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子草 作品

217 第 217 章

  第217章

    叶满枝和雷万元早就眼馋那条军用铁路了。

    这些年之所以没行动, 主要是因为协调军地双方比较棘手,光是想想就让人犯怵。

    而且汽车车队可以满足厂里的运输需求,铁路使用权似乎也没那么要紧。

    反正三拖两拖, 就把事情拖了下来。

    “王主任,这条铁路对咱们厂至关重要!”叶满枝表情可真诚了, “你要是能为厂里拿到铁路的使用权, 那就是曙光厂的大功臣, 绝对能在厂志上占据最重要的一页!”

    “……”王造福怀疑地问, “既然铁路这么重要,那之前怎么不跟军方交涉?”

    从833厂搬离那年算起, 这条铁路已经闲置六年了。

    要是真有叶满枝说的这么重要, 曙光厂之前怎么不申请?

    叶满枝露出一个“你是不是明知故问”的表情, “那是说申请就能申请的吗?没有市里支持的话, 咱提交的申请就是一张废纸!地方政府接收军用铁路,不可能白拿, 是不是得付出点啥呀?”

    “嗯。”王造福下意识点点头。

    “但当年那种情况下, 无论是省里还是咱们厂里, 都不想为这条铁路破费。修建军用铁路是一次性投入, 后续维护需要地方政府和企业出钱。当时咱们手头的东西, 不是厂房就是宿舍, 根本没钱去维护铁路。”

    王造福:“市里也不会愿意出钱吧?”

    这条铁路直通曙光厂, 其他单位享受不到便利。

    叶满枝呵呵道:“这就得靠咱们说服市领导了。”

    换言之, 得看王造福能否说服他老丈人。

    王造福暗道,他只是女婿, 又不是儿子。即便是卫东,也不可能让他爸昏头答应啊!

    “只有咱们一家单位使用铁路的话,市里未必愿意出这个力……”

    “那就让其他单位也能享受便利, ”叶满枝给他出主意,“前些年物资局就说过,要在各区县成立综合性物资供应站,方便企业采购物资。但是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成立供应站的计划搁浅了,咱们至今仍要去各专业公司的站点取货。如果能说服市里在各区县成立综合性物资供应站,那咱们县的供应站就可以考虑建在这条军用铁路附近,到时候更方便接收从外省市调入的物资。”

    王造福凝神听她介绍铁路和供应站的情况。

    同时在心中感叹,难怪他岳父总说叶满枝有能力。

    这个方向,一般人确实想不到。

    叶满枝笑道:“这条铁路如果能重新启用,对安阳县也有好处,你再往县里跑跑,咱们几方共同努力,争取把铁路拿下来!”

    闻言,王造福心中微动。

    要是真如叶满枝所说,将安阳县和物资局一起拉进来,那他要去走动的单位可就多了。

    借着这个机会,应该能拓展不少人脉。

    见他面上明显意动,叶满枝特诚恳地说:“王主任,把想法付诸实践的过程很艰难,我只能出出主意,具体执行还得靠你。你放手去干吧,厂里一定全力支持你!如果需要请客吃饭,就将客人请到咱招待所来。”

    王造福平时没少用招待所,即使她不提,王主任也要将客人带过去。

    叶满枝索性大方一点,让对方感受到自己的诚意。

    反正每顿饭的招待上限是四块钱,厂领导班子每人每月只有20块钱的招待权限,他想吃山珍海味也没那条件。

    王造福谨慎地说:“办成这件事的难度不低,我只能试试。”

    “行,你放手去干吧!”

    叶满枝在新一周的班子会议上,提起由王主任替厂里申请铁路的事,将他的工作任务正式定了下来。

    申请铁路是个费时间又费人的活,让王造福去外面跑动关系,至少能让厂里轻松几个月。

    果然,王造福接下任务后,几乎天天出门社交。

    他的外表能唬人,又有一副领导派头,渐渐就成了好几个单位的常客。

    不过,铁路使用权确实不好申请,直到八月份,黑白电视机通过技术鉴定,可以开始批量生产了,他那边还没有准信呢!

    电视机即将走下生产线,厂里几乎无人关心那条铁路了。

    所有人都将目光放到了电视机上。

    为了纪念曙光厂生产的第一台黑白电视机,叶满枝不但让宣传科多多拍照,还找上了滨江电视台,希望他们能派一个摄像师,来厂里记录这激动人心的一刻!

    电视台是党委的宣传阵地,平时只听市里差遣。

    但曙光厂给了电视台一百万经费,而且是分期付款的,一年时间过去了,仍有三十万没到位。

    台长派出一名记者和一名摄像,并且亲自往曙光厂跑了一趟。

    主要是想问问那三十万的款子啥时候能打过来。

    叶满枝爽快道:“这个月底一定到账!”

    安阳县已经能接收到电视信号了,电视机投产的画面也被摄像机记录了下来,曙光厂再没有其他要求,那笔尾款就可以打给人家了。

    “刘台长,曙光厂生产的可是全省第一台家用电视机,你让台里的同志帮我们好好拍一拍啊!”

    得知月底就能拿到三十万,刘台长也痛快道:“没问题,回头我让人做个带子,送给曙光厂!”

    电视机生产线正式开工,现场来了很多省市领导。

    按照领导们的本意,他们来曙光厂转上一圈,看着第一台电视机诞生,就可以打道回府了。

    然而,这条最先进的国产生产线还是半自动的,每班次八小时的工作时间内,只能生产37台电视机。

    领导们在曙光厂等了一上午,又去食堂吃了午饭,直到下午一点多才见到电视机成品。

    叶满枝感觉有些人已经等得不耐烦了。

    她赶紧让人将大红花绑到第一台电视机上,然后又招来电视台的摄像师和宣传科干事,给领导们拍照。

    “孙主任,这是咱们省里生产的第一台电视机,”叶满枝将电视机抱起来,塞进对方怀里,“您跟它一起照个相吧,以后可以将相片放进我们的厂志里!”

