女的要求下,给她买了一个比去年那个更大的小蛋糕,算是补偿她了。

    ……

    “厂长,丁主任问您火车票买卧铺还是硬座?”周如意跟她征求意见。

    “买卧铺吧。”

    周如意以为她不了解厂里的差旅规定,委婉道:“财务那边只能报销硬座车票。”

    牛厂长也只能做硬座。

    “没关系,买硬卧吧,差多少钱,我自己补差价。”叶满枝状似无奈地说,“这次去上海的时间比较赶,在上海呆不了几天,我在车上好好休息,下车就能投入战斗。”

    食品厂的差旅报销条件着实算不上好。

    无论去哪里出差,一律只报销硬座车票,若想坐卧铺,需要自己补差价。

    短途出差还行,但是从滨江到上海太远了,往返车票的差价将近三十块。

    叶满枝刚参加工作的时候,一个月的工资还没三十块呢。

    不过,苦谁不能苦自己,她可不想在车上干坐三四天。

    宁可补三十块差价,她也得坐硬卧!

    她在心里给自己开脱,这样可以好好养精蓄锐,下车后提高效率,直接开始工作!

    ……

    周如意去厂办回复丁主任的时候,被王士虎的秘书唐杰撞见了。

    唐杰回到办公室就跟领导汇报,叶副厂长正在买去上海的火车票。

    他内心还挺疑惑的,厂里没多少现金,牛厂长怎么会让叶副厂长去上海看设备?

    王士虎放下茶杯,在心里轻哼一声,还能为什么,老牛这是想把那叶满枝支走呗!

    几位厂长最近其实都有点回过味来了。

    叶满枝来厂里四个多月,人年轻,工作方法也比较温和,即使是新官上任三把火,也没搞出什么大动静。

    这位女厂长总是乐呵呵的,从没跟班子成员红过脸,貌似还跟牛恩久相处得挺好,几乎天天去老牛那里串门唠嗑。当然,其他几个副厂长的办公室,她也经常光顾。

    总的来说,叶厂长看起来就是个手腕温和,为人亲切的女干部。

    可是,仔细回想的话就能发现,叶满枝上任后提出的好几个建议,都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被厂里采纳了。

    养殖基地办起来了,糖水站红红火火,《鞍钢宪法》搞起了试点,红色专家也培养了,甚至连供销科那个新来的孟烈,都有可能是她搞进来的。

    叶厂长没办什么轰轰烈烈的大事,但是工作方法润物细无声,自己的意图几乎都实现了。

    这还不够让其他人提高警惕吗?

    牛恩久将叶满枝一竿子支到上海去,十有八九是不希望她在汽水厂的事情上瞎搅和,顺便给那个《鞍钢宪法》降降温。

    *

    叶满枝还不知班子成员已经将她近期的表现反复研究过好几遍了。

    她要去出差,手头的一摊子工作当然要交接清楚。

    其他工作她不担心,就怕《鞍钢宪法》落地不顺利。

    所以,她将罐头车间的包干工作,暂时托付给了她的盟友预备役——陈谦陈副厂长。

    能否将人拉拢过来,就看陈厂长这回的表现了!

    安顿好单位的工作,她还得回家安抚粘人精吴玉琢。

    不过,她今天下班回老宅的时候,吴玉琢终于不再扮演噘嘴鸭子了。

    人家甚至还关心地问:“妈妈,你买车票了吗?哪天去上海呀?”

    “这周六。”

    吴玉琢背着手在她面前转了几圈,然后将手伸出来,神神秘秘地往她怀里塞了几个信封。

    “谁的信?”

    “上海的,”吴玉琢小同志神气道,“我太爷说,只要有这个,我就能去上海!”

    叶满枝将几个信封挨个看了一遍,全是上海少年儿童出版社发来的。

    “爷爷,这是什么呀?”她看向老神在在的老爷子。

    “呵呵,这家是出版发行《十万个为什么》的出版社,当初编辑修订这套书的时候,向全国人民搜集选题,广泛征求群众意见,有言也参与过这个活动,给出版社写过信。”

    当时重孙女写字还跟狗爬似的,信件要么是他代笔的,要么是有言用拼音写的。

    反正给出版社提供了不少问题。

    这些信件都是出版社给他们的回信。

    “现在不是在提倡什么学习科学知识也要革命化嘛,可以让有言去上海那个出版社好好学习学习。”

    叶满枝头大地问:“爷爷,这样能行吗?”

    “肯定行!”老爷子信心满满地说,“陈副校长他孙子,也给出版社写信了,那小子前几个月就是这样去上海的!轮到咱们有言这里,应该也没什么问题。你拿着这些回信去街道办开个介绍信,就说咱们吴玉琢同志思想进步,也想搞那什么革命化。反正她坐车不要票,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去见识见识也好,到时候让吴峥嵘想办法安排她。”

    叶满枝瞅一眼抿嘴偷乐,身高还不到一米的吴玉琢。

    这小屁孩能有啥进步思想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