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鸟2023 作品

第394章 完全有可能实现出来的!

会议室里的气氛在郑部长和石振宏做出决定后达到了顶点。

 

那份厚厚的报告,此刻仿佛承载了千钧之重,不再仅仅是一份技术构想,而是未来海军能否挺直腰杆、走向大洋的希望所在。

 

郑部长合上报告,眼中仍带着未散去的震撼:“老周,这份东西的意义,不用我多说了。这件事,必须争分夺秒!立刻向上汇报,同时……人才!我们需要最顶尖的人才来评估、来理解这份报告。”

 

“你那边,尽快把相关专业的专家召集起来,让他们先期研究这份报告的可行性。我立刻联系科学院和相关部委,协调人手!”

 

石振宏也在一旁用力地点着头:“没错!这是我们海军盼了几十年的东西!别说可行性,就是有百分之一的希望,我们也要用尽百分之百的力气去争取!老周,需要海军这边怎么配合,尽管开口!”

 

他看向那份报告的眼神充满了复杂的情感,那是老兵对强大海疆的渴望,是过去无数艰难岁月的沉积,在这一刻被白杨笔下的蓝图彻底点燃。

 

周部长深吸一口气:“好!我这就安排。报告的正式汇报材料,让秘书科连夜起草,务必精炼准确,突出重点和意义。”

 

“专家组方面,我马上联系机械院、船舶工业口,还有电子口,特别是雷达和火控系统方面的专家,让他们尽快赶到京城。”

 

“还有航发!这份报告里的动力系统也很关键,虽然白杨之前搞过‘截-3’的发动机,但这毕竟是船用燃气轮机,区别很大,需要请相关的专家来论证。”

 

他拿起内线电话,语气严肃而急促地向下属布置任务。

 

宽敞的办公室里,瞬间充满了紧张而高效的氛围。

 

郑部长和石振宏也各自忙碌起来,他们知道,这份报告的出现,必将引发一场震动。

 

而他们的任务,就是为这场即将到来的技术革命,铺平道路。

 

在布置完初步任务后,周部长的目光落在了周培明身上。

 

周培明一直坐在一旁,虽然没有参与激烈的讨论,但他的眼神却异常明亮,对白杨的能力,他有着比在场任何人都要深刻的认识。

 

“老周,”周部长开口道:“计算机这块儿,白杨的报告里提到了非常先进的作战指挥系统和火控系统,对计算机的算力和可靠性要求极高。”

 

“特别是相控阵雷达的数据处理,更是个庞大的工程。你的研究所,是主力中的主力,需要提前做好准备。”

 

周培明点了点头:“放心吧,老周。白杨那小子的本事,我再清楚不过了。他的报告里提到的计算需求,虽然现在看来是天文数字,但有了他提出的新的核心架构,我们正在进行突破性的研究。”

 

“我相信,只要国家有需求,我们一定能跟上!等专家组过来,我也会把我们在高性能计算领域最新的进展向他们介绍。”

 

他停顿了一下:“这份报告,不仅仅是海军的未来,它涉及的技术,将会带动国内整个工业体系和科研体系的全面升级。材料、电子、机械、动力、控制……几乎无所不包。这是个前所未有的巨大工程,但也是个前所未有的机遇!”

 

郑部长和石振宏听着周培明的话,心中更加笃定。

 

是啊,这不只是造一艘船,这是在搭建一个完整的技术体系,一个足以支撑走向深蓝的技术底座。

 

周部长的秘书匆匆走了进来,手里拿着一份拟好的文件。

 

“部长,汇报材料已经拟好了,请您审阅。”

 

“送进来。”周部长接过文件,快速浏览。

 

郑部长和石振宏也凑过来看。

 

文件言简意赅,开篇便点明了白杨的身份和这份报告的核心内容——关于研制六七千吨级、具备区域防空和远洋作战能力的导弹驱逐舰的初步构想与立项建议。

 

随后列举了报告中的关键技术指标,并强调了这些技术一旦实现对海军和国家安全的重大意义。

 

最后,建议立即启动项目的论证和预研工作,并由国家层面统筹协调相关部委和科研单位的力量。

 

三人一致认为这份汇报材料准确有力,足以引起最高层的足够重视。

 

“好,这份材料立刻用最快的速度送上去!”郑部长斩钉截铁地说道。

 

“是!”秘书领命而去。

 

紧接着,周部长又布置了召集专家组的工作,以及通知白杨研究所的事宜。

 

他让秘书直接给白杨打了电话,简单说明了情况,告知他明天会有各部委和科学院的专家,前往他的研究所进行技术论证和交流。

 

……

 

研究所办公室。

 

白杨坐在办公室里,他手中正拿着一份技术资料,关于一种新型复合材料的性能测试数据。

 

电话铃响了。

 

助理小李接起电话,听了几句后,脸色变得严肃起来,随后又带着一丝难以置信的兴奋。

 

“所长,是第一机部周部长办公室打来的!”小李放下电话,激动得声音都有些颤抖,“他们说,您的那份关于新驱逐舰的报告,引起了高层的高度重视!郑部长和石副部长看了报告后,非常重视,已经决定立刻向上汇报。”

 

“而且,周部长那边正召集各个领域的专家,明天要来我们研究所,专门听取您的汇报,进行技术论证!”

