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鸟2023 作品

第437章 成本可以降低到两千三百块钱(第2页)

这种一个电话直接邀约的方式,显得有些……随意,但又透着一股不容置疑的自信。

更让他感到困惑的是接下来的话。

秘书清了清嗓子,一字一句地转述道:“邀请的事由是……‘共同商讨一项关乎国家未来公共通讯体系建设的重大事宜’。”

“什么?”

罗为民几乎以为自己听错了。

他下意识地重复了一遍那个关键词:“……公共通讯体系建设?”

“是的,部长。对方原话就是这么说的。”秘书肯定地答道。

罗为民彻底愣住了。

他缓缓地摘下老花镜,身体向后靠在宽大的椅背上,目光有些发直。

大脑一时间有些宕机。

一个研究飞机大炮、军舰导弹的顶级军工研究所,要找他这个邮电部长,商讨“公共通讯”?

这是何等的风马牛不相及!

公共通讯,那是他的地盘,是他最熟悉的领域。

是他墙上这张图所代表的一切——是邮递员的绿色自行车,是电报大楼里清脆的滴答声,是千家万户里那根连接着外界的黑色电话线。

难道……他们觉得我这个邮电部长干得不好,要来指导工作?

这个荒唐的念头一闪而过,立刻就被他自己否定了。

研究所的级别再高,也没有权力干涉他们邮电部的内部事务。

那……到底是为了什么?

“未来”的公共通讯体系?

罗为民的目光,不由自主地又落在了墙上那张巨大的《全国邮电干线图》上。

那一条条红色的邮路,蓝色的电缆,在他眼中是如此的坚实,如此的清晰。

它们就像这个国家的血管和神经,将四面八方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他毕生的心血,都倾注在这张网上。他所构想的“未来”,就是让这张网变得更密、更粗、更通畅。

可开拓研究所口中的“未来”,会是什么样子?

罗为民想不出来。

他的想象力,被那纵横交错的铜缆和电线杆牢牢地束缚在了大地上。

他无法想象,一种脱离了这些实体线路的“公共通讯”,会是何种形态。

难道是……像广播一样,用无线电波传递语音?

可那怎么实现点对点的私密通话?

全世界都没有这样的技术啊!

那不成了一个巨大的公共聊天室了吗?

而且信号的覆盖、干扰、稳定性和容量,都是天方夜谭一样的问题。

一种强烈的好奇心,混合着一丝身为行业权威被“冒犯”的困惑,以及对那个神秘研究所的敬畏,交织在罗为民的心头。

他沉默了良久。

办公室里,只听得见老式挂钟沉稳的滴答声。

秘书大气都不敢出,举着电话听筒的手臂已经有些发酸。

终于,罗为民重新坐直了身体。

他的眼神变得锐利起来,透着一股属于部级领导的决断力。

不管对方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他都必须去会一会。

这个邀请,他不能拒绝,也无法拒绝。

“告诉他们,”罗为民的声音低沉而有力,“邮电部罗为民,明天上午十点,准时到访。”

“是!”秘书如蒙大赦,立刻对着话筒回话。

挂断电话后,罗为民站起身,走到那面巨大的地图前,久久地凝视着。

……

第二天上午九点半,一辆黑色的伏尔加轿车,平稳地驶入了京城西郊的区域。

车窗外的景象,逐渐从城市的喧嚣繁华,变得宁静而开阔。

道路两旁的白杨树高大挺拔,远处是连绵的西山轮廓。

罗为民坐在后座,闭目养神,内心却远不如表面那么平静。

他想了一整晚,也没能想明白,开拓研究所的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

车子在一个毫不起眼的路口拐了个弯,驶向一条看起来普普通通的道路。

但罗为民敏锐地注意到,从这个路口开始,路边的行人就消失了,偶尔出现的,也是穿着制服、神情警惕的哨兵。

空气中,弥漫开一种无形的、肃杀的威严。

很快,车子停在了一扇厚重的铁门前。

门口没有悬挂任何招牌,只有两名荷枪实弹的卫兵,站得如松柏般笔直。

罗为民的秘书下车,上前递交了证件和昨日约定的拜访信息。

卫兵仔细核对后,打了一个内部电话进行确认。

“咔嚓。”

