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6章 凭空想不出思路
陈先生用指尖间轻轻扣着桌面说:“中国社会进入农业社会以来的两千多年,百多年就有一次农民起义,打倒了地主做地主,就是对社会财富分配不公的纠偏。
“这种社会学角度的病理纠偏现象。像极了西方资本主义社会定期发生的经济危机。
“经济危机也是一个纠偏的过程,对社会的破坏力没有农民起义那么大,不会一把火烧了阿房宫。
“但是它解决不了私有性质的社会制度带来的根本问题。当矛盾积累到一定程度后,还是会爆发国家间的战争。”
陈先生意味深长地说:“两千多年的封建历史太漫长了,影响太深远了。明清以来的封建制度,严重制约了中国生产力的发展。
“在反封建的过程中,孙先生是先行者,他领导的革命,推翻了满清皇帝。但是,没有动摇封建经济基础和生产方式。
“毛先生是接力者。毛先生领导的政府,消灭了地主。这是蒋先生做不到的。
“孙先生打倒了皇帝,但是没有完成反封建的任务;毛先生消灭了地主,就完成了反封建的任务吗?”
陈先生看着从来没有想过这个问题的贾勇,自问自答道:“这是毛先生晚年思考的问题。
“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留下来的是封建思想和封建文化。消灭封建思想和封建文化,比消灭地主更难。”
陈先生微笑着看着贾勇问:“我说的这些是不是太老套了,你这样的年轻人有兴趣听吗?”
贾勇点了点头说:“我对历史很有兴趣。喜欢听您讲这些事。”
陈先生欣慰地笑着说:“难得啊!我没有想到,我来巴西几十年了。居然还能有人听我聊这些事,你是我的知音啊。”
贾勇更加尊敬地看着陈先生问:“您是不是读过很多书?”
陈先生说:“我是很喜欢看书的人。只是最近一个时期精力不济了。拿起书就犯困。合上书,又睡不着。”
贾勇说:“我听陈太太说,您以前的农庄里也做了一处中式园林,那里是您的世外桃源。您很享受在那里的读书生活。”
陈先生说:“我一直以农人和读书人自诩,不屑于和那些台湾来的一身铜臭的商人混迹。”
贾勇说:“别人我接触不到,但您的气质和叶先生完全不同。您很儒雅,说您是教授,说您是外交官,我都信。
“说您是商人你的话,那您一定是摆脱了俗务的大商人。叶先生很务实。他跟那些做买卖的商人也不一样,他是做工厂的。”
陈先生谦虚地说:“我怎么能跟叶先生比呢,人家一门心思做生意,现在生意做得不错了。
“我以前顺风顺水,闲下来的时候,我喜欢搞些文化研究,有些不务正业,还有些痴迷。
“现在想想,离开本土去研究文化,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充其量就是个人兴趣爱好。文化没研究出个所以然,倒把自己好端端的农场赔掉了。”
贾勇仰慕地说:“我挺佩服您的。您能从那么大的打击中恢复过来,很不容易。我觉得一般人是做不到的,您不是一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