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子草 作品

224 第 224 章(第2页)

    叶满枝着急回家,原本不打算凑过去的,可是经过包围圈的时候,似乎听见了她家吴玉琢的声音。

    她提着行李挤过去,只见两个穿着工装的中学生正站在横幅前面,讲着街道工业学大庆和《鞍钢宪法》。

    其中一个是她家吴玉琢,另一个是陆跃进,就是当年那个敢扛着真枪巡逻的儿童团小队长。

    叶满枝在后面观看了一会儿,小吴同学已经是“资深”宣传员了,《鞍钢宪法》的内容她讲过好几遍,所以整体效果非常流畅,宣传内容深入浅出,配合街道工业的具体案例,介绍得有模有样。

    旁边的陆跃进表现也不错,唯一不足就是,声线有点抖。

    叶满枝往他身上的背带工装裤上瞄了几眼,心说难怪声音抖呢,这是被冻的吧?

    刚开春不久,有言穿着棉袄,把工装裤套在棉裤外面,鼓鼓囊囊跟个球似的。

    而陆跃进只穿着工装裤和毛衣,看起来还挺“潇洒”的。

    吴玉琢眼睛尖,早就看到了站在后面的妈妈。

    她冲着妈妈使劲眨眼睛,加快语速将最后一段讲完后,便宣布解散了。

    “妈妈,你刚回来吗?”吴玉琢裹着棉袄飞扑过去。

    “嗯,早上回来的,”叶满枝往她的背带裤上瞄了一眼,问,“你从哪搞的工装裤?”

    “过年你没回来,二姨把她的裤子改短了给我穿的!”吴玉琢挺稀罕地说,“这裤子能套棉裤,还耐磨,特好穿!我穿了工装裤以后,陆跃进也穿了!不过,他都不穿棉裤,刚才给大家作动员的时候,说话一直抖。陈奶奶说,这小伙子还怪腼腆的,嘿嘿。”

    叶满枝瞅瞅站在她身后的小少年,忍着笑说:“人家跃进这是注意仪容仪表了,你以为谁都跟你似的呢!”

    吴玉琢回头跟大高个挥挥手,“陆跃进,你别臭美了,赶紧回去穿棉袄吧。我先跟我妈妈回家了!”

    陆跃进双手插兜,翻个白眼说:“你懂个屁!”

    “哼,”吴玉琢嫌弃道,“你明天要是继续发抖,我就不跟你一组了,你一抖我就想笑,影响我发挥。”

    陆跃进:“……”

    他没搭理小矮子的嘲讽,伸手接过叶满枝的行李,帮忙提到家门口便跑着离开了。

    “这小子怎么蹿得那么快?”叶满枝往窗外望了一眼,“我还想让他进来暖和暖和呢。”

    “他不敢进来,”吴玉琢小声说,“我爸快下班了,他肯定害怕碰见我爸!”

    叶满枝:“……”

    这院儿里没有哪个小子不怕碰见你爸。

    吴所长在这些臭小子面前,从来没有笑脸,而且看人的眼神好似人家的孩子都是蠢材。

    为了弥补吴峥嵘给人家留下的心理阴影,叶满枝只能加倍温柔和善地当一个同学妈妈,帮她家吴玉琢在同学朋友之间挽回一些口碑。

    她将自己的行李打开,翻出这次出差带回的东西。

    她在日本只买了一些自动铅笔和巧克力,但是在广州买了不少好货,买完火车票以后,她就把身上的钱全花光了。

    “哇——”

    吴玉琢拿着那一把自动铅笔,惊喜地问:“妈妈,这是外国货吗?我太爷爷也有一只这种铅笔,但是早就没有笔芯了!”

    “嗯,我在日本的商店里买的,你自己留两支,其他的给起球和妞妞他们分一分,下次往三线寄东西的时候,顺便给出租车也寄去一支。”

    吴玉琢欣喜地点头,拿着自动铅笔反复打量,又在作业本上试写了几个字。

    “我要是把这种铅笔带去学校,肯定要引起轰动了!”

    “那当然。”

    “那我还是在家偷偷高兴吧,我爸爸不让我在学校显摆,”吴玉琢珍惜地摸了摸铅笔,“最近我爸总加班,我都是跟着伊伊蹭饭的。下个月伊伊过生日,我要送给伊伊一支!”

    “嗯,你自己决定吧。”

    等吴峥嵘下班回来,一家三口久违地围在一起吃了晚饭。

    夫妻俩早早将小崽打发了。

    小别胜新婚,叶满枝抱着吴大博士讲她这次的出国经历。

    “这回真是见世面了。”她躲在被窝里小声说,“出去看过了,发现了咱们跟人家的差距,我当天就在下巴上起了一个火疖子。但是这些话我又不敢跟别人说,只能跟你讲讲。”

    她现在突然能够理解,当年吴峥嵘听说苏联发射人造卫星时的心情。

    吴峥嵘沉默了几息,在她腰上拍了拍,“不是你说的么,先上路,路上缺什么就补什么。你这个引进二手生产线的想法其实很不错,先把设备引进来找找差距。”

    叶满枝憋着一口气说:“要是真的能让生产线落户滨江,那我得把高校、研究所和各大机械厂的专家和工程师全都请过来,好好研究研究那两条生产线!”

