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8章 碳纤维全套制备与应用技术资料(第2页)
比如,建议由xx光学仪器厂牵头,联合xx研究所,重点突破精密光学加工与镀膜技术;
比如,建议由xx半导体器件厂,联合xx大学物理系,主攻高性能雪崩光电二极管的研发与生产……
报告甚至大胆地提出,对于某些短期内难以突破的关键元器件和设备。
可以考虑“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策略,但必须明确消化吸收的时间表和国产化目标,避免重复引进和长期依赖。
报告还建议,部里应设立专项资金,建立跨部门、跨行业的协调机制,打破单位壁垒,促进技术交流和资源共享。
甚至还提到了人才培养、标准化建设、以及建立第三方测试与认证平台等长远规划。
条理清晰,逻辑严密,措施具体,可操作性极强!
周部长的心跳不由得加快了。
他意识到,这份报告的价值,已经远远超出了激光雷达项目本身。
它就像一把钥匙,一把可能解锁我国高端制造业升级密码的钥匙!
“这……这简直是一份国宝级的报告!”周部长喃喃自语,手指因为激动而微微颤抖。
他看向报告的落款——总工程师:白杨。
这个年轻人!
他怎么能对这么多领域的技术瓶颈和产业现状,有如此深刻、如此精准的洞察?
这已经不仅仅是技术专家的范畴了,这需要何等广博的知识储备和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
周部长猛地站起身,在办公室里来回踱步,内心的激动难以平复。
不行,这份报告太重要了!
必须立刻组织专家进行评估!
如果报告内容属实,其意义之重大,足以影响国家未来十年的工业发展布局!
他立刻按下了桌上的内部通话按钮。
“小刘,马上通知部里的几位总工,还有电子工业部、科学院相关领域的专家,下午两点,紧急技术研讨会!把这份报告复印几份,会议材料!”
周部长的声音因为激动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不,别复印了,保密!让他们直接来我办公室,现场看!”
挂断电话,周部长拿起那份报告,又从头到尾快速浏览了一遍,目光灼灼。
他知道,一场围绕着这份报告的风暴,即将在京城的科技和工业领域刮起。
……
另一边。
白杨拖着灌了铅似的双腿,回到了研究所分配给他的那间简陋的单人宿舍。
连续半个月的高强度脑力劳动和熬夜,铁打的人也扛不住。
他现在唯一的念头,就是把自己扔到床上,昏天黑地地睡他个三天三夜。
他甚至懒得去洗漱,只是脱掉了外套和鞋子,就一头栽倒在床上。
床板有些硬,被褥也谈不上柔软,但对于极度疲惫的白杨来说,这已经足够了。
意识渐渐模糊,身体的每一个细胞都在叫嚣着需要休息。
就在他即将沉入梦乡,意识彻底“关机”的前一秒——
“叮!”
一声清脆、带着金属质感的提示音,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一颗石子,突兀地在他脑海深处响起。
白杨一个激灵,瞬间清醒了大半。
“系统”!
他立刻集中精神,果然,那冰冷的、毫无感情波动的机械音再次响起:
【检测到宿主成功提交《关于激光雷达技术产业化关键瓶颈及对策研究报告》……】
【该报告精准分析了当前国家在精密光学、半导体、精密制造等多个领域的关键技术短板,并提出了具有高度战略价值和可操作性的解决方案,对推动国家整体工业基础升级具有重大意义……】
【经判定,该行为显著提升国家科技实力与工业潜力,判定为重大贡献,国运值获得提升……】
来了来了!
重点来了!
白杨心里默念着,强忍着激动。
每次系统判定“重大贡献”,奖励都非同小可。
【根据贡献度评估,现发放奖励:碳纤维全套制备与应用技术资料(t300级别)!】
嗡——!
白杨的脑子仿佛被投入了一颗深水炸弹,瞬间掀起了惊涛骇浪!
碳纤维!
而且是全套的制备与应用技术资料!
还是t300级别的!
