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鸟2023 作品

第419章 这句话,重逾千钧

电话那头的忙音在耳畔回荡,小王的心却久久无法平静。

白杨总工程师那温和却充满力量的话语,如同定海神针般,让他原本就坚定的信念,变得更加不可动摇。

“国家需要你这样的年轻人……”

这句话,重逾千钧。

它不仅仅是对他能力的肯定,更是对他未来道路的指引。

他知道,白总工程师不仅仅是为他扫清了障碍,更是为他打开了一扇通往更高、更广阔舞台的大门。

而他能做的,就是在这条路上,全力以赴,不负所托。

他放下手机,重新坐回办公桌前。

窗外的夜色已深,但办公室内的灯火却依旧通明。

他拿起笔,重新审视着桌上的项目资料。

之前,他只是在修正刘强留下的粗糙痕迹,现在,他要做的,是彻底的重构与升华。

刘强对核心精髓的理解偏差,在小王眼中,简直是触目惊心。

那些看似无关紧要的细节,实则牵一发而动全身。

他开始在草稿纸上飞速地勾勒着新的设计图,每一个线条,每一个标注,都承载着他对项目更深层次的理解和更具前瞻性的构想。

他要将这个项目,从一个“能用”的阶段,提升到一个“卓越”的层次。

时间在笔尖的沙沙声中流逝。

当第一缕晨曦透过窗户,洒落在他的办公桌上时,小王才抬起头,揉了揉有些酸涩的眼睛。

一夜未眠,但他却感到前所未有的清醒和充实。

桌上堆满了草稿纸,密密麻麻的公式和图表,是他这一夜的成果。

他拿起电话,拨通了人事部的号码。

“我是小王,主管工程师小王。我需要一份全所技术人员的详细资料,特别是那些在基层分所,或者长期没有得到重用,但有实际贡献的技术人员的资料。”小王的声音沉稳而有力。

电话那头的人事部负责人一愣,随即立刻反应过来,语气恭敬地说道:“好的,小王工程师!我立刻为您准备!”

接下来的几天,xx研究所的气氛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张建国所长雷厉风行,亲自主持了多场会议,强调人才的重要性,并公开宣布了多项改革措施。

他撤销了一些长期占着茅坑不拉屎的闲职,将一些重要岗位重新分配给有能力有担当的年轻人。

整个研究所,仿佛被注入了一股新的活力。

许多原本死气沉沉的部门,也开始焕发出新的生机。

而小王,则成为了研究所里最受关注的人物。

他每天都忙碌在办公室和实验室之间,全身心地投入到他的项目中。

他亲自面试每一位申请加入他团队的技术员,不看资历,不看背景,只看能力和对科研的热情。

他从偏远分所调来了几位与他一同奋斗过的老同事,他们能力出众,但之前一直被埋没。

小王给了他们最好的待遇,最好的平台,让他们能够尽情施展自己的才华。

其中,最让小王感到惊喜的,是来自西北分所的李明。

李明比小王大几岁,是计算机专业的顶尖人才,对算法和数据结构有着异于常人的天赋。

在那个偏远分所,李明被安排去维护老旧的设备,一身才华无处施展。

当小王打通电话,邀请他加入自己的团队时,李明在电话那头沉默了许久,最终,声音带着一丝颤抖地说道:“王哥,你……你真的给我这个机会?”

小王坚定地回答:“老李,不是我给你机会,是你值得这个机会。国家需要你。”

李明连夜收拾行李,第二天就出现在了小王的办公室门口。

他眼中闪烁着久违的光芒,那是对科研的渴望,也是对未来的憧憬。

同时,小王也从研究所内部发掘了一些被压制,但有真才实学的年轻人。

比如,材料学专业的周晓,一个沉默寡言但实验操作极其精准的姑娘;

还有机械设计专业的陈刚,他总能提出一些天马行空却又切实可行的方案。

他甚至大胆地从外面招聘了一些顶尖的大学毕业生,他们虽然缺乏经验,但拥有最新的知识和无限的潜力。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一位名叫林瑶的女孩,她是燕京大学物理系的高材生,对量子计算有着浓厚的兴趣和独到的见解。

当小王通过层层筛选,最终面试林瑶时,她那双清澈而充满求知欲的眼睛,以及对项目核心理论的深刻理解,让小王毫不犹豫地拍板录用。

“小王工程师,您真的要招一个刚毕业的大学生来做核心成员吗?”人事部负责人有些迟疑地问道。

小王平静地回答:“能力,是唯一的标准。她虽然年轻,但她的理论基础和创新思维,是研究所里许多老专家都无法比拟的。”

很快,一支由十余名精兵强将组成的科研团队,在小王的带领下,正式成立了。

这支团队,平均年龄不到三十岁,充满了朝气和活力。

他们没有复杂的派系斗争,没有论资排辈的陋习,只有对科研的纯粹热爱和对成功的渴望。

小王将项目重新规划,细化了每一个环节,并根据团队成员的特长,合理分配了任务。

他每天都和团队成员一起,泡在实验室里,亲自指导,亲自参与,解决一个又一个技术难题。

他的专业能力和领导才能,很快就赢得了团队成员的认可和尊敬。

大家发现,小王不仅仅是白杨总工程师看重的人,他本身就是一位顶尖的科研人才。

他总能在关键时刻,以一种看似简单却又直指核心的方式,解决困扰大家许久的问题。

“小王工程师,这个数据模型,我们反复推导了三天,总是无法达到预期精度。”李明皱着眉头,指着屏幕上的复杂曲线。

小王走过去,看了一眼,沉思片刻,拿起笔在白板上飞速地写下几个公式,然后又画了一个简洁的流程图。

“李哥,你把这个参数的权重再提高百分之三,然后在这个环节,引入一个自适应修正算法。”小王指着图中的一个关键点,“我们之前忽略了环境因素对数据采集的微弱干扰,虽然看似微不足道,但在高精度计算中,会产生累积误差。”

李明眼睛一亮,立刻按照小王说的去修改。

半小时后,屏幕上的曲线完美地吻合了预期。

“小王工程师,您真是神了!”李明由衷地赞叹道。

小王只是笑了笑:“细节决定成败。科研容不得半点马虎。”

在小王的带领下,xx项目进展神速。

仅仅一个月的时间,他们就攻克了几个困扰已久的瓶颈问题,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这些进展,让张建国所长欣喜若狂。

他知道,小王没有让他失望,更没有让部里失望。

张建国亲自向赵部长汇报了xx项目的进展情况。

赵部长听完汇报后,龙颜大悦,对小王和他的团队赞不绝口。

……

时间如白驹过隙,转眼间,深秋的寒意已被冬日的暖阳取代,空气中弥漫着即将过年的喜悦与忙碌。

又是一年过去,研究所的各项工作也即将进入收尾阶段。

这天上午,白杨总工程师的办公室里,助理小李正襟危坐,手中拿着一份厚厚的文件,额头上渗出了细密的汗珠。

他是今年才被调到白杨身边担任助理的,虽然出身名校,能力出众,但在白杨这位年轻的总工程师面前,他总感觉自己还有很多东西需要学习。

尤其是白杨总工程师那雷厉风行的作风和高深莫测的思维,常常让他这个新助理感到压力山大。

“白所,这是各部门递交上来的年终奖分配方案,以及今年的财务报表,请您过目签字。”小李小心翼翼地将文件递到白杨的办公桌上。

白杨抬起头,从电脑屏幕前移开目光,接过文件。他随手翻开第一页,目光落在年终奖的分配明细上。

小李站在一旁,心里七上八下。

他知道,年终奖是研究所每年最敏感的话题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