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炫折耳根 作品

第344章 想要绝地翻盘,唯有从源头入手

“长孙冲?”

 

听见长孙冲这个名字,段瓒不禁愣了一下,但不过片刻,也就接受了这个事实。

 

他不是傻子,柴令武的能想到的事情,他同样能想到,何况,这是陛下的决定,也不是他能置喙的。

 

柴令武同样没在这个话题上多说。

 

他的任务,就是拱卫宫禁,其他的事情,与他无关。

 

两人沉默等待了一会儿,见三千玄甲军将士已经列阵整装完毕,便立即带着三千大军自玄武门入了皇宫,并迅速将宫中各个制高点与交通要道控制在手里。

 

尤其是举办李渊丧事的大安宫,更是被围了个水泄不通。

 

无他,大唐如今的中枢首脑,几乎都聚集在大安宫内,但凡有人存了点什么坏心思,便是一波团灭的下场。

 

因此,柴令武不敢丝毫放松警惕。

 

同样,城外的长孙冲也是一样的想法,他不仅控制了长安各处城门,更是将军中斥候放出去了长安三十里。

 

除此之外,更是连李世民的影子卫,都为他所控,专司监视各大世家在长安的据点。

 

可以说,如今的长安城与大唐皇宫,是真正意义上的针插不进,水泼不透。

 

而随着李渊驾崩的消息迅速传遍大唐全境,整个大唐,连带着周边的藩属国,也都迅速陷入了巨大的悲痛之中。

 

只是这巨大的悲痛,有几分真情实意,那就很难说了。

 

时间一天天过去,长安城内,李渊的丧事正在有条不紊的进行着。

 

按照规矩,帝王驾崩,最少需要停灵四十九天。

 

而李渊身为大唐的开国皇帝,这个时间只会更久。

 

因此,当群臣翻遍史书,定下李渊的庙号与谥号之时,贞观九年的秋天,也悄然之间消逝不见。

 

时间来到十月份,天空上飘起了零碎的雪花。

 

今日,是太史局钦定的大吉之日,也是唐高祖太武皇帝李渊下葬之日。

 

整个长安,早早的清空了所有街道。

 

自长安城去往三原县献陵之中的官道上,也是早早的用黄沙垫了道,用清水洗了尘。

 

正午时分,太武皇帝的棺椁自朱雀门出了皇宫,顺着朱雀大街自明德门出城,又绕回到三原县方向。

 

李氏宗亲扶灵,李世民和柴绍亲自抬棺,百官自发相送。

 

长长的送灵队伍绵延十数里,一眼望去,尽是人山人海。

 

而人山人海之中,有两处方阵格外紧张。

 

一处是与前方开道的玄甲军方阵,另一处,则是负责护卫棺椁与百官的左领军卫大军。

 

道路前方,柴令武甲胄不离身,手臂上系着白绫,面无表情的带着玄甲军开道。

 

段瓒纵马与柴令武并肩,面上带着浓浓的愁绪。

 

因为今天这样的日子,在他看来,实在算不得好。

 

寒冷的气候尚在其次,关键在于今天还下雪了,雪天之中的视线可算不得好。

 

纵然长孙冲已经派人将去往献陵的道路清理干净,但谁也不敢保证,这一路上就是百分百的安全。

 

毕竟,世上想要李世民这个皇帝死的人,实在太多了。

 

“这雪是越下越大了,要不然咱们先把斥候放出去?”

 

思虑良久,他转头看着柴令武问道。

 

柴令武闻言,不禁下意识抬头看天,这才发现出城时的绒毛小雪不知何时已经成了鹅毛大雪。

 

原本还算清晰的视线,也受到大雪的阻碍,让人看不清前面的道路具体什么情况。

 

他沉吟一瞬,问道:“长孙冲没有派出斥候开路吗?”

 

段瓒愣了一下,随即小声道:“右领军卫与咱们,始终不是一个统属,这样的天气,小心点总是没有大错的。”

 

听出段瓒的言外之意,柴令武不禁再次陷入了沉思。

 

良久,他点点头:“也好,这些日子,各大世家和诸国的探子可都没有闲着,他们要动手的话,今日便是最好的机会。”

 

段瓒轻轻颔首,转头对着亲卫吩咐几声。

 

随后,便见段瓒的亲卫带着几骑脱离军阵,率先朝着三原县赶去。

 

目送斥候走远,段瓒收回目光,也不再多言。

 

如柴令武所言,若世家和那些别国探子要动手,今日,便是他们最好的机会。

 

但同样,这也是柴令武和段瓒将一些别有用心之人一网打尽的好机会。

 

李渊停灵的这些日子,他们已经察觉到了好几拨人准备潜入皇宫。

 

只是为了不打草惊蛇,他们一直都在假装没有发现对方。

 

今日既是李渊入陵之日,那这些不怀好意之人,也该去地下伺候太上皇去了。

 

段瓒如是想着,队伍也在缓缓前行。

 

盛大的礼乐声盖过了人群哭丧的声音,群臣或真心,或假意的抹着泪水。

 

唯有李世民一脸沧桑憔悴,双眼通红,眼窝深陷,是发自内心的悲伤。

 

不知不觉,天色渐渐暗了下来。

 

长安距离献陵足有百余里的路程,一日时间,肯定是赶不到的。

 

因此,工部的匠人早已在半路上搭建了一个简易的灵棚,用来放李渊的棺椁,同时也旨在让百官们遮蔽风雨。

 

只是,百官们有这样的待遇,护送棺椁的大军护卫和各家部曲就没这么好命了。

 

他们只能在灵棚外将就一晚,甚至连营帐都不能搭建。

 

否则便是心不诚,大不敬。

 

而柴令武作为李渊唯二的外孙子,更是要以身作则,一夜不眠的为其守夜。

 

很快,天色便彻底黑了下来。

 

柴令武带着玄甲军于灵堂之外设好了简易的拒马之类的东西,便带上段瓒准备巡视大营。

 

出了玄甲军军阵,却是正好遇上了迎头赶来的长孙冲。

 

长孙冲同样是一身甲胄,臂系白绫。

 

看见柴令武,他不由沉声开口:“咱俩聊聊?”

 

柴令武一愣:“聊什么?”

 

长孙冲没有回答,而是挥手斥退了亲卫,缓缓走到一处火把映照不到的角落里。

 

柴令武犹豫了一下,最终还是独自跟了上去。

 

“什么事?”

 

柴令武走到长孙冲身旁站定,问道。

 

长孙冲回过头来,沉吟片刻,反问道:“潜入皇宫那几波人手,你注意到了吧?”

 

听见这话,柴令武不由挑了挑眉。

 

但转瞬之间,他便反应过来,惊愕道:“那是你故意放进去的人?”

长孙冲没否认,也没肯定。

 

但柴令武已经确定,那是长孙冲故意放进去的,毕竟长孙冲手握右领军卫,没道理他能察觉到的事情,长孙冲察觉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