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6章 设立安西都护府,贞观之治,始见端倪!
柴令武又成婚了,在被暴怒的李世民打断三根肋骨,在床上躺了三个月之后。
没办法,纵然李世民再是恼怒,但木已成舟。
为了天家的清白和长乐的名声,他也只能捏着鼻子不情不愿的给两人下达了赐婚的圣旨。
有了这封赐婚的圣旨,等以后柴令武和长乐有了孩子。
便能理直气壮的唱出那句“我家住在黄土高坡,我爸是我妈表哥”,而不用担心挨打了!
当然,想让李世民的怒火彻底平息下去,肯定不是打断柴令武三根肋骨就行的。
所以,不出意外的,柴令武再一次被撸了。
并且这一次,是真正的一撸到底。
除了新兴县公这个爵位,是柴令武从马三宝那继承得来,无大罪不得收回之外。
柴令武身上的所有官职,如鸿胪寺少卿,通议大夫,银青光禄大夫,赐配的金鱼袋,乃至于火器局监承与科学院顾问之类的官职,都尽数被收了回去。
甚至连娶了公主之后,便自动匹配的驸马都尉这个官职,李世民也没有给他。
由此可见,李世民这一次,是真的被柴令武给整恼火了。
只不过,李世民不知道的是,他这个举动,反而正中柴令武下怀。
这些官,他早就不想当了。
或者说不是不想当,而是不想因为这些官职,影响他准备在书院教书的重心。
尤其是火器局监承和科学院顾问这两个实权官职,他更是早就想辞去。
至于原因,也很简单。
便是如今的火器局与科学院,早已成长为庞然大物。
数年的发展,无数的成果与科研产物的应用,早已让火器局和科学院成为了不亚于六部九卿的重要部门。
里面主事的官员重要性更是直线上升,品级提了又提。
当然,这对国家来说是好事,但对于柴令武而言,这就是一把双刃剑了。
随着两个部门的重要性越高,盯上这两个部门的人就越多。
而柴令武作为这两个部门的实际主事者,也就自然而然的成了许多人的眼中钉。
而且这两个部门的官员,如何全,屈突寿,屈突仲翔,唐善识等人,尽是他的心腹。
不夸张的说,这两个部门,和他的私产也没什么区别。
从私心上来讲,柴令武自是不愿将如此重要的两个部门拱手让人。
但理智告诉他,如果他继续这样下去,迟早要出事。
甚至连李世民,都未必还能容得下他。
因此,激流勇退,这未尝不是一种智慧。
甚至李世民李世民这一次将他一撸到底,也未必就没有借题发挥,借势收回两个部门的心思。
只不过是为了保留彼此的体面,没有宣之于口罢了。
所以,在综合了这诸多思量之后,柴令武交权也交得很痛快。
毕竟他还想死后让李承乾给他追封一个王爵呢,而且以他现在的年纪,也犯不上在贞观朝太扎眼。
而就在柴令武与长乐成婚之后,西域也传来了好消息。
经过小半年的攻伐,在候君集与薛万彻,执失思力等人的通力合作之下。
大唐的天兵,也成功攻进了交河城,占领了高昌全境。
根据候君集的奏报所言,高昌国主麹文泰,在城破前已因惊惧唐军的威势被活活吓死。
最终出城受降之人,乃是麹文泰与常乐公主之子麹智盛。
交河城破之后,麹智盛与常乐公主,已在大唐天兵的护送之下,往长安而来。
只不过对于这个好消息,大唐民间的反应,就显得颇有些平淡。
没办法,这些年大唐大胜了太多次了。
灭东突厥,灭吐谷浑,灭薛延陀,哪一次的动静,都比这次灭高昌要大。
百姓们早都已经习惯了唐军的大胜,一句话,大胜是正常的,要是失败了,那才奇怪呢。
相比之下,他们更加关心朝廷会怎么安置即将抵达长安的常乐公主和高昌麹智盛王子。
毕竟,大唐的天兵兵进高昌,本身就是为他们俩出气去的。
偏偏现在高昌灭国了,他们俩也成了亡国奴。
总不好把他们再送回交河城去吧?
而对于百姓们关心的事情,朝堂上的李世民和衮衮诸公,也在极短的时间之内,敲定了安置两人的方案。
首先便是保留高昌国号,由麹智盛继承高昌国主之位,返回交河城,继续以国主的身份署理高昌政事。
至于常乐公主,她身为大唐钦封的公主,如今既然已经来了长安,自然便没有继续返回西域的必要。
所以对于常乐公主的安置,自然便是一切都按照大唐公主的规格来。
反正就是该建公主府建公主府,该置属官置属官,该给食邑给食邑。
当然,这是针对两人的安置方式,接下来的对高昌这个国家的处理,才是重点。
朝中诸公一致认为,高昌国既然已经保留了国号和自主处置政事的权力,便不宜再拥有军队。
因此,齐齐上书要求李世民于交河城内设置安西都护府,专司统辖西域诸国一切军政要事。
没错,是统辖西域诸国一切军政要事,而不单单只是一个高昌。
于是,本该在贞观十四年才会出现的安西都护府,提前两年现世了。
并且以极快的速度,便敲定了下去,速度快得让人眼花缭乱,一度让人觉得,这是不是朝中早就商量好的事情?
只不过,随着事情敲定,到底是不是提前商量好的,也就不重要了。
反正西域那些小国,也没有拒绝大唐的权力。
如今大唐连西域境内最强大的高昌都已经灭了,其他小国家要是不配合,那还没班师回朝的大唐天兵,也不介意继续将疆域再往西拓展一些。
总之,这个结果,大多数人,都是满意的。
大唐满意,常乐公主满意,麹智盛满意,西域那些小国,自然也很满意。
而要说有谁敢不满意,倒也还真有一个,便是位于高原之上的吐蕃。
不过,吐蕃不满,倒也情有可原。
大唐扩展得太快了,吐蕃都还没反应过来,大唐的安西都护府就已经扩到了家门前。
换成谁来,都不可能太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