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 方为上策

此语令朱元璋面上疑云顿散,转而满是喜悦。

 “好!那就来点实际的教导!”

 朱元璋笑容满面地点头赞同,并对朱楧三人吩咐道:“你们的十三哥要传授真功夫了!都给我认真看,用心学!”

 “是!”

 朱楧三人纷纷点头,心中却不免涌起一丝不祥预感。

 不仅三位皇子预备从朱桂处取经,连那授课先生也做好了学习的准备,好奇这位十七岁少年究竟有何等高见。

 朱桂并未急于开讲,而是先命侍从抬来一块可供书写的大木板,形似后世的黑板。

 接着,朱桂挽袖提笔,却在落笔之前,向众人说明道:

 “今日所教授的,乃名为‘标点符号’之物!”

 标点符号?

 这突如其来的名词令朱元璋、朱楧等三皇子及授课先生皆露出了不解之色,前所未闻。

 “代王殿下,何为标点符号?”授课先生求知若渴,率先发问。

 朱桂缓缓解释:

 “标点符号,是辅助文字记录语言、表达思想的工具,为书面语言的构成部分,用以标示停顿、语气,及界定词句意义与功能。”

 随着朱桂的阐述,授课先生逐渐明白了标点符号的含义,朱元璋也略有所悟,反观朱楧三人,仍旧一脸困惑。

 “十三哥,能否说得再简单些?”朱楧因不解而发问。

 为了激发朱楧等人的学习热情,朱桂耐心解释:

 “简言之,标点符号助人精确表达情意,理解书面语言。若仍不明了,我可以举例说明。”

 闻言,众人精神一振,实例无疑能让理解更为直观。

 “敬请十三哥示范!”

 朱楧连忙拱手,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

 朱桂于黑木板上写下一行字:

 “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

 这行字未有任何标点符号。

 甫一落笔,众人便自然而然地念诵起来,随后猛地醒悟——

 这句子似乎并不流畅!

 “如何?是否感觉不太顺畅?”朱桂望着众人愈加深重的困惑,笑道。

 “确有不畅。”授课先生首先认同。

 “嗯,话中似有问题。”朱元璋也附和道。

 “十三哥,你到底要教我们什么呀?”朱楧愈发迷惑。

 面对各怀心思的众人,朱桂一笑,再次写下相同的句子,却在末尾添加了标点符号。众人定睛再读,脱口而出:

 “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

 “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

 “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

 “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

 “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

 九行相同的字句,在标点的点缀下,含义各异!

 首当其冲,授课先生被震撼得目瞪口呆。

 作为传授知识者,他立刻意识到了标点符号的重要性。

 古文中鲜少使用标点,读者需自行断句,颇为吃力。

 而标点符号的出现,使得文献更易理解!

 “标点符号,此举极妙!”朱元璋也意识到标点在文献中的应用价值,眼中闪过惊异。

 若能广泛推广,对文坛将是巨大变革,阅读经典不再艰难,大明的知识普及也将大大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