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3章(第2页)

 “正是,在下虞允文,乃仁寿县人士。” 

 听到这个名字之后,刘文敬顿时大惊。 

 “你便是虞允文?” 

 看着眼前刘文敬激动的样子,倒是把虞允文给吓了一跳。 

 “你认识我?” 

 “七岁即能文,人称三苏之后隆州第一才子的虞允文,谁不认识啊!” 

 他这么一说,倒是把虞允文给弄的脸红了。 

 “乡邻谬赞而已,不提也罢,不提也罢。” 

 见虞允文谦虚,刘文敬干脆也不再提此事。 

 不过,意识到对方是谁之后,刘文敬马上疑惑的问道: 

 “您不是已经恩荫入仕” 

 说到这里,刘文敬突然停了下来。 

 因为恩荫入仕对于大宋的官员来说,是相当不体面的一件事。 

 所以,有些才华的人,即使能够靠着恩荫入仕,一般也会再去参加科举,搏一个正式的出身。 

 眼前的虞允文,显然就是这种情况了。 

 意识到自己失言之后,刘文敬赔着笑往自己嘴上拍了一下儿。 

 “虞大人,学生失言,莫怪莫怪。” 

 看到他这个动作,虞允文一下子没忍住笑了出来。 

 “刘兄何必如此? 

 你们同科参加科考,若能中举,以后便是同僚,何必如此计较?”  “是是是!” 

 眼见刘文敬还在因为刚才的失言而尴尬,虞允文马上转移话题道: 

 “刚才听兄台所言,在下心中着实佩服。 

 不知可否详聊一番?” 

 “能与允文兄谈论时事,乃在下之幸。 

 不知允文兄想聊什么?” 

 “不知文敬兄以为,四海之财每年当聚多少于中原?” 

 “在下以为,聚天下财富之三聚于中原,便已足矣。 

 如果取财过多,则边境不仅难以稳定,甚至还容易暴发叛乱。 

 一旦叛乱四起,则聚于中原之财,恐又将流于各地。 

 但要是取的过少,则难以弥补朝廷的投入。 

 而且,还容易造成弱干强枝之局面。 

 到了那时,恐怕又要再起前唐藩镇旧事。” 

 听到这里,虞允文直接端起来面前的酒碗。 

 “听君一席话,真是胜读十年书。 

 在下敬你,请!” 

 两人一碗洒饮下之后,虞允文马上又问道: 

 “那文敬兄以为,朝廷若要向外发展,当向南还是向北?” 

 “在下以为当向南。” 

 “哦? 

 为什么?” 

 “因为向南有海,可用舟船之利。” 

 见虞允文点头,刘文敬兴奋的同时,也马上反问道: 

 “不知允文兄以为朝廷当往何处去?” 

 听到这个问题,虞允文微微一笑。 

 “在下以为,朝廷当四面出击。” 

 听到这个答案,刘文敬顿时惊呆了。 

 “向南在下能理解,向北又是为何? 

 北方的金国被灭了之后,再往北已经无利可图,朝廷为何还要向北?” 

 “金国虽灭,但谁敢保证再往更北之地,没有其他的蛮夷? 

 与其等着将来有一天蛮夷来犯,我倒以为我们大宋当趁国力强势之时主动出击。 

 一直将我在宋领土扩张到极北无人之地,才能绝对保证我们大宋的安全。” 

 极北之地? 

 听到这四个字之后,刘文敬直接被惊呆了。 

 这货看着白白静静的,一个白面书生的模样,没想到竟然是这样一个疯子? 

 一直打到极北之地没人的地方? 

 这特么太疯狂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