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1 第 231 章(第2页)
天色已经暗了下来,小公园里没什么人,叶满枝挎着他的臂弯说:“我今天去利华厂的时候,看到好多职工守在那片空地上,有人捡了破房子的旧砖头,往工地上搬运。大家都想重建利华厂呢,市里却准备放弃了。”
利华厂这种情况,与当初的第一食品厂差不多。
但第一食品厂烧毁的只是罐头车间,厂里的大部分家底还在,能拿出资金给罐头车间重建。
食品厂的职工还有希望,而利华厂的职工几乎是看不到任何希望的。
吴峥嵘语气肯定地问:“你想帮他们重建工厂?”
“当然想了,就是资金的问题不好解决,其实只要不让市里出钱,领导才不管是不是重复建设呢。”
叶满枝确实想以利华厂为切入点打开局面。
她是从企业调入机关的,不少人都对她的能力心有疑虑。
能管好一家企业,不代表她能管好上百家企业。
她需要尽快做出成绩,在轻工业局站稳脚跟。
局长其实没啥了不起的,当了局长未必能指挥得动手下的企业。
彭静云还是市革委会副主任呢,召集食品厂领导开会的时候,照样有人阳奉阴违派副手出席。
她要是没本事,无法给企业带来资源和利益,那人家凭啥听她指挥?
叶满枝自己就是从企业走出来的,应付上级领导的那一套她可太熟了。
何况工业局下面还有十几家专业公司,比如市食品工业公司,就是统管全市食品生产企业的。
她要是说话不管用,那很可能会被这些专业公司架空,只能在机关里喝茶看报,传达上级指令。
叶满枝嘟囔道:“我对其他行业还不熟悉,但食品是老本行。利华厂的问题虽然棘手,却是个不错的机会。”
吴峥嵘心不在焉地嗯了一声。
“你看什么呢?”叶满枝顺着他的目光向前方张望。
他俩已经从小公园绕出来,准备回家了,此时正站在大院对面。
昏黄的路灯刚刚亮起,叶满枝眯眼望着前方,不确定地问:“那是不是有言和伊伊啊?不是说要参加文艺汇演彩排吗?这么快就回来啦?”
“她只上去唱个歌,用不了多长时间吧。”
“他俩后面是不是跟了两个男生?我瞧着有点面生,好像不是咱们院儿里的。”
“嗯,之前没见过。”
夫妻俩没说什么,但是不约而同提高了散步的速度,与那俩男生保持着十米的距离。
然后就看到其中一个傻大个凑过去跟她家有言说话,嬉皮笑脸的。
夫妻俩:“::::::”
养个闺女真不让人省心啊。
叶满枝其实早有心理准备,她家有言完美继承了老吴家的美貌,长睫毛忽闪忽闪的,跟她大姑长得特别像。
漂亮小姑娘难免受欢迎嘛。
可是,眼瞧着臭小子往自家闺女身边凑,那心情其实挺微妙的。
在她心里,有言还是孩子呢。
那男生不知跟有言说了什么,有言没搭理他,拉着伊伊快走了几步。
而后那臭小子就一把拽住小姑娘的书包带子,差点把有言拽个趔趄。
叶满枝和吴峥嵘:“::::::”
手可真欠啊!
他俩不怎么插手闺女的交友,很少管她在外面的事。
这会儿瞧见闺女被男生拉住了,也只是坠在后面偷偷观察。
只见他们家小吴同学抢回自己的书包,不顾对方的笑脸,一拳打在男生小腹上,刚听对方哎呦了一声,紧接着又往腿上踢了一脚。
同时附上一句,“让你手欠!”
说完就像斗胜的小公鸡似的,拉着伊伊,趾高气昂地走进家属院大门。
望着前方这幕,叶满枝半天才找回自己的声音,“那什么,咱家有言还小呢,没开窍!”
吴峥嵘语气里染上笑意:“军体拳不白练,卓有成效。”
为了长成大高个,最近一年,有言每天都跟他一起出早操。
个子长了一点,但军体拳练得更好。
夫妻俩越过正被同伴嘲笑的少年人,慢慢悠悠散步回家。
甫一进门,叶满枝就关心道:“闺女儿,吃晚饭没?想吃点啥?”
“在学校食堂吃了,”吴玉琢将牛奶倒进锅里,“我再喝个牛奶就行。妈妈,你跟我爸喝不?”
叶满枝连忙摆手:“你都喝了吧。”
多喝点,打人也有力气。
*
叶满枝调动工作的事,还没跟娘家人透露。
她想回军工大院一趟,亲口告诉父母,可是新单位的工作刚刚起步,她一时抽不出空来。
今早上班的一路上,她都在琢磨什么时候回去一趟,结果刚走到单位门口就瞧见了等在那里的常月娥。
“妈,你怎么来了?”
“找叶局长办事,”常月娥瞪她一眼,“调动工作这么大的事也不知道跟家里说一声,我还是从余林娣那里听说的!”
“嗐,我还想给你们一个惊喜呢,这周末就回去了!”叶满枝带她进门,又问,“谁是余林娣啊?”
“就是利华食品厂的厂长,现在改名叫余公仆那个!”
叶满枝:“……”
改名在这几年挺常见的,但人家都改成“卫东”“卫红”“卫兵”之类的。
她还是头一回听说给自己改名叫“公仆”的,这余主任也算是有鸿鹄之志了。
“你俩咋认识的?”