    *

    她拉着吴峥嵘聊了半晚上,次日吴峥嵘还得按时在6点起床出操,难得打了几个哈欠。

    而叶满枝睡到八点多自然醒,直接从家里出发,去省工业局和市革委会汇报了工作。

    市里对这次的合作当然是没有异议的。

    外汇由省里出,而曙光厂是市属企业,滨江占了大便宜。

    夏竹筠则比较担心另外一百万美元的出处。

    “我让人去北京和上海洽谈了,最起码能谈成一家吧。”

    然而,一周后,康健和王造福先后往厂里回了电话。

    北京和上海都愿意出资买设备,但三年时间太长了。

    他们愿意出资200万美元,先将设备送去他们那里,然后双方可以共同仿制那两条生产线。

    也就是说,要把之前谈好的广州广播器材厂踢出局,而且两条生产线暂时无法落户滨江。

    生产线是叶满枝千辛万苦联系到的,她当然希望生产线可以落进自家口袋。

    可是,如果实在没办法,那就只能各退一步。

    先将设备引进来才是关键。

    田春山抽着烟说:“谁出钱多,谁就有话语权。人家能出200万,那把生产线送过去也无可厚非。可是,那两家企业与曙光厂不同,他们都是新成立的电子厂,完全没有重工业基础。那两条生产线放在他们手里,真能仿制成功吗?”

    曙光厂能造枪支炮弹,前两年给果酱厂手搓过两条罐头生产线,给冰棍厂搓过冰棍生产线,还自己搞过洗衣机。

    在这方面拥有丰富经验。

    再不济,滨江本地还有不少制造业方面的专家和老师傅。

    可是,北京上海那两个厂里,能玩得转吗?

    苗素芬不信任道:“我觉得不行,咱们苦等两三年,人家最终说仿制不出来,咱能拿人家怎么办?”

    叶满枝:“其他厂应该也是这么想的吧,万一曙光厂仿制不出来,人家能拿咱怎么办?”

    “这样一看,还是广州那边更好合作,”黄河提议,“既然已经跟广州约好了,那就继续合作吧,大不了再找找其他省市。”

    众人正对着几家新建电视机厂一一排查时,叶满枝突然接到了一通来自天津的电话。

    对方是天津无线电八厂的革委会主任。

    “叶主任,听说你们想找人一起采购黑白电视机生产线?”

    “对,正在找兄弟单位合作呢。”

    “你看我们无线电八厂怎么样?我们是天津市属企业,也是生产电视机的。”

    叶满枝问:“沈主任,你们能出多少外汇啊?”

    “老秦说,每家出资100万,那我们市里也能出资100万美元。”

    叶满枝了然,看来是秦长征帮忙联系的人选。

    “沈主任,生产线到埠以后要先放到我们曙光厂进行仿制,可能要两三年时间才能将全新的生产线交给你们。”

    “老秦跟我说过了,”沈主任爽朗笑道,“由市里出资,让我们白得两条生产线,我有嘛不乐意的!反正你们尽快仿制吧,大伙都等着用呢!”

    放下电话,叶满枝坐在椅子里久久回不过神来。

    320万美元,这就凑齐了?

    咋跟做梦似的?

    她将消息告知其他人,苗素芬总结道:“还得是众人拾柴火焰高呀!团结就是力量!那什么,咱们曙光厂不能辜负了广州和天津同志对咱的信任,只要设备进厂,咱就立马准备仿制!”

    说什么也得把这两条生产线研究透了!

    叶满枝当天就将320万美元凑齐的消息汇报给了夏竹筠。

    三家企业的设备款都是由各自省市出资的,三个省市的相关部门肯定要坐下来谈谈细节。

    只要资金到位,曙光厂就可以准备接收皮姆公司的设备了!

    这天从电视机车间出来,叶满枝迎面碰上了妇女主任桂秋菊。

    “桂主任,什么事这么着急?”

    “大喜事呗,”桂秋菊拉着她说,“叶主任,你不在家的这段时间,市妇联让各单位推荐执行委员候选人了!”

    叶满枝诧异道:“市妇联恢复工作了?”

    这几年,工青妇的工作全归革委会的群众工作小组负责。

    叶满枝上一次听说市妇联组织活动,还是在66年呢。

    “恢复了!”桂秋菊笑道,“这次每个单位要推荐五名女同志,咱们厂推荐了苗主任、工会的曲主席、车间的陈晓慧,还有你和我。”

    “那结果怎么样?咱们厂有所收获吧?”

    “呵呵,你和苗主任经过组织考察后已经被提名了。这周五要在友谊宫举办市第十一届妇女代表大会,到时候会在会上选举出这一届的执行委员会委员。叶主任,你这周五有空去市里参加大会吧?”

    “有,我一定准时出席!”

    即使没空也得挤出时间啊,如果能成功当选市妇联执委,那她得多光荣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