他猛地从床上坐了起来,睡意全无,心脏因为巨大的惊喜而剧烈跳动着,砰砰作响,几乎要冲破胸膛!
别人或许不明白“碳纤维”、“t300级别”意味着什么,但他这个来自后世的“挂逼”,简直太清楚不过了!
碳纤维,被誉为“新材料之王”,“黑色黄金”!
它的密度比铝还低,强度却数倍于钢铁!
耐高温、耐腐蚀、抗疲劳、低热膨胀系数……简直集各种优异性能于一身!
在后世,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是航空航天、国防军工、高端体育器材、汽车轻量化、风力发电叶片等无数高精尖领域的关键战略性材料!
一个国家能不能自主生产高性能碳纤维,是衡量其综合国力和工业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
而t300级别,虽然在后世不算最顶尖(后面还有t700、t800甚至更高)。
但在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绝对是国际上主流的高性能碳纤维!
能搞定t300,就意味着在这个领域,中国一下子就能追赶到世界先进水平!
这……这奖励简直是瞌睡送来了枕头,而且是量身定做的顶级乳胶枕!
想想吧,如果能掌握碳纤维技术:
激光雷达的扫描镜、结构件可以用碳纤维复合材料制造,大幅减轻重量,提高扫描速度和精度!
战斗机、导弹可以用上碳纤维,减重增程,提升机动性和生存能力!
卫星、火箭的结构件也可以用,降低发射成本,提高有效载荷!
甚至民用领域,高档鱼竿、自行车架、汽车部件……想象空间无限!
这哪里是什么技术资料?
这分明就是一条通往“轻量化强国”的金光大道!
“呼……”白杨深深吸了一口气,又缓缓吐出,试图平复激动的心情。
他知道,这份奖励的价值,甚至可能比激光雷达本身还要巨大!
激光雷达是“眼睛”,是“传感器”,而碳纤维,则是强健骨骼和肌肉的“基础材料”!
它能从根本上提升一个国家工业体系的“体质”!
……
刚把提升工业基础的“诊断书”交上去,反手就送来了治疗其中一个关键“病症”的“特效药”!
这配合,简直天衣无缝!
原本打算好好休息两天的念头,瞬间被抛到了九霄云外。
白杨翻身下床,走到书桌前,眼神发亮。
碳纤维的制备工艺极其复杂,从原丝的选择与处理,到预氧化、低温碳化、高温碳化、表面处理、上浆……每一个环节都有无数的技术诀窍和工艺难点。
后世西方国家对高性能碳纤维技术一直实行严格的技术封锁,国家是付出了几代科研人员的心血,才一步步艰难地实现自主突破。
而现在,全套的t300级别技术资料,就静静地躺在他的“脑海”里,等待着被“解压”和“释放”。
“t300……原丝是关键啊……”白杨喃喃自语,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桌面,大脑已经开始高速运转。
是采用聚丙烯腈(pAn)基原丝,还是沥青基原丝?
pAn基性能更好,但工艺更复杂,对原料纯度要求极高。
国内的丙烯腈单体生产水平怎么样?
聚合工艺过不过关?
纺丝设备有没有?
还有碳化炉,高温碳化需要上千度甚至两千度以上的高温,炉膛材质、温度控制精度、气氛保护……这些都是硬骨头。
表面处理和上浆技术,更是直接影响到碳纤维与树脂基体的结合性能,决定了复合材料的最终性能。
一个个技术难题,如同连绵的山脉,横亘在眼前。
但白杨此刻非但没有畏惧,反而充满了前所未有的斗志。
有了完整的技术资料,就相当于有了详细的地图和攻略。
虽然前路依旧坎坷,需要大量的投入和艰苦的攻关,但终点是明确的,方向是清晰的!
“看来,休息是泡汤了……”白杨苦笑着摇摇头,眼神却锐利如鹰隼。
激光雷达的报告只是第一步,碳纤维的攻关,将是另一场硬仗。
而且,这场仗,可能比激光雷达更加艰难,因为它触及的,是更基础的材料科学和化学工程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