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炫折耳根 作品

第401章 三万大军齐头进,渊盖苏文这是怕了啊!

舒坦的日子总是过得很快,不知不觉,一个月的假期,便已经到了尾声。

时间来到四月,辽东的冰天雪地,被春暖花开所取代。

庞大的辽泽化冻之后,湖水一度上涨扩散到了营州外十里的地方。

与此同时,大唐与高句丽两国的大军,也尽皆做好了鏖战的准备。

营州城外,旌旗猎猎作响,全军将士枕戈待旦。

帅帐之中,李世民一身甲胄,大马金刀的坐在主位之上,望着眼前的沙盘沉默不语。

以李绩为首的一众将领分列两侧,静待李世民的命令。

“啊~”

百无聊赖之中,候在李世民身旁的柴令武不禁打了个呵欠,一整个兴致缺缺。

怎么说呢,真不是他不严肃,而是李世民看沙盘的时间也太久了些。

要他说,大唐现在有火炮,有震天雷,有火铳,对上高句丽近乎原始人一般的大军,那纯粹就是降维打击。

就这,还要什么战略和战术?

直接碾压过去不香吗?

退一万步说,高句丽的山城真的很难打,那为什么要去打呢,直接轰平不行吗?

搞这么严肃,知道的是来打仗,不知道的还以为是聚众聊皇色(shai)呢。

终于,就在他等得不耐烦的时候,李世民终于有了动作。

只见李世民站起身来,拿上指挥杆,便下了主位,来到沙盘旁边。

看见李世民的动作,柴令武顿时精神一震。

总算,要开始了吗?

其他将领也是下意识的看向沙盘,神色肃穆起来。

但可惜的是,众人再一次猜错了。

李世民来到沙盘边上之后,便再次陷入了长久的沉默。

“该死的李世民,搞什莫灰机?”

柴令武皱了皱眉,正想着要不要发挥一下自己这个总管府随军参谋的作用。

却见李世民忽然将指挥杆伸向了辽水。

随即面色一肃,厉声喝道:“李绩何在?”

“末将在!”

李绩闻言,急忙应声上前一步,来到沙盘之前。

李世民指着辽水,沉声道:“朕要你率本部兵马,绕道自通定城横渡辽水,出其不意拿下玄菟,以为我大军策应,你可能做到?”

李绩愣了一下,下意识看向沙盘,但只一眼,他便立即领命道:“末将得令!”

李世民朝他摆了摆手,示意他退回去,旋即再次喊道:“李道宗!”

“臣在!”

李道宗应声出列。

李世民道:“朕要你领本部兵马,进逼新城,于新城至盖牟城拦铸辽水防线,为我大军中转,你可有异议?”

“臣,得令!”

李道宗领命自退。

李世民接着喊道:“先锋将领张俭何在?”

张俭:“末将在!”

李世民:“朕要你领胡兵一万,渡辽水直趋建安城,以为李道宗部前锋!”

张俭:“末将领命!”

随着李世民一道又一道的命令下达,大唐东征高句丽的战略,也逐渐在沙盘上成为现实。

不过,别看李世民的命令下达得复杂。

但细分下来,其实陆地上也就是三路大军并进。

其中李绩所率的北路大军,将从辽水直逼玄菟,作为策应。

李道宗的南路大军,则是赶赴新城与盖牟布防,用来防备高惠真,高延寿麾下的十五万大军。

而张俭的先锋军,虽名为先锋,但实际上,就是李道宗部的斥候。

因为建安城在盖牟城以南,距离平壤极近。

所以,张俭所部,虽是独立作战单位,但实际上也是归属于李道宗的南路军。

至于最后一路大军,便是李世民亲率的中路军。

有李绩与李道宗一南一北作为策应,李世民的中路大军,便可以辽中城为起点,直插辽东腹心之地。

待得南北两路大军完成相应的战略目标之后,三陆军即可于辽东城外合兵一处,将整个高句丽以北的大片领土切割出去,最终直抵平壤屏障——安市城。

只要三路大军合围,拿下安市城,那么接下来的路,就是一马平川了。

总体上来说,这个战略部署,很符合大规模兵团作战的要义。

说得更直白一点,就是中规中矩,没有什么特别突出的优点,也没有什么特别明显的缺点。

三路大军,就像是三条蟒蛇,呈犄角之势遥相呼应。

不管哪一路大军遭遇了问题,都至少有一路大军能够随时支援。

待李世民的命令下达完毕,众将也都尽皆领命。

但就在最后关头,李世民却是冷不丁喊道:“随军参谋参预军机事柴令武何在?”

听见李世民突如其来的召唤,别说已经准备散去的一众将领愣了一下。

就连柴令武这个当事人,也都忍不住懵逼了一瞬。

不是,他就一个八品小官啊。

这其中还有他的事情吗?

但懵逼归懵逼,迎上李世民倾泻而下的龙威,他还是硬着头皮出列,拱手道:“臣在!”

李世民面无表情道:“尔速速给张亮传讯,命他率舟师渡海袭占卑沙城,拿下卑沙城后,分遣丘孝忠领兵进驻鸭绿水,告诉张亮,朕准备将平壤围起来打,若是丘孝忠拿不下鸭绿水,让他自己提头来见。”

柴令武有些懵,不是懵李世民准备把平壤围起来打的部署。

而是懵丘孝忠拿不下鸭绿江,为什么要张亮提头来见?

张亮,是什么很贱的人吗?

他很想问,但最终,还是没敢问,只得点头道:“臣明白,臣这就去办!”

李世民点点头,没再多言。

此战之规模,乃建元贞观以来前所未有之,光是战兵就出动了十五万,更遑论转运后勤的民夫。

因此这一战,绝对不能出任何问题。

当然,他也有自信,经过他如此周密的部署,拿下高句丽,当如探囊取物。

三路大军分兵,多则四五万,少则三四万。

浩浩荡荡离开营州,横渡辽泽,直逼高句丽边境。

与此同时,高句丽方面,也自然而然的收到了大唐已经进军的消息。

面对大唐的大举进攻,高句丽经过数月的准备,也安定好了军心与民心。

只待大唐大军抵达,便准备与大唐决一死战。

这几个月,渊盖苏文还以高句丽数次战胜大隋,让大隋百万众齐葬辽东之旧事来激烈国中民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