厚重的铁门缓缓向两侧滑开,露出了里面的景象。

伏尔加轿车缓缓驶入。

罗为民透过车窗向外看去,眼中闪过一丝惊讶。

他本以为,这样一个顶级军工单位内部,会是厂房林立、戒备森严的景象。

但映入眼帘的,却是一个宛如大学校园般的巨大园区。

绿草如茵,林荫夹道,一栋栋风格简洁的灰白色科研楼错落有致地分布其间。

这里没有军港的铁血,也没有工厂的喧嚣,只有鸟鸣和风声,宁静得让人心安。

然而,在这份宁静之下,罗为民却能清晰地感受到那种无处不在的、严格到骨子里的秩序感。

每一个路口都有监控探头——这在1979年绝对是稀罕物。

园区里行走的科研人员,个个步履匆匆,神情专注,胸前都挂着不同颜色的身份牌。

他的车,并没有被允许直接开到主楼下。

在一个指定的停车场停下后,一名穿着研究所内部安保制服的年轻军官,已经等候在那里。

“罗部长,您好。我是所长助理,奉命在此迎接您。”李卫国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不卑不亢。

“你好,李助理。”罗为民点点头,走下车。

“按照规定,进入核心办公区,需要进行安全检查,并暂时寄存您随身携带的公文包和通讯设备。请您谅解。”李卫国的话语很客气,但语气却不容置疑。

罗为民心中一凛。

他知道这是规矩。

他自己也是从保密单位出来的,深知其中的重要性。

他坦然地将自己的公文包交给了秘书,让他和司机在指定区域等候。

接下来,他被李卫国引领着,通过了一道又一道的安检门。

从金属探测,到身份牌的反复核验,再到最后进入主楼时,由两名表情严肃的警卫进行的贴身检查。

整个过程,严密得滴水不漏。

罗为民的内心,愈发感到震撼。

他去过不少保密级别很高的单位,但像研究所这样,将安保措施执行到如此极致的,还是头一次见到。

这让他对即将见到的那位“白所长”,以及他口中所谓的“重大事宜”,产生了更加浓厚的好奇和敬畏。

终于,李卫国将他带到了主楼三楼一间办公室的门前。

办公室的门牌上,只写着三个字——“所长室”。

李卫国轻轻敲了敲门。

“请进。”

一个年轻而沉稳的声音从里面传了出来。

李卫国推开门,做了一个“请”的手势:“罗部长,我们所长在等您。”

罗为民深吸一口气,迈步走了进去。

办公室很宽敞,布置却极为简洁。

一张巨大的办公桌,一组待客的沙发,还有一个巨大书架,上面摆满了各种语言的专业书籍和技术资料。

一个年轻人,正从办公桌后站起身来。

他穿着一身干净的白大褂,身形挺拔,面容俊朗,眼神深邃而平静。

看起来,最多……也就三十岁左右的样子。

罗为民的脚步,有那么一瞬间的凝滞。

他设想过无数种“白所长”的形象——或许是一位头发花白的功勋元老,或许是一位不苟言笑的中年专家。

他唯独没有想到,执掌着这个国之重器孵化基地的,竟然会是如此年轻的一个人!

“罗部长,欢迎您的到来。”白杨微笑着伸出手,主动迎了上来,“我是白杨。”

“白……白所长,你好。”罗为民迅速调整好自己的情绪,与他握了握手。

白杨的手温暖而有力,他的笑容和煦,眼神却带着一种洞悉一切的穿透力,让罗为民感觉自己所有的疑惑和揣测,都在对方面前无所遁形。

“请坐。”白杨将他引到沙发区,亲自为他倒了一杯热茶。

没有过多的寒暄,在罗为民坐定之后,白杨便开门见山地进入了主题。

“罗部长,冒昧地邀请您过来,是有一件关乎国计民生的大事,需要得到您和邮电部的鼎力支持。”

来了。

罗为民端起茶杯,不动声色地说道:“白所长但说无妨。只要是国家需要,我们邮电部义不容辞。”

白杨微微一笑,他没有从口袋里掏出图纸,也没有拿出一份厚厚的报告。

他只是用一种陈述事实的语气,平静地说道:

“我们研究所,研发出了一种全新的个人无线通讯终端。为了让这种终端能够投入使用,服务于人民,我们需要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一个全新的移动通讯网络。”

“为此,我希望邮电部能够配合我们,在第一阶段,于京城、沪市、羊城这三座核心城市,选择合适的制高点,帮助我们修建一批专用的……信号基站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