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 第 189 章(第2页)
这里跟食品厂确实不一样。
叶满枝对她说:“曙光厂距离食品厂家属院还挺远的,你要是上下班不方便,可以跟厂里申请一套住房。”
“我还没结婚,而且是女同志,厂里能给我分房吗?”
在食品厂分房比去西天取经还难,到了曙光厂居然第一天就能分房了?
而且以防个别家庭多占住房,大多数单位只给已婚男同志分房。
像她这样的未婚女同志拿不到分房资格。
叶满枝说:“你去找石主任问问。大部队转移去小三线以后,家属院有不少空房子,如果能分,你就尽量争取一套。不能的话,就申请单身宿舍。”
周如意兴奋地点头。
自己的选择果然没错,太明智了!
想起昨天雷厂长提到的出租筒子楼,叶满枝起身穿上衣服说:“走,咱们去家属院看看。”
曙光厂家属院的门卫管得严,她俩没单独行动,从办公室里喊来一个名叫陈宣的小干事,三人一起出发。
陈宣在路上就给两人打了预防针:“叶厂长,这两天家属院那边比较乱,不少人都在搬家呢。”
“是出发去小三线的家属吗?”
“不是,是让留下的家属搬家。”陈宣说,“833厂的工人走了一大半,有的是带着家小一起去小三线的,所以,每栋楼都有一半左右的房子被空了出来。后勤科觉得那样不便于管理,建议大家都集中住到1至40栋。”
叶满枝暗道,主要还是为了将空置的筒子楼整体出租吧。
外人跟职工家属混住到一起,确实不便于管理。
三人登记进入家属院,果然看到不少家属捧着锅碗瓢盆和被褥搬家。
除了搬家的,还有吵架的。
有几个四十多岁的妇女,正围在居委会主任身边争执什么。
叶满枝走过去时,正好听到其中一人说:“我们在一栋楼住了七八年,左右邻居都是熟悉的。凭啥突然让我们搬家?”
居委会主任已经被这群家属缠磨一早上了,她头大地喊:“都别吵别吵,不就是想住到一起吗,搬进新楼以后,我还安排你们几家挨着住行不行?”
“不行!我们46栋是卫生条件最好的,大家努力维护了这么多年,凭什么让我们搬家,便宜外人?”
另一人接茬说:“王主任,虽然833厂和曙光厂分家了,但我们男人是去三线支援建设的,那是为国家做贡献。曙光厂咋能这么没有人情味呢?男人刚去三线,厂里就要把我们扫地出门?”
“怎么就成扫地出门了?”王主任往前面的楼里指了指,“那栋楼就是分给你们的,卫生都打扫好了,你们直接搬进去就行!”
“反正我不搬!”
几个妇女没与居委会主任争执出结果,声称要去厂里找领导告状,气呼呼地走了。
王主任站在原地嘟囔:“告吧,都去告吧。”
叶满枝笑问:“主任,您不怕被她们告状啊?”
“有什么可怕的!”
最近各家来帮忙搬家的亲戚很多,王主任以为她是陈宣的亲戚,无所谓道:“她们闹着不肯搬,不就是想换个大房子吗?两个厂都分家了,曙光厂的领导怎么可能给833厂的家属换大房子?她们要是继续闹,就跟外来户住在一起吧。”
叶满枝问:“刚才那几个都是男人去了小三线的吗?”
“嗯,年轻小夫妻大多全家搬走了,只有她们这个年纪的留下的最多。”王主任叹了口气说,“算了,大家都不容易。”
*
叶满枝在家属院连着看了三天搬家。
陈宣每天都跟叶厂长一起出门,对于这个新来的女厂长,他实在是有点无语。
叶厂长不但爱看人搬家,还爱看热闹。
哪有争执,哪有乐子,她就往哪里钻。
陈宣被冻得手脚僵硬,不知这热闹有什么可看的。
叶满枝在家属院里逛了三天,第四天上午便不再出门闲逛了。
她在办公室里琢磨了一上午,刚到午饭时间就去食堂守株待兔,等着与白荣五偶遇。
见到白荣五的时候,叶满枝没兜圈子,开门见山道:“白团长,趁着午饭时间聊聊行吗?”
白荣五心想,该来的还是来了,点点头跟在了她身后。
周如意已经提前帮两人在食堂占据了有利位置。
这个位置有啥优点呢?
优点就是周围的职工特别多,特别团结群众。
白荣五与叶满枝面对面坐下后,发现自己周围全是工人,一个空座也没有。
他不知对方葫芦里卖的什么药,索性将话说开了,“叶厂长,我大致理解你的意思,但设备的事我不能做主,上级给我的任务我是必须完成的。”
有关设备的问题,谈感情已经没用了。叶满枝心里清楚,便没再说客套话。
“白团长,你放心,好人好马上三线,那是政治任务,我不让你在这件事上为难。但我也想聊聊833厂的后续发展问题。”
“833厂去了后方以后,要长期扎根在小三线吧?”
