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龙蛇 作品

第349章 来自沈家农庄的第一封信

苏清和没有继续在营区里多待。

 虽然林青璇给了他两个选择,可在苏清和看来,最终的选择其实只有一个。

 因为真要让小兰花给他洗澡的话,那一定会出问题的。

 再怎么想要敬而远之,男人的本能冲动总还是在的。

 苏清和绝对不相信小兰花在伺候他沐浴时会老老实实的真只给他擦背又或者清洗身体。

 一旦小兰花有额外举动,并且大肆对他发起进攻的话,他不觉得自己在那种情况下依旧能坚持当一个禽兽不如的人……

 归根结底,小兰花其实挺漂亮的,丙等境界对于身体的改造和提升,又让小兰花的身形被塑造的颇为火辣。

 抛开公交车的问题不谈,单纯只以女性魅力来评价小兰花,确实达到了足够令人乱性的标准……

 苏清和扪心自问,真到了那种关键时刻,就算他的大脑想要拒绝,身体也不会听,所以没必要自寻烦恼。

 从营区里出来,路上没有在其他地方耽搁,一路径直返回了暂住的宅子。

 时辰尚早,余震还未回来。

 不过苏清和也不是无事可做,因为一封来自于琅琊郡的信件,在他返回了宅子后,立刻被送到了他的眼前。

 信件始发自琅琊郡的高陵城。

 内容则主要是描述沈炎阳掌控下的沈家农庄。

 之前苏清和在帮陆放翁调查五方罗刹太叔策究竟是死是活时,发现了这个农庄,并且非常意外的看到,农庄里竟然正在诞生某种近似于人民公社萌芽般的东西。

 苏清和对此非常感兴趣,很想知道在大周当前这样一个封建社会下的内阁六部制度里,像沈炎阳主导的这种底层生产模式的变革,究竟能发展到怎样的程度。

 因此离开高陵城、跟余震汇合后的第一时间,苏清和便同余震提出了调派人手,在暗中盯着沈家农庄变化的要求。

 余震依言而行,派人前去的同时,要求负责暗中观察的人要定期写信联系,以便苏清和能及时的知晓农庄方面的变化。

 眼下这应该就是高陵城那边发来的第一封信了。

 苏清和没有回屋,而是直接坐在院中的石桌前将信件拆开。

 信封的火漆封缄完好无损,意味着这封信路上没被其他人拆开过,他是第一个看到这封信内容的人——起码理论上是这样的。

 尽管这栋宅子的下人和管家都是太常寺安排的,属于宅子里常备的使唤仆从,不是心腹,没办法给予信任。

 但反正只是一群普通人而已,余震已经确认过了,里面没有隐藏着什么具备其他身份的修士。

 这种情况下,即便是在院中谈论或者处理要事,也无需担心泄密的问题。

 普通人想要窥探修士,几近痴人说梦。

 展开信纸,看着信封上漂亮的楷书,苏清和忍不住在心里暗赞了一声。

 别的暂且不提,当年大将军对于收养的那群孤儿显然是用心教育过的,否则这一手好看的字很难写得出来。

 不得不说,就算是同样的内容,字迹好看所能带给人的阅读体验,绝对远胜于难看的字迹。

 从上到下、从右到左的将信纸上的内容看完,苏清和暗运体内灵气,将手中的信纸连同着信封一起,须臾间震成齑粉。

 这可比碎纸机的效率高多了,也远比碎纸机对纸张的破坏更加彻底。

 任由手中齑粉随风而逝,苏清和默默陷入到了沉思之中。

 信中所描述的内容暂时并没有太多值得关注之处。

 毕竟才刚离开高陵城没太久的时间,沈家农庄哪怕出现了新的发展,也肯定只是于细微处进行调整,不可能有什么根本性的变化。

 再加上余震安排前去进行暗中观察的人员,是从前线调动回来的。

 去掉赶路所必须耗费的时日,估摸着躲在暗处的人员尚且来不及观察农庄多久。

 所以这封信更多的意义在于一次简单的汇报。

 表明暗中观察的人员已经到位,并且对农庄进行了初步的监控。

 饶是如此,信中仍然提到了一点让苏清和颇感兴趣的趋势。

 根据汇报人员在信中所描述的内容来看,沈炎阳似乎正在农庄里建立一种颇为初级的民主制度!

 之前苏清和在对农庄里的农户进行询问时,得知的情况还是农庄始终在按照沈炎阳一个人的意志进行运转。

 同时沈家派到农庄的人负责管理和协调农庄内外的一应事务、又或者矛盾。

 结果这才没多久的工夫,沈炎阳竟然便尝试性的建立了一个长老会。

 长老会里的长老一部分由沈炎阳亲自指定,另一部分则由农庄里的农户们举手表决。

 不以年龄、性别为限,只以指定和表决的结果为准。

 初步确定的长老会成员数量为六人,其中三人是沈炎阳指定的,都是从沈家派往农庄进行管理的人员中挑选的。

 另外三人则是农户们举手表决出来的,全都是农庄里的佃户。

 随着长老会的建立,农庄的一些比较大的事情将不再由沈炎阳一言而决,反倒是会召集长老们共同商议确定。

 不过根据汇报人员的观察,目前这种所谓的‘共同商议’,暂时流于形式。

 沈炎阳将自己定义为长老会的首席长老,不在六人长老团之列。

 相比于长老们互相讨论商定事项决议的权利,沈炎阳拥有最终拍板同意或者否决的权利。

 也就是说,长老会的组建看似让佃户们也拥有了表达利益诉求和发出声音的机会,可实际上农庄整体的运转逻辑并未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苏清和倒是觉得这种看似有点脱了裤子放屁意味的逐步改变属于正常现象。

 步子迈的大了,容易扯着蛋。

 那些佃户基本上全都是沈炎阳强制迁移过来的流民或者乞丐,其中能识字认字的都少之又少,更别提懂得一些道理、或者明白什么叫集体利益的能有几个了。

 现在选拔出来的几个长老,绝对是矮子里面拔高个。

 直接下放权力才是不负责任的做法。

 有这么一个倾向,并一点一点的过渡,在改变的过程中不断的查漏补缺,才是老成持重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