    捧着电视机的孙主任:“……”

    行吧,等了这么久不能白等,那就拍吧。

    于是,领导们依次抱着这台14寸的黑白电视机照相。

    望着领导们忙碌的背影,生产线上的两名女工交换个眼神,忍不住抿嘴乐了起来。

    “咳咳,”车间副主任轻咳着提醒,“都专注自己手上的工作,不许笑!”

    他努力控制着自己嘴角的弧度,背着手走去生产线另一边。

    将省市领导送走后,曙光厂的主任们集体瘫坐在了椅子里。

    康健嘘出一口气说:“这一天跟打仗似的!”

    “呵呵,”田春山叼着烟仰躺在沙发上,“一会儿还有一场硬仗要打呢!”

    叶满枝问:“百货公司的主任还没走呢?”

    “走了,但是把他手下八家百货商店的主任全派来了,那八个主任说,今天要是拿不到货,就住在咱们厂里!”

    叶满枝:“……”

    电视机在这年头是相当紧俏的,今天生产的37台电视机连仓库都不用进,就直接被市五金交电公司拉走了。

    “百货公司当大爷当习惯了,还以为没人跟他们抢呢!”田春山嘲讽道,“现在上门堵人有啥用?真是吃屎都赶不上热乎的!”

    正在旁边吃晚饭的王造福:“……”

    不想吃了。

    “给他们把情况说清楚,让他们过段时间再来吧。”

    本地能自产电视机,对商业部门来说是大事。

    以前他们需要去天津、上海求爷爷告奶奶,才能弄来一批电视机。

    但是,如今他们只需要在滨江本地求爷爷告奶奶就行了!

    因此,曙光厂的生产线到位以后,市五金交电公司从年初就隔三差五往厂里打电话。

    刚得知市革委会给电视机定下的出厂价,人家就预定了1000台,并且往曙光厂的账户上打款40.2万元。

    叶满枝能痛快答应为电视台结清尾款,全是这笔货款给的底气!

    曙光厂每月的生产能力只有一千多台,收下这40多万,就相当于未来一个月的产品都是为五金交电公司生产的。

    百货公司现在才上门要货,黄花菜已经凉了。

    康健瘫在椅子里,有气无力地说:“就让百货商店等着!他们不是牛吗!想当年咱在那几家百货商店身上受了多少气呀!”

    “对,他们那会儿嫌咱家电风扇没有外地电风扇的利润高,把咱的产品放在最下面,咱自己贴个广告,还被他们的售货员撕下来了!”黄河扬眉吐气道,“这回也让他们尝尝碰一鼻子灰的滋味!哼——”

    “别跟钱过不去,”叶满枝笑道,“他们要是也愿意提前打货款,那就接订单。”

    曙光厂从八月才开始生产电视机,上级并没给他们安排今年的生产任务。

    所以,直到年底,都可以由曙光厂自行寻找销路。

    而电视机根本不愁卖,他们想卖给谁就卖给谁!

    *

    因着自家能生产紧俏商品了,曙光厂的几位领导突然掌握了趾高气昂、用鼻孔看人、打官腔等新技能。

    五金交电公司的货车每天从曙光厂进进出出,而几家百货商店却只能干瞪眼。

    找上曙光厂的时候,只得到一句答复:“没办法,人家把这个月的货都订走了。”

    曙光厂的生意红红火火,连外人都听说了。

    周末回娘家的时候,叶满枝就被大姐问道:“据说你们厂的那个电视机特别紧俏,真的假的?”

    “真的啊,百货商店的主任们都在我们厂里等着运货呢!”

    二姐问:“来芽,那电视机有什么用啊?听说一台电视机要花掉一年的工资呢,谁会买那么贵的东西?”

    “贵有贵的道理,电视机能看到影像,可以看新闻、电影、文艺演出。而且今年咱们市里的电视台增加播放时长了,每周有六个晚上能收看电视节目,很多单位买电视机就是用来收看从北京台转播的新闻。”

    大姐问:“来芽,我们招待所能从曙光厂订几台电视机不?”

    “这个月的货全订给交电公司了,我们厂自己的门市部里没有货。”叶满枝问,“姐,招待所真想采购电视机啊?”

    “那当然了,我们主任知道曙光厂的一把手是我妹妹,特意给我安排的任务!”

    话剧团的招待所早就想采购电视机,但外地产品到了滨江以后,连商店柜台都不用进就被各单位瓜分了。

    招待所这样的小单位,根本没有门路采购电视机。

    “你们要买几台啊?”

    “买两台,多了买不起。”

    从起球的作业本上撕下一页,叶满枝掏出钢笔写了张条子。

    “我们厂里卖不了,你带着这个条子去市五金交电公司找革委会黄主任,从他们公司买吧。”她又一碗水端平,看向二姐问,“姐,你要不要电视机啊?要不我也给你写个条子?”

    俩姐姐没求她办过啥事,买电视机的门路,她还是能帮帮忙的。

    “我哪有闲钱买电视机!”二姐摆手说,“那玩意太贵了,我要是买个电视机回去,能被妞妞她奶念叨死!”

    常月娥将切好的西瓜放在饭桌上,见状就感叹道:“咱来芽现在真是长大了,都能给俩姐姐帮忙了。”

    “我又不是有言,”叶满枝无语道,“早就长大了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