白荣五:“当然。”
否则也不至于这样大动干戈地搬家。
叶满枝低声说:“想让工人们在全新的环境里安心工作,除了提高大家的思想觉悟,也要提供稳定的生活环境,而让一家人团聚是最能稳定人心的办法吧?”
“嗯。”
“白团长,我在咱们厂的家属院调研了三天,发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不知你注意到没有?”
“叶厂长先说说吧。”
“35岁以下的夫妻,大部分是一起去小三线生活的,而35岁以上,尤其是四十岁以上的夫妻,大多是只有一方去小三线支援,另一方则选择留在了滨江。”
“他们这个年纪的人,上有老下有小,每家有好几个孩子,而且孩子之间有一定年龄差距,大的快要参加工作了,小的可能还在上小学。”
“833厂去了后方以后,要先生产,后生活。对于小学中学的建设是放在后面的,所以为了儿女的未来考虑,也为了就近照顾家里的老人,很多家属选择了留在滨江。”
白荣五无奈道:“这也是没办法的。”
叶满枝说:“夫妻两地分居的问题确实不是能马上解决的,但是有个稳定的大后方,才能让工人们安心在一线搞生产。40岁以上的工人,年富力强、技术精湛,正是生产建设的中坚力量。这一部分工人的情绪和心情是最需要照顾的吧?”
白荣五品了品她的话,望向对面说:“叶厂长,有什么话你就直说吧。”
刚刚叶满枝一直是压着音量讲话的,此时却放开了嗓门说:“白团长,我有个提议,希望你可以考虑一下。”
“小三线那边只有三千多职工,原有的生产设备其实是过剩的,很多重复的设备到了小三线以后很可能被闲置。而机器不怕用,就怕不用。如今两厂分家,曙光厂没了设备,几乎什么也干不了。你看这样行不行?曙光厂先跟833厂借用一部分设备,期限就是三年,三年以后一定归还。在此期间,如果833厂有国防生产需要,急需使用这批设备,那我们可以无条件将其归还。”
“相应的,为了感谢833厂的支援,咱们曙光厂可以拿出100个正式工编制,提供给一部分工人的配偶或子女,解决一线工人的后顾之忧。除了这100个正式工编制,以后只要厂里有招工需要,833厂的职工家属,与曙光厂的职工家属一样,都有优先录取资格。”
食堂里还有很多没去三线的833厂职工,听说她是新来的副厂长,便高声问:“这是真的吗?厂里真能让子女进厂工作?”
城里对编制管得严,孩子若想进厂,大多是接父母的班。
叶满枝说:“当然,雷厂长已经同意了,每个只身前往三线的职工,都可以有一个录取家属工的资格。如果报名人数多,则会组织考试,优先录取前一百名。”
她语气肯定,好像真有这回事似的,让在场很多833厂的工人都心动了。
纷纷将目光投向军代表白荣五。
只有833厂将设备借给曙光厂,才能拿到这100个名额。
白荣五:“……”
这个座位果然不简单。
周围这么多职工听到了他们的谈话,全都等着他表态呢。
“即使我给你们留了设备,也不足以支撑所有工人一起开工。”白荣五怀疑地问,“厂里暂时没有生产任务,你再招一百名职工进来,不是增加压力吗?再说,劳动局不可能给你们100个正式工编制。”
市里对城市工人的编制把控有多严,他心里有数。
叶满枝笑说:“白团长,我是曙光厂的第一副厂长,当着这么多职工的面,我总不至于撒谎骗你吧?”
“……”
那倒是。
白荣五踯躅道:“100个正式工编制太少了,最少要300个。而且833厂的生产设备比较特殊,不能按照你们的要求给,我只能划出来一部分。关于设备的事情,我做不了主,如果你们同意这些条件,那我就跟上级汇报。”
“300个正式工编制我也做不了主,也要向上汇报。”
白荣五以为她要跟省领导请示,颔首说:“那咱们都尽快上报吧,我们在1月15号之前,就要全部撤出。”
叶满枝一脸淡定地吃完午饭,下午便离开了曙光厂。
听到执勤战士的汇报时,白荣五以为她去省厅化缘了。
事实上,叶满枝并没去省厅,而是乘车回了原单位——滨江第一食品厂。
于之江见到她时,纳罕道:“叶厂长,你怎么刚去新单位一个礼拜就回来了?我还以为秘书说错了呢!”
叶满枝玩笑道:“我回来讨债的。”
“哈哈,你想讨什么债?”
“于厂长,省外贸局的电话你接到了吧?有两条果酱生产线要给咱们食品厂了。”
“嗯,接到了。”
“这两条生产线还是我在广交会上谈下来的呢!”
于之江调侃:“叶厂长,你都去新单位了,还想把这两条生产线抢过去啊?”
“我不抢,但咱两个厂合作一次咋样?”叶满枝笑眯眯道,“食品厂的厂区已经饱和了,没有车间能用来生产果酱。我们曙光厂可以提供地皮、厂房和工人,食品厂提供生产线,咱们一起开个果酱厂咋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