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3章(第2页)

 但无论是将士大夫的言行规范写入律法,还是大兴官学,都是治标之法。

 因为法律再规范,执行起来肯定有漏洞。

 官学再兴盛,士大夫阶层的先发优势是抹除不掉的。

 至少几十年内,大宋的高官,绝大部分仍然会来自于世家大族。

 一个普通家庭的孩子,就算他闯过了科举那一关,进入了官场。

 但面对着完全陌生的环境,没有人给他指导的情况下,仅仅熟悉情况可能就要三五年。

 要是悟性再稍微差点儿,等他们彻底了解了官场的规则,可能大半生都已经过去了。

 这其中当然会有一些天赋异禀之人,但大部分人终其一生,可能也就是个八品七品,甚至是九品官。

 但一个世家大族出来的孩子呢?

 人家的长辈哪怕同样是个九品八品的官员,但人家在官场上浸淫了一辈子,对于一切规则早就谙熟于心。

 人家的孩子在入仕了以后,每一步该干什么,人家早就规划的明明白白,只需要按步就班的去做就行。

 这样的情况下,人家的进步怎么可能会慢呢?

 正是因为知道这个,李睿才把前面的两个办法,称为治标之法。

 而他最后提出的建议,才是他心中的治本之法。

 因为亲亲相隐发展到现在,早已经不再局限于君权、父权、夫权。

 而是渗透到了社会的方方面面。

 最简单的一个例子,民告官!

 相比于之前的朝代,大宋朝对于民告官的事儿,其实宽松到了令人震惊的程度。

 因为,大宋专门设立了登闻鼓院和登闻检院,用来处理百姓的诉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