 

白杨听完,只是轻轻点了点头,脸上没有任何意外的表情。

 

“嗯,我知道了。”他平淡地应了一句。

 

小李瞪大了眼睛,看着白杨这副波澜不惊的样子,感觉自家所长的心脏绝对是合金做的。

 

这可是石破天惊的大事啊!

 

能让郑部长和石副部长看了都眼眶发红,能让第一机部连夜召集全国顶尖专家,这得是多大的认可和重视?

 

换了别人,怕是早激动得跳起来了。

 

“所长……您真的一点都不激动吗?”小李忍不住问道,“那可是……如果项目通过了,那咱们可是为海军造最先进的军舰啊!”

 

“如果能实现,那咱们海军就能拥有区域防空能力,能走向远洋!这是所有海军人的梦想啊!”

 

白杨放下了手中的资料,走到窗边,目光投向远方。

 

“激动?”他轻声说,“当然激动。”

 

他转过身,看向小李,眼神温和:“但这还只是一个开始,小李。报告被认可,只是第一步。接下来,是漫长而艰苦的论证、立项、预研、攻关、建造、试验……。”

 

“这份报告里描绘的东西,对我们国家目前的工业基础和技术水平来说,很多都是全新的领域,甚至是我们过去想都不敢想的。”

 

他的笑容带着一丝深意:“所以,现在激动还太早。我们需要做的,是脚踏实地,把报告里的每一行字,都变成现实。”

 

小李听着白杨的话,慢慢平复了激动的心情。

 

是啊,所长总是这样,看似年轻,却比谁都看得远,想得深。

 

他从不空谈理想,只专注于如何把理想变成现实。

 

“可是所长,”小李犹豫了一下,还是问出了心中最大的疑问:“报告里的那些技术……相控阵雷达、大型燃气轮机、区域防空体系……这些东西,咱们真的能自己搞出来吗?别说现在,就是全世界,能完全掌握这些技术的国家也屈指可数啊!”

 

白杨看着小李,没有直接回答“能”或“不能”。

 

他没有说话。

 

但这个笑容本身,就是最好的回答。

 

小李看着白杨的笑容,心里那些忐忑和怀疑竟然奇迹般地消失了。

 

是啊,眼前这位,是搞出了超高频雷达,是主持研制了比肩世界先进水平的“截-3”飞机和发动机,是提出了让国家计算机事业跨越式发展核心架构的男人。

 

在他这里,似乎就没有“不可能”这三个字。

 

他深吸一口气,眼神变得坚定:“所长,我明白了!我这就去准备明天会议室的布置,把咱们研究所最新的技术资料都整理出来,随时供专家们查阅!”

 

“去吧。”白杨赞许地点了点头。

 

小李转身出去,脚步匆匆,带着一股干劲。

 

白杨又转回窗边,再次望向远方。

 

052d,这不仅仅是一个型号,这是一个时代的开端,一个国家崛起的象征。

 

这条路,注定艰辛,但他,已经做好了准备。

 

……

 

第二天,京城清晨的阳光透过薄雾洒下,给这座城市镀上了一层温柔的光晕。

 

白杨研究所的门口,三辆墨绿色的中巴车缓缓停稳。

 

车门打开,下来了一批又一批衣着朴素,但气质不凡的人。

 

他们是来自各个部委、科学院、工业部门的顶尖专家,是共和国最宝贵的智力财富。

 

人数足足有五六十号,比上次去计算机研究所论证第四代计算机的人员规模还要庞大。

 

这足以显示出这份《关于研制“052d型导弹驱逐舰”的初步构想与项目立项建议书》所涉及领域的广泛性和在国家战略层面的重要性。

 

船舶设计领域的泰斗、动力系统领域的权威、电子信息领域的院士、材料科学的领军人物、自动化控制的专家……

 

他们有的头发花白,目光锐利;

 

有的正值壮年,眼神中充满了探究和求知欲。

 

周部长作为第一机部部长,也是这次论证牵头部门的代表,走在前面,与研究所门口迎接的白杨握了握手。

 

“白杨同志,麻烦你了。”周部长语气温和,但眼神中带着一丝掩饰不住的激动。

 

“周部长客气,这是我的职责。”白杨神色如常,谦逊地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