“就是工作的时候认识的呗。他们利华厂挺不容易的,一把火全烧没了,市里能不能帮着想想办法?”
常月娥已经从第一食品厂分厂副主任的位置上退了下来。
如今是领退休工资的状态。
她其实不想插手闺女的工作,但利华厂和余公仆实在是让她不落忍,这才大清早跑来找闺女了。
当然,主要还是想看看闺女的新单位。
反正她退休没啥事,随便溜达。
叶满枝带妈妈进了自己的办公室,泡了杯最好的茶给她,这才说:“即使你不来,我也要跟余主任谈谈了。她最近天天来局里堵门,但你说她堵我有啥用?这么复杂的事,我不得先想想办法吗?”
“她那人就这样,干工作就靠软磨硬泡。”常月娥说,“她是苦出身,九岁就出来做工了,进利华厂工作以后才跟着扫盲班学了写字。小余没啥文化,也不要啥脸面,利华厂能从小作坊发展成食品厂,全靠她和那个老厂长找领导软磨硬泡。所以,别看她办事像个市井泼妇,其实她在利华厂很有威信。”
叶满枝:“……”
她也发现了,有余公仆在的地方,总像是在田间地头。
她这些年也见过不少女干部了,但是敢在市领导面前一哭二闹三上吊的,余公仆真是第一个!
她冲门外的秘书室里喊着“迎春”。
新任秘书奚迎春赶紧“哎”了一声,推门进来。
“利华厂的余主任,今天来了吗?”
“来了,”奚迎春表情古怪道,“在办公室那边跟人唠嗑呢。”
“……”叶满枝叹道,“你把余主任请过来吧,我跟她聊聊。”
余公仆很快就小跑进来了,喊了声“叶局长”,又递给常月娥一个“还得是你”的眼神。
好似叶满枝肯见她,全是常月娥的功劳。
常月娥起身说:“你们聊吧,我今天真是白跑一趟,人家叶局长本来就要找你聊聊呢!”
余公仆作势就要出去送她,两人来回谦让了好几次,最终还是叶满枝看不下去,让奚迎春帮她送送亲妈。
她不想再浪费时间了,开门见山地说:“余主任,市里的态度很明确,利华厂与其他食品厂有产品上的重合,不想在市区里继续投资建厂。”
“那我们这三百号职工咋办?”
叶满枝问:“余主任,你之前跟市领导承诺的,生产巧克力和麦乳精的计划,是不是真的?”
“当然是真的了!为了这俩产品,我特意带着工程师去天津和上海学习呢!”余公仆呸了一声说,“有人说我为了留城指标诓骗市领导,我咋可能有那个胆子!叶局,我跟你说实话吧,利华厂账面上的资金,确实不够同时增加两种产品,但是买麦乳精设备的钱还是够的。我当初打算先把人招进来,要是大家没活儿干,那不正好能让市里出钱,买点新设备嘛!没想到啊,好好的计划,全被张治峰那个王八蛋毁了!”
“要是有了麦乳精设备,你们的工人能立即投入生产吗?”
余公仆顿了顿,偷眼瞄向神情严肃的叶局长,内心挣扎片刻后,还是选择说实话。
“工人还没培训呢,咋可能立即上岗,但我们已经有麦乳精配方了,工程师知道咋弄,到时候可以让工人学。”
叶满枝点点头说:“我也希望利华厂可以重建,让原有的职工全部重新上岗。但我还得再想想办法,跟其他单位联系一下。余主任你先回去吧,有消息我给你打电话。”
余公仆从小就出门做工,很会察言观色,直觉这叶局长不是搪塞自己,于是也不在这里讨人嫌,说了一箩筐感谢的话,干脆利索地走了。
叶满枝花几天时间,翻看市里各大食品厂的资料,又研究了全市各区县的工业发展情况。
然后,便开始了她上任后的正式调研。
调研第一站,不是市里的重点工业区,也不是那些国营大厂,而是回了她的老家——通兰县。
得到通知的县革委会钱主任,早早就在县委大院门口迎接了。
一见到叶满枝就笑着喊“欢迎”。
叶满枝与对方客气地寒暄几句,又看向旁边的田春山,语气熟稔地笑:“老田,我够意思吧?调研第一站,就冲着你们通兰县来了。”
田春山冲她抱了抱拳。
谁都知道他俩原来是一个班子的同事,叶满枝这个局长刚上任就来通兰县调研,算是给足他面子了。
钱主任心知这二位是熟人,肯定有话要说。他给田春山使个眼色,就客气道:“田主任是分管工业工作的,你们是老同事,让田主任陪你在县里看看吧。中午我在县委食堂请叶局吃顿便饭。”
叶满枝笑着答应了。
等人一走,她才问:“怎么样?通兰县的工业不好发展吧?”
“哎,全市倒数第一,底子太薄了。”田春山说,“你在电话里说找我有事,到底有啥事?”
“利华食品厂你听说过吧?”
“嗯,听过,让市里头疼的那个嘛。”
“呵呵,让市里头疼,却是你们通兰县的香饽饽。”叶满枝认真道,“通兰县是农业大县,除了农机产品和农药,最适合发展的其实是食品工业。利华厂有工人,有成熟的技术,有配方,还有现成的产品。而你们县里有地皮,有发展需要,还有一点钱,双方为什么不能合作一次呢?将这家大型国营食品厂发展起来,还能带动不少配套工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