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5 第 185 章(第2页)
“哈哈,”赵桂林没否认,“难得有个来省委党校学习的机会,咱们抓业务的同时,也不能放松对理论水平的提高呀!”
“对呀,咱们就是来提高认识,锤炼党性的!”
两人相继唱起了高调,又不约而同笑了起来。
赵桂林笑出眯眯眼,提醒道:“咱研究班好像每周都有考试,考试成绩和排名要放进档案的,你可别放松懈怠,让自己排名倒数啊!”
叶满枝表面云淡风轻,其实心里紧张得要死。
用她家老叶的话说,她除了学习不行,干啥都行。
她没有家里那两位吴姓人士的好记性,文科类考试全靠考前死记硬背。
上大学的时候,花费大量时间背书,才勉强稳住班级前十名的位置。
理论骨干研究班里,有一大半是真正的理论骨干,而且在研究班学习的内容,除了她经常看的主席语录和著作,还有马列那样的大部头。
一想到要跟这些笔杆子同场竞技,她头都大了两圈。
所以,为了不让档案里的成绩太难看,小叶厂长完全不敢懈怠,上完每天上午的理论课以后,下午还要去图书馆背书。
来进修之前,她信誓旦旦地跟吴峥嵘说,每天只有半天课,她下午可以负责接有言放学。
结果她在党校里一呆就是两周,根本没时间出校门。
等到第一次小考结束,得到82分和第21位的排名,她终于履行之前的承诺,去幼儿园接孩子了。
21名不是啥名列前茅的成绩,可是同样是大学生的赵桂林,居然只考了76分,排名第30!
哈哈哈哈!
她来到幼儿园的时候,还没到放学时间,小朋友们都在教室里自由活动。
有个小男孩将皮球踢到了教室门口,跑出来捡球时,发现了叶满枝便虎头虎脑地喊了声“阿姨好”。
叶满枝正想回话,就见这孩子扭头喊道:“吴玉琢,你妈妈从省委党校那个什么班回来啦!”
然后教室里的一群小孩全都向门口望了过来。
叶满枝:“……”
肯定是她家小崽又在幼儿园显摆了。
吴峥嵘的工作涉及保密信息,千叮咛万嘱咐不许闺女出去胡说,所以,闺女只能可着她一个人显摆。
瞥见妈妈的身影后,吴玉琢不玩翻花绳了,把毛线交给身旁的小朋友,便快步跑到了门口。
她先纠正那个小男孩:“是省委党校理论骨干研究班。”
而后扑到叶满枝怀里说:“妈妈,你怎么这么长时间不回来啊?你不在家,我都学会自己洗澡啦!”
“那你可太厉害了!”叶满枝与老师打了声招呼,便带着孩子往外走。
“妈妈,你在学校怎么样?有意思吗?”
有言明年就要上学了,叶满枝怕孩子因此厌学,只能违心地说:“学校可有意思了,我都不舍得回来。”
如果没有考试的话,在省委党校的生活确实是很好的。
党校老师的理论水平都很高,连主席语录和著作这种被她翻烂的书,也能讲出新意。
课堂其实还挺有意思的。
而且党校每周都在大礼堂放电影,各班级之间还有体育比赛,业余活动比她想象中丰富很多。
她给闺女介绍着自己的校园生活,一起乘车回了军工大院。
她有半个月没见到老叶和常月娥了,今天有空正好回去看看。
母女俩进门的时候,黄黎也刚接了出租车和起球放学。
三兄妹一见面便立即凑在一起,叽叽喳喳讲起了最近各自的生活。
听到房间里咿咿呀呀的喊声,出租车将有言拉进屋,让她一起玩五叔家已经一岁的小妹妹。
叶满枝逗着小侄女笑了一会儿,回头问黄大仙:“嫂子,出租车比有言大一岁,今年应该可以上小学了吧?你怎么还没给他报名上学啊?”
黄黎说:“我想在明年过年之前,去三线跟你三哥汇合。频繁转学对孩子不太好,等他到了当地,八岁再入学也没问题。”
叶满枝点点头,能一家团聚也好,让三哥独自在那边工作,家里人其实都不太放心。
她还想问问黄大仙的工作要如何安排,刚从公共厨房回来的沈亮妹却惊讶地问:“三嫂,你要去三线啊?”
“嗯,有这个打算。”
“怎么要去三线呢?那边全是深山老林,条件多艰苦啊!”沈亮妹极力挽留,“嫂子,你还是跟孩子留在滨江吧。”
“主要是起祥总想爸爸,我寻思要是一家人能住在一起,对孩子也会更好一点。”
自打叶满堂去了三线,老叶家这些兄弟姐妹对他们娘俩都挺关照,孩子有什么事,比如洗澡剪头,都是他四叔五叔带着出去的。
沈亮妹也变得挺贴心,她们妯娌俩在一个屋檐下共同生活十年,头一次相处得如此和谐。
但她跟儿子都很想念叶满堂。
而且起祥在滑冰这个项目上似乎天赋有限,参加了几次少儿滑冰比赛,都没能拿到好成绩。
因此,她不想再耽搁时间了,最好能在明年过年之前南下。
沈亮妹急得不行,瞧见自家男人下班回来,她赶忙招呼道:“满桂,你赶紧劝劝嫂子,她想带着出租车去三线!”
“去三线挺好的呀!”四哥举双手赞成,“跟三哥汇合就能一家团圆了!”
“好什么呀!”
“哎呀,三嫂已经有了主意,你就别瞎掺和了。”四哥看向叶满枝说,“小叶厂长,我跟你说个事,咱厂里最近的新闻你听说了没有?”
“什么新闻?我这段时间在党校学习,一直没回厂里。”
“之前厂里不是买了一栋家属楼嘛,但是只有32人分到了房子,其他人意见还挺大的。我今天听工友说,牛厂长打算跟市里申请一块地皮,再盖一个家属院。”
叶满枝蹙眉道:“不可能吧?今年厂里买楼买设备已经花了不少钱了,哪还有钱盖楼?”
“真的,大家传的有鼻子有眼的!厂里拿不出那么多钱,但是职工有钱啊,听说无房职工可以集资盖房,每平米三四十块钱。这不跟抢钱一样嘛,20米的房子就要六百到八百块了!前几年在咱家这边买个平房才四五百块钱。”
叶满枝沉吟一阵说:“筒子楼的造价比平房高很多,职工集资只出套内面积的钱,但楼梯、走廊、水房、厕所的钱却要由厂里出,相当于公家和个人各出一半吧。”
哪怕有职工集资,厂里也要出几十万,到时候资金压力就太大了。
四哥撇嘴,“哪个冤大头会出那么多钱盖房啊?”
沈亮妹拐他一下说:“厂领导肯定有办法,你听来芽的就行。”
她快被自家男人急死了,好不容易捱到了晚上,她赶紧将人拉近房间,关上门问:“食品厂这次分房有没有你的份?”
“要求工龄满三年,我的工龄还不到一年呢。”
“自己花钱集资也不行啊?”沈亮妹问,“能不能跟来芽商量商量?”
“不知道行不行,不过这是厂里的统一规定,跟她商量也不好使吧。”四哥脱了鞋上床,“咱家有地方住,再说咱哪有那么多钱集资啊?”
沈亮妹犯愁道:“不集资咋办?三嫂要去三线了!你别忘了这房子是咱爸和三哥的,如果三嫂和出租车一直留在家里还好,万一去了三线,这房子八成要被厂里收回去!”
“不能吧?”四哥从床上坐起来。
“怎么不能?我听我们服务站的老刘说,有两户全家搬去三线的人家,已经被厂里收回了房子。他们的人事关系转去了其他单位,当然不能再占着厂里的房子了。656厂等着分房的工人也挺多呢!”
四哥喃喃:“要是那样的话,咱家还真有点麻烦!”
当初厂里分房的时候,以老叶的条件,只能分到一套一室半的房子,三哥把自己的那份也加上,才变成了两室。
然后他们又自己改装,将两室隔成了三室,算是把这一大家子都装下了。
厂里有不少人在盼着分房,一旦三嫂带着孩子南下,这套房子十有八九会被收回去。
到时候这套三室就得变成一室半了。
军工大院里的一室半,都不足20平米,如果只有老叶和常月娥住,那还算宽敞。
加上他们一家四口就有点挤了。
沈亮妹提醒他:“你别忘了咱家麦多快要中学毕业了,娶媳妇是迟早的事,房子要是变成了一室半,那让新媳妇住哪里?”
如果一直住在现有的房子里,麦多娶媳妇的时候,大不了把他俩的房间让给小两口住,他们还出去睡客厅。
但一室半的户型没有客厅,即使他俩愿意,也没那条件。
夫妻俩商量了大半宿,次日起床上班的时候,每人脸上挂俩黑眼圈。
四哥盘腿坐在床上,眯缝着眼睛说:“我初步想了两个办法……”
沈亮妹催促道:“赶紧说说,咱们再商量一下。”
“第一嘛,当然是盯着食品厂的分房,看看这次集资能不能取消工龄限制。”
沈亮妹觉得有点悬,“万一还有工龄要求呢?”
“那就只能用第二个办法了,”四哥一拍大腿说,“我最近得督促一下咱爸,让他早日当上车间副主任。主任副主任有资格分两室的房子,到时候这套房子就能保住了。等三嫂和出租车去了三线,还能多出一间房来!咱家麦多结婚也够用了!”
沈亮妹:“……”
在党校上课的叶满枝还不知他四哥啃老啃出了新高度,已经准备督促老叶上进了。
她早上八点半有课,与两位舍友一起走进教室的时候,瞥见了跟她招手的赵桂林。
叶满枝走到教室后面问:“赵经理,找我有什么好事?”
“没什么好事,就是昨天刚听说一个消息。”赵桂林凑近她,压低音量说,“你们厂的那个牛恩久,好像要被调整了。”
叶满枝惊愕地问:“牛厂长要被调整?”
不能吧?
她陡然记起昨天四哥带回的消息——老牛厂长要斥巨资给职工盖房。
他不会是已经听到了什么风声,想在自己离开食品厂之前,解决职工的住房问题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