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杨再兴前传(第2页)
杨再兴开始和族叔在工地做瓦工,每天没日没夜地干,吃的是南瓜木瓜烧的不见油腥的伙食,晚上睡的是闷热驱不尽蚊虫的工棚。不过杨再兴可不想像族叔们那样只靠着体力去赚钱,因为他知道靠着体力是赚不到大钱的。几年下来,他已经把建筑工地上的事情都了解了一个通透,就一个人悄悄走了出去。他先给拆楼的老板抡大锤。那时候拆楼,就是全靠抡大铁锤,然后再把里面的钢筋挑出来卖掉。杨再兴真实的目标可不是在日头下抡大锤,杨再兴有自己的理想。他上岛后,见到那些开着豪车满街跑的老板们,心里充满了羡慕,人生在世,这样活着才是应该的样子。他再不想回到工地像族叔们那样卑微地辛劳了。他已经给自己制定了目标,做老板!不做苦力!做一个发钱的,不做讨钱的。
杨再兴之所以宁可在烈日炎炎下抡大锤,也不肯回工地再做瓦匠,是因为瓦匠上面还有包工头,做了一年的工,每
次到了年底结账时都不容易。老板克扣工头,包工头也会想方设法再扣到工人身上。以杨再兴的性格,要不是族叔压着自己,不知道要干多少次架了。哪怕最后在族叔的劝解下低下头,工钱也不一定能够领得全。所以,杨再兴决心孤身离开工地到外面自己寻找出路。
抡大锤就是挣快钱,当天结帐。有了钱生活,再去找赚钱的机会。
这时候,报纸上,电线杆上的招聘信息到处都是。杨再兴虽然读书不多,但是这些内容还是能够看得懂。于是杨再兴每隔一段时间,就去抡一阵大锤,赚些生活费,然后再去找工作。钱花光了,再去抡锤。
很快,杨再兴在一家信息社又找到了工作,做了信息员。所谓信息员,工作内容很简单,就是每天去张贴小广告,顺便收集信息。一段时间下来,杨再兴的足迹遍布整座城市,不少街道路边的电线杆上都被杨再兴贴过广告,杨再兴也搜集了很多信息,就是比如哪家公司招人,哪里有什么项目要开发等等。但是这个活儿没有底薪,每天按照工效去结算。所以,这行业很难留住人。因为说的简单,实际难干,只能一波波的换人。杨再兴干了很长时间,也没有收入,还白白搭进去十块钱报名费。不过,杨再兴却也不是一无所获。
原来杨再兴干的时间不长,就遇上了一位新同事。新同事是一位年纪和杨再兴相仿的女性,相貌虽不出众,但是身材妖娆,尤其走起路来如风摆荷叶一般,更显妩媚。两人相同的年纪,同为天涯沦落人,一个善解人意,一个善谈机巧,于是好感顿生。
这才引出来一段不可不说却又说不明白讲不清楚的情分。
缘分来时两相情愿,缘分去时恩断义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