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9章 为了您的帝业!(第2页)

 朱棣虽估算出兵力,却不知大汉实际投入不过三万,但装备精良,加之突袭,故能轻取胜利。大汉早有图谋,意在漠北开疆拓土……

 话说那两支草原部落,势力不容小觑,加之大汉兵马有限,硬碰硬实非良策,便不愿白白牺牲人马攻城。

 恰逢瓦剌与鞑靼主动邀约,共谋攻打明朝,这倒给了大汉一个机会,既能削弱这两个部落的实力,又能避免正面冲突的损耗。

 联合作战时,大汉瞅准时机,背后发难,一举双杀,两部落元气大伤,领土人口皆遭掠夺,动作之流畅,如行云流水。

 而此时的朱棣,对此浑然不知,还以为大汉兵力雄厚,对草原上这股新兴势力忧心忡忡。

 “殿下忧虑大汉,乃人之常情,”有人宽慰道,“但据我观察,大汉虽拒见我大明使者,却从未对大明出手,似有高层严令不得侵犯大明。若此推测不差,短期内大可不必过分担忧。”

 这话一出,朱棣眉头锁得更紧了。

 大汉既不待见大明使者,又似乎有禁令不得侵扰大明,其态度让人捉摸不透,既非友好,亦非敌对,朱棣心中疑惑丛生。

 “唉!”燕王朱棣长叹一声,这神秘的大汉让他颇为头疼。

 “你继续派遣使者前往大汉,既然他们无意攻我大明,我们也不必主动挑衅。同时,务必查清他们的来历与目的。”朱棣下达指令,大汉如同迷雾,未知总是令人恐惧。

 “遵命,我即刻着手。”陶光啸领命。

 朱棣立在当地,神色复杂。

 这位大明皇子,向来习惯将命运握在手中,而今前路不明,心中难免忐忑。

 “大汉、瓦剌、鞑靼、漠北……”朱棣低语,未来漠北的风云,似乎将围绕大汉展开。

 “草原叛乱已平,你将此事详尽记录,拟成战报,送至应天府,呈给父皇。”朱棣扶额吩咐,本想亲自操刀,但大汉的突然出现搅得他头痛不已,只好委托陶光啸。

 “是,我马上动笔。殿下请先休息。”陶光啸眼中闪过一丝精光。

 他深知朱棣在这场叛乱中并未建功,如此战报递上去,朱棣既无赏赐,声望也得不到提升。

 陶光啸本想劝朱棣争取些功劳,毕竟大汉对大明而言是个信息盲区,正好可以借此机会。

 在他的构想中,燕王朱棣智计无双,策反大汉,导致瓦剌和鞑靼覆灭,如此方显朱棣之功。

 但他料定朱棣自尊心强,不会接受不属于自己的功绩。

 正琢磨如何说服朱棣,不料朱棣竟让他代笔战报,这无疑是给了他自由发挥的空间,无需朱棣同意,先斩后奏。

 一旦朱元璋看到这份精心编排的战报,认定燕王朱棣在平叛中立下大功,朱棣即便想改口也无从谈起。

 “大汉不见我大明使者,外界无从得知真相,一切全凭我一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