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魏国近况(第2页)
一时间,家家户户都被迫交出了日常用度的器皿,许多人家连做饭的锅都没了,只能用陶罐煮食。
街上到处是百姓的哭声和抱怨,可没人敢说一点不是。
——王嵩养的手下日夜巡逻,他们穿着黑色的劲装,腰间悬着明晃晃的钢刀,稍有不满就会被扣上“通敌”的罪名,轻则杖责入狱,重则人头落地。
有个卖菜的老汉不过是私下抱怨了一句“苛政猛于虎”,就被巡逻队抓走,第二天就在城门口被砍了头,尸体还被挂在城楼上示众。
吓得魏国百姓们连咳嗽都不敢大声。
魏无极住在深宫之中,对民间的疾苦充耳不闻。
他看着堆满偏殿的珍宝,只觉得心花怒放。
那些夜明珠在暗处散发着幽幽的光,翡翠摆件在烛火下流转着绿意,金锭银锭堆成了小山,晃得他眼睛都眯成了一条缝。
他亲自清点数目,手里拿着算盘,噼里啪啦地计算着能招多少新兵,买多少盔甲。
“赵崇年,你给我等着!”
他对着空气握拳,仿佛已经看到了夏国被踏平的场景,“等我的大军建成,一定把夏国踏平。
到时候把你的头砍下来,让你知道背叛我的下场!”
他的声音里充满了复仇的快意,却丝毫没有察觉,那些珍宝上沾满了百姓的血泪。
也丝毫没有意识到,他所倚仗的臣子,正在将他的国家推向深渊。
很快,招募新兵的告示贴满了城门。
告示上写着“保家卫国,人人有责”,还画着诱人的大饼,说什么“参军者有饱饭吃,有军饷拿,立了功还能封官加爵”。
可百姓们看着告示,却像看到了催命符,一个个躲得远远的。
谁都知道,进了军营就是九死一生,更何况,家里的壮丁被抓走了,老人妇女和孩子连饭都吃不上。
王嵩等人见招兵不顺,便想出了“抓壮丁”的办法。
他们带着手下在街上巡逻,看到年轻男子就强行捆进军营。
有的男子正在田里劳作,被突然冲出来的兵丁抓住,连农具都没来得及放下;
有的男子正在家里照顾生病的父母,也被硬生生拖走,父母在后面哭喊着,却只换来兵丁的一顿毒打。
更荒唐的是,他们还虚报人数,明明只抓了两千壮丁,却向朝廷报称招了五千人,把朝廷拨下的军饷中饱私囊。
送来的钱经过他们的手,只是换了个由头,又通过买卖军粮、倒卖军械的方式,流回了这些奸臣和贵族的口袋。
军队里的粮食常常是发霉的糙米,士兵们吃不饱饭,一个个面黄肌瘦;
军械库里的盔甲锈迹斑斑,刀剑也大多是钝的,根本无法上战场。
可魏无极始终被蒙在鼓里,他以为自己的钱都落到了实处,看到李通上报说“已招募三万士兵。”
便以为李通办事得力,对前来报喜的李通大加赏赐,夸他“忠君爱国,办事能干”,还赐了他不少从百姓那里搜刮来的珍宝。
魏王看着越来越多的“士兵”数目,不禁有些沾沾自喜。
他想象着不久之后,李通率领着浩浩荡荡的大军杀向夏国,一雪前耻,将赵崇年碎尸万段,将夏国的土地纳入魏国的版图。
他甚至已经开始在宫里大宴群臣,提前庆祝“胜利”,仿佛那一天已经近在眼前。
可他不知道的是,此时的魏国,早已像一口快要沸腾的油锅。
田野里一片荒芜,壮丁被抓走了,剩下的老人妇女和孩子根本无力耕种,地里的庄稼无人打理,早已枯黄。
他们连充饥的野菜都快挖完了,很多人只能靠吃树皮、观音土度日,不少人因此腹胀而死。
城门口经常有衣衫破烂的灾民饿死,尸体就那样横在路边,无人收殓,引来无数苍蝇。
而王嵩等人的家里却每天都在摆宴席,山珍海味吃不完就倒掉,美酒佳酿多得可以用来洗脚。
此时魏国民怨早已在暗中积聚、沸腾,就像地下的岩浆,只需要一个契机,就会喷涌而出,将整个魏国焚烧殆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