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3章 汽车布局!(第2页)

……

与此同时,在距离四九城数百公里之外的华东某省,一座老旧的汽车制造厂内,一场关于未来的变革,也正在悄然酝酿。

这家名为“华东汽车制造厂”的国营企业,前身是一家修配厂,后来在国家“大干快上”的号召下,勉强具备了生产简易卡车的能力。

然而,由于技术落后,设备陈旧,管理粗放,生产出来的卡车不仅油耗高,故障率也居高不下,市场竞争力极其有限。

厂里效益连年下滑,工人们的工资也常常发不全,士气低迷。

厂长名叫李国强,今年四十七岁,国字脸,身体壮实,头发梳得一丝不苟,虽然脸上带着岁月的风霜,但眼中依然闪烁着一股不甘和倔强。

他出身贫苦,靠着一股子拼劲和对技术的钻研,从一名普通工人一步步走上厂长岗位。

他对汽车有着一种近乎痴迷的热爱,也深知自家工厂的困境。

李国强常常在深夜里,一个人坐在办公室里,看着墙上那张已经发黄的全国汽车工业布局图,眉头紧锁。

他梦想着有一天,华东厂也能生产出像国外那样漂亮、耐用的轿车,让老百姓也能开上自己的车。

然而,现实的差距,却让他感到绝望。

就在几天前,一纸文件发到了华东汽车制造厂,文件内容不多,但字字千钧。

那是关于“汽车工业发展领导小组”成立的通知,以及一份名为《汽车工业发展战略报告》的简要摘录。

李国强当时拿到文件时,并没有抱太大希望。

这些年,各种“指示”和“号召”他见得多了,大多是雷声大雨点小。

他只是草草地翻阅了一下,直到他看到了报告中关于“引进消化吸收世界最先进汽车技术,打造世界领先汽车工业体系”的字眼,以及后面附带的几张模糊的、像是未来汽车概念图的草稿。

他猛地坐直了身体,戴上老花镜,仔仔细细地阅读起来。

当他看到报告中提及的“精益生产”、“全面质量管理”、“模块化设计”、“高强度钢应用”等一系列闻所未闻的词汇时,他的心跳开始加速。

更让他震惊的是,报告中还提到了一项名为“丰田系列全套技术”的引进计划,虽然没有具体展开,但仅仅是“全套技术”四个字,就足以让他这个在汽车行业摸爬滚打了几十年的人,感到窒息般的震撼。

“丰田……那可是世界顶级的汽车制造商啊!”李国强喃喃自语,他知道这个名字,但从未想过有朝一日,工厂能与这样的巨头扯上关系,更别说引进他们的“全套技术”了。

他连夜将这份文件带回了家,关上门,打开台灯,开始逐字逐句地研读。

他虽然文化程度不高,但对技术有着超乎寻常的敏感和理解力。

当他看到报告中关于未来产品线的规划时,从经济型轿车到高端轿车,从轻型商用车到重型卡车,甚至还有新能源汽车的初步设想,李国强激动得全身颤抖。

他仿佛看到了一幅宏伟的画卷在眼前徐徐展开,那不仅仅是汽车,那是国家的希望,是人民的梦想!

他知道,这意味着国家要动真格的了!

而且,这份技术,这份规划,是如此的超前,如此的详尽。

“这……这简直是天赐良机啊!”李国强猛地一拍桌子,发出了一声巨响,吓得正在熟睡的妻子都翻了个身。

他兴奋得一夜未眠,脑海中不断回荡着报告中的内容。

他想到了厂里那些老旧的设备,想到了那些技术瓶颈,想到了工人们期盼的眼神。

他知道,如果这份技术真的能落实到他们厂,那华东厂都将迎来翻天覆地的变化!

第二天一早,李国强顶着两个黑眼圈,但精神却异常亢奋地来到了厂里。

他立刻召集了厂里的几位副厂长和总工程师,将那份文件郑重地摆在他们面前。

“同志们,都看看这份文件!”李国强声音洪亮,带着一股前所未有的激情,“这是下发的最新的指示,也是我们华东厂的未来!”

几位厂领导和总工程师们接过文件,开始传阅。

起初他们也和李国强一样,带着几分怀疑和麻木。

然而,随着他们深入阅读,脸上的表情也逐渐变得凝重,最后是震惊和狂喜。

“厂长!这……这报告里说的都是真的吗?丰田的全套技术?精益生产?模块化设计?”总工程师老王激动得声音都有些颤抖,他也是个技术痴,对国际汽车工业的先进技术一直心怀向往,但苦于没有接触的渠道。

李国强重重地点了点头:“是真的!而且,这份报告是由汽车工业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兼总工程师白杨同志亲自撰写和推动的!”

“白杨同志,你们可能不熟悉,但他在计算机和军工领域,可是个了不得的天才!他既然敢这么说,那就一定有十足的把握!”

他站起身,走到办公室的窗边,看着厂区里那些忙碌而又带着几分疲惫的工人,眼中充满了希望。

“同志们,我们华东厂,虽然现在落后,但我们有基础,有工人!”李国强转过身,目光扫过在场的每一个人:“现在,这么好的机会摆在了我们面前,我们绝不能辜负!从今天起,我们厂的目标,不再是生产勉强能跑的卡车,而是要生产出世界一流的轿车和商用车!”

“这套技术,我们必须吃透,必须消化,必须吸收,最终要创新出我们自己的东西!”他握紧了拳头,语气坚定,“从现在开始,全厂上下,都要围绕这个目标,全力以赴!所有技术人员,都要把这份报告,把里面的每一个字,每一个概念,都给我嚼烂了,吃透了!”

李国强的话,像一道闪电,瞬间点燃了在场所有人的激情。

他们都是在汽车行业摸爬滚打了几十年的人,深知中国汽车工业的落后和困境,也深知这份报告所带来的巨大希望。

“厂长!我们听您的!我们一定努力学习,努力钻研,把这套技术吃透!”老王第一个表态,眼中充满了前所未有的斗志。

其他领导和工程师们也纷纷响应,办公室里充满了激昂的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