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 第 170 章(第2页)
“爸,我听说你们厂的那位叶副厂长,在前天的干部大会上大出风头?”
牛恩久盯着面前的稿纸,对于儿子的问话,不咸不淡地哼了一声。
见老牛不搭茬,小牛同志凑到他身边问:“那食品厂是不是也要推行《鞍钢宪法》了?”
他虽然不在食品厂上班,但对他爸在厂里的地位很清楚。
跟在家一样,说一不二。
如果真的在全厂搞《鞍钢宪法》,那他家老牛的话语权真的岌岌可危了。
谁都知道,《鞍钢宪法》走的是群众路线,是一言堂的克星。
牛恩久摘了眼镜说:“罐头车间推行《鞍钢宪法》,确实出了成绩。但是,当时厂里让她在罐头车间搞试点,不过是死马当活马医的办法。其他车间在现行制度规则下,生产经营状况良好,今年的产值还提高了十五个百分点,没有必要强行改变管理方式。”
“人家已经在全市干部大会上发言了,既然有了成功经验,你们厂不推行就说不过去了吧?”
牛恩久不置可否。
第一食品厂是省管单位,就算在全市干部面前分享了经验又能如何?
元旦之后就是春节,大家的注意力很快就会被转移。
《鞍钢宪法》可以在罐头车间继续推行,但是想在全厂推广,还是差些火候的。
元旦假期结束后,牛恩久没在厂里提过《鞍钢宪法》的话题。
叶满枝也没提,但她私下跟牛恩久提前通了气,省大工业经济系的课题组可能要发表科研论文了。
还将论文终稿给他过目了一遍。
经过全市干部大会以后,牛恩久不太想让省大发表这种论文。
可是,他是食品厂的厂长,不是省大的校长,人家的工作他无权置喙。
无论他心里有多腻味,人家的论文还是顺利发表了。
不但发表在了期刊上,还出现在了报纸上!
1月10日,在省报第二版的位置,刊登了一篇题为《滨江第一食品厂党委根据‘鞍钢宪法’精神,依靠广大工人群众,切实加强企业管理》的报道。
用整版的篇幅,详细介绍了《鞍钢宪法》在食品厂罐头车间的试点执行情况。
省报是省委机关报,党的宣传喉舌,面向全省发行。
这篇报道的分量,可不是叶满枝那场发言能比的。
事迹见报以后,食品厂很快就接到了兄弟单位的电话,人家要来食品厂学习先进经验!
……
叶满枝去工业厅开会的时候,被夏竹筠单独留了下来。
“你们食品厂最近闹出的动静不小啊?”
“哈哈,就是推行《鞍钢宪法》嘛,好多单位想来参观学习。”
叶满枝经常来厅里汇报工作,夏竹筠对他们厂的动向还算清楚。
她沉吟一阵说:“你这样强行推行鞍钢宪法,可能会引起其他人的反弹。”
叶满枝知道她说的是牛恩久。
牛恩久虽然面上接受了鞍钢宪法,甚至还积极出面接待兄弟单位的代表,但内心肯定是不愿意在厂里搞大动作的。
叶满枝有时候也觉得自己没事找事,要是跟其他副厂长一样,按照老牛的路子走,食品厂的发展应该也很不错。
可是,如今的团结假象,是靠几位副厂长的退让得来的。
叶满枝与牛恩久相处时,要时刻拿捏分寸,生怕哪个行为打破目前的平衡。
而且牛恩久一言堂的最大危害是,大家平时都听他的,出了事却不是他一个人负全责。
其他分管副厂长要与他一起背黑锅。
陈谦就是最典型的受害者,因为背了两次处分,今年的所有评优都没有他的份。
叶满枝很想与一把手搞好团结,但是不破不立,罐头车间刚出了成绩,她又得了模范干部,要是错过了这次机会,不知又要等到什么时候才能打破牛恩久的一言堂?
夏竹筠心里对小叶这次的表现还是欣赏的。
该蛰伏的时候蛰伏,该出手的时候出手。
当机立断,毫不拖泥带水。
很多年轻干部缺少,或者说是不敢,有这样的果决。
但她没当面表扬,而是严肃地提醒:“牛恩久是党委书记、厂长,你是他的副手,要与一把手搞好团结。没有一把手的支持,你的工作也是做不好的。”
叶满枝神色郑重地答应。
她这几天已经能明显感觉到工作上的滞涩了,很多工作想推却推不下去,有些科室不听招呼。
尽管如此,小叶厂长对目前的局面还是满意的。
她跟老牛没有私人恩怨,只是工作上的分歧,那就见招拆招呗。
叶满枝回家以后,将自己的“模范干部”证书又拿出来欣赏了一遍。
在吴峥嵘“又来了”的无奈目光下,给证书套了第二层塑料封皮。
“要不我给你做个相框,你挂到墙上吧?”吴峥嵘提议。
“挂到墙上不方便我每天欣赏,再说咱家墙上已经够热闹的了。”
她家墙上有他们一家三口的合照,单人照,有她参加舞蹈比赛的奖状,学主席著作的奖状,环城赛跑的奖状,横渡滨江的红旗,还有她闺女在幼儿园获得的小红花,参加文艺汇演的奖状,以及站岗放哨时要用的木枪等等。
反正挺挤的,叶满枝暂时不想把荣誉证书挂到墙上。
吴峥嵘对她每天都要对着证书“嘻嘻”有点词穷,正想说可以做个摆在桌上的相框,他家吴会计就掀开门帘,穿的跟个球似的跑了进来。
“爸爸,妈妈,你们快准备一下,我们团长要来咱家做客了!”
夫妻俩:“::::::”
叶满枝还在寻找合适用词的时候,吴峥嵘已经开腔挖苦了,“他来就来,让我们准备什么?还得黄土垫道,净水泼街吗?”
吴玉琢睁着大眼睛,疑惑道:“客人来了不是要好好招待嘛?你们招待客人的时候都准备了!”
“对对,”叶满枝连忙说,“儿童团的团长是咱有言的领导,也是好朋友,咱家确实得准备一下。”
她家闺女才五岁,但吴峥嵘已经对她身边出现的所有男孩无差别攻击了。
尤其是这个名叫陶学义的儿童团团长!
陶团长亲自将有言招进了儿童团,算是她家有言的伯乐。
自打上次有言在太爷爷的指导下,写了两张纸的工作总结以后,更是备受团长重用。
儿童团遇到的大事小情,都把她家吴会计喊去一起商量。
也不知道跟五岁的小屁孩,能商量出个啥来。
“宝宝,你们团长什么时候来啊?”叶满枝问。
“随时能来呀,我们团长和副团长就在咱家院外等着呢。”吴玉琢焦急道,“妈妈,你们准备好没有呀!能让团长来做客吗?”
听闻还有个副团长,吴峥嵘神色稍缓说:“请客人进来吧。”
小吴会计连忙跑出门,带进来一个男孩和一个女孩。
目测身高都在一米五以上,比吴会计高出半个身量。
吴玉琢小同志站在人家旁边跟个小豆包似的,交谈时还得仰着脑袋看人。
吴峥嵘愈加和颜悦色,将桌上的橘子推给小客人便不再吭声了。
叶满枝一贯扮演温柔漂亮又亲切的同学妈妈,笑着与两位小团长热情聊天。
不过,小孩子没啥弯弯绕,很快就向她道明了来意。
“叶厂长,听说你是食品厂的厂长,我们儿童团可以从食品厂采购一些冰糖葫芦吗?”
听他喊自己叶厂长,叶满枝憋着笑回了一个“学义团长”,“我们食品厂不生产糖葫芦,你们要买多少呀?数量不多的话就去供销社门口买吧。”
“我们要买48串!”陶学义响亮地答。
吴会计从旁补充,“妈妈,这是儿童团发给我们的过年福利!”
叶满枝和吴峥嵘:“::::::”
儿童团都有过年福利了???
小孩子们并没感受到两个大人的震惊,团长陶学义解释说:“公社给我们儿童团分了一亩地,去年大家种地收割的时候都干活记工分了。要是在农村的生产队劳动,工分是可以换算成钱的。但我们去年只卖了四十多块的光荣粮,这笔钱还得留着买种子秧苗和农具,所以就不给大家分钱了。我们想在过年之前,给每个团员买一串冰糖葫芦!”
供销社的糖葫芦不便宜,听说吴玉琢的妈妈是食品厂的厂长,他们才跑来跟厂长求情的,他们想用出厂价或批发价,买点便宜的糖葫芦,给儿童团省点钱。
叶满枝问:“学义团长,你们什么时候发过年福利呀?”
“肯定越快越好,最晚不能超过春节。”
大家都等着吃糖葫芦呢,一提起糖葫芦,有的人连哈喇子都流下来了。
没办法,儿童团的成员都是嘴馋的年纪。
叶满枝沉吟一阵说:“学义团长,我们厂确实不生产糖葫芦,不过,你再等几天吧,我帮你联系一下,最晚一周给你们答复。”
她像与大人交流似的,认真对待儿童团的小干部们。
小干部们内心非常高兴,强压着嘴角,一本正经地点头答应,临走的时候还与叶厂长握了手。
叶满枝:“……”
吴会计亲自送小伙伴出门,又一蹦一跳地跑回来说:“妈妈,你可一定要帮我们联系糖葫芦呀!我也参加劳动了,记了工分,也能吃糖葫芦!”
“知道了。”
叶满枝对吴会计的交代相当重视,次日去上班,就端着茶缸溜达去了老牛厂长的办公室。
老牛厂长单方面与她冷战,不支持她的工作,但叶满枝像是完全感受不到似的,继续笑脸相迎,每天都去串门。
“厂长,我想跟你说说咱罐头车间的事。”
牛恩久不动声色地点点头,没接话。
叶满枝并不需要他接话,自顾自道:“春节之前,省厅领导要来咱们厂调研,而且要参观罐头车间,但现在正是罐头生产淡季。生产原料不足,水果罐头已经不能生产了。领导来了以后,咱总不能让人家去看空荡荡的车间吧?”
“……”
“我觉得咱们罐头车间可以开发点副业,没活干的时候就适应季节,生产点糖葫芦什么的。生产糖葫芦需要的原料没有生产罐头多,又能让大家有活干。糖葫芦属于计划外产品,赚的钱也是计划外的,利润可以用来充当以后采购设备的储备金。”
牛恩久嗯了一声,公事公办地说:“叶厂长,你这个办法挺好的,但是制作糖葫芦要用白糖,计划外的白糖从哪里来?”
“哈哈,上次汽水车间不是借用了糖果车间的白糖嘛,我记得一直没还呢。糖葫芦的白糖用量不算大,我们这次也跟汽水车间借点白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