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鸟2023 作品

第442章 小灵通的影响力!

在小林的陪同下,他离开了这个依旧灯火通明、电话铃声不断的指挥部。

车子行驶在寂静的长安街上,窗外的夜色深沉如墨,偶有几盏路灯,将拉长的树影投在地面。

白杨靠在后座上,闭目养神,脑海里却在飞速地复盘和推演。

五十万台的销量,既在他的意料之中,又在他的意料之外。

意料之中的是这个结果,他早就通过对时代的分析,预见到了这股被压抑的购买力一旦爆发,将是何等恐怖。

意料之外的,是这个结果来得太快,太猛烈,几乎没有给市场留下任何缓冲的余地。

原计划中,七十万台库存,足以支撑国内和香江市场半个月到一个月的销售。

这样,他就有充足的时间,从容地提升产能,优化供应链。

但现在,一天之内,库存就只剩下了二十万台。

香江那边,娄广成肯定已经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了。

而国内,明天一早,各大营业厅门口的人潮,只会比今天更加汹涌。

剩下的二十万台,可能连明天一天都撑不住。

一旦断货,之前公告里“货源充足”的承诺就会变成一句空话,不仅会严重打击邮电部的公信力,更会催生出更加疯狂的黑市炒作。

到时候,一台小灵通的价格被炒到上万,甚至更高,都不是没有可能。

必须立刻、马上、用尽一切办法,将产能提上去!

车子平稳地驶入研究所的大门,研究所里同样是一片灯火通明。

当白杨的车停在办公楼下时,许多人从窗户里探出头来。

“所长回来了!”

“白所长!”

不知是谁先喊了一声,紧接着,楼道里响起了密集的脚步声。

白杨刚下车,就被一群激动的科研人员团团围住。

“所长,怎么样了?卖得怎么样?”

“听说沪市那边都打起来了,是真的吗?”

看着一张张既紧张又期待的脸,白杨的脸上露出了发自内心的笑容。

这些才是真正的幕后英雄,是他最坚实的后盾。

“同志们,”他提高了声调,“我向大家宣布一个好消息!”

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

“截止到今天下午六点,我们在京城、沪市、羊城三地,以及香江,总共销售小灵通,五十万台!回笼资金,超过二十亿人民币!”

“轰——!”

人群瞬间就炸了锅!

“我的天!五十万台!”

“二十亿!一天二十个亿啊!”

欢呼声、尖叫声、口哨声响彻夜空,许多老研究员激动得热泪盈眶,相互拥抱着,又蹦又跳,像一群孩子。

白杨微笑着看着这一切,直到一个熟悉的身影从人群后方挤了过来。

“白所!”

来人正是计算机研究所的所长,周培明院士。

他显然也是一直在等消息,花白的头发有些凌乱,脸上满是焦急和期待。

“周老,您怎么来了?”白杨迎了上去。

“我能不来吗?我坐不住啊!”周培明抓住白杨的胳膊,上下打量着他,见他神色沉稳,才松了口气,“我听说了,大获全胜!你小子,又创造了一个奇迹!”

“侥幸而已。”白杨谦虚道,“周老,我们去办公室谈。”

“好!”

走进所长办公室,白杨给周培明倒了杯热茶,自己则走到了墙边的生产调度板前。

上面用不同颜色的图钉,标注着各个配套工厂的生产状态和物料储备情况。

周培明喝了口茶,也跟了过来,看着调度板,神情凝重地问:“情况……是不是比预想的更严峻?”

他也是搞了一辈子工业和科研的人,从那惊人的销售数字背后,他看到的不是荣耀,而是巨大的产能压力。

“您说对了。”白杨拿起一支红笔,在代表总库存的数字“700000”上,用力地划了一道横线,然后在旁边写下了一个新的数字——“200000”。

“只剩二十万台了。”白杨的声音沉了下来,“按照今天的势头,这二十万台,明天中午之前,就会被彻底清空。从明天下午开始,我们就会面临全国范围内的断货。”

周培明的脸色也变得无比严肃:“我今天去几个厂子转了转,生产线已经是三班倒,连轴转了,工人们眼睛都熬红了。目前所有配套工厂加起来,极限日产量,大概在一万八千台左右。这已经是咬着牙才能达到的数字了。”

一天一万八,对比一天五十万的销售量,简直是杯水车薪。

“不够,远远不够。”白杨摇了摇头,目光锐利如刀,“一万八的产量,连给市场塞牙缝都不够。我们必须在最短的时间内,把日产量提升到一个全新的量级。”

“你的目标是多少?”周培明沉声问道。

白杨伸出五根手指。

“五万台?”周培明倒吸一口凉气,“小白,这……这不可能!这几乎是现有产能的三倍!设备、工人、原料、品控……每一个环节都要推倒重来,这根本不是短时间能完成的!”

“我知道很难,但必须做到。”白杨转过身,看着周培明,眼神里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定,“周老,这不是一道选择题,是一道必答题。市场不会给我们慢慢准备的时间。我们现在,就是在和时间赛跑。”

他走到办公桌后,拿起电话,直接拨通了一机部周部长的办公室专线。

电话几乎是秒接。

“喂?白