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讲故事2(第2页)
张宇叹了口气,“最终,东晋只能偏安江南,北方则陷入了长达百年的战乱,百姓苦不堪言。”
晋王沉默了半晌,忽然长叹一声,声音里满是疲惫:“难怪夏国使者提‘晋之耻辱’,这般王朝,确实该钉在史书上让人警醒。”
他看向张宇,目光灼灼,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坚定:“被你这么一说,我这心里老难受了,要不明天朝会,我这就宣布改国号。”
张宇愣了一下,没想到晋王会这么激动:“何至于此?
我们现在的晋国,与那西晋截然不同,大王励精图治,将士们奋勇杀敌,百姓也都拥戴,何必因为一个早已作古的王朝,就改了国号?”
晋王却摆了摆手,语气十分坚决:“不行,我现在一想到我们的国号和那个晋挨到了边,就直犯恶心。
这国号必须得改,不改,我这心里就堵得慌,连觉都睡不好!”
他顿了顿,又道:“国师你说,改个什么国号好?”
张宇看着他激动的样子,知道他是真的被那段历史刺激到了,便沉吟道:“大王要是真的想改,不如就叫‘虞’如何?
‘靖’有安定、平定之意,寓意着天下太平,百姓安康,也象征着我们终将平定四方,统一天下。”
晋王摇头道:不好,有谐音也不行。
张宇想了一会接着道:”那就叫‘虞’吧?
‘虞’字在我们那边古意深远,上古有虞舜,以孝悌仁爱、勤政爱民着称,是后世称颂的贤君典范。
取‘虞’为国号,既借先贤之德彰显王朝以仁政为本的初心,又与西晋的背信弃义、奢靡残暴形成鲜明对照,寓意新朝承继圣王之道,以德行天下,开创与民休息、四海归心之局。”
晋王琢磨着“大虞”二字,眼中渐渐亮了起来:“好!虞舜之贤,千古传颂,以此为国号,正合我励精图治、重塑乾坤的心意!就叫大虞!
明天朝会,我便昭告天下,改国号为大虞!”
二人商量好新的国号后,晋王十分的开心,连之前的的郁闷之气也一扫而空。
正说着,晋阳的声音从廊下传来:“父王,夫君,该用膳了。
今日烤了鹿肉,还炖了土豆排骨汤呢。”
晋王眼睛一亮,拉着张宇就往外走:“走走走,咱们边吃边说。
这土豆我听着就稀罕,可得好好尝尝。”
饭厅里早已摆开宴席,炭火炉上架着滋滋冒油的鹿肉,旁边砂锅里的排骨汤咕嘟作响,土豆的绵香混着肉香飘得满室都是。
晋王刚坐下就拿起银刀割了块鹿肉,塞进嘴里含糊道:“嗯!这鹿肉烤得外焦里嫩,比御膳房的手艺强多了!”
晋阳笑着为他盛了碗汤:“父王慢些吃,这土豆炖得烂,您尝尝。”
晋王舀起一块黄澄澄的土豆,入口即化,顿时眉开眼笑:“这宝贝果然好吃!
比粟米绵密,难怪你说能亩产千斤,有这东西,晋国百姓何愁饿肚子!”
张宇喝了口酒,接口道:“百姓有了粮食,才有力气干活;国家有了粮食,才能养兵修城。
晋朝就是因为土地兼并严重,百姓无粮可食,才会揭竿而起。”
“土地兼并?”晋王放下汤碗,“你的意思是,富户抢了穷人的地?”
“正是。”张宇放下酒杯,“西晋实行占田制,士族可占田千亩,还不用交税,而百姓却要承担苛捐杂税,一旦遇灾,只能卖地卖身。
长此以往,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国家的根基也就摇摇晃晃了。”
晋王边吃边若有所思道:“那依国师之见,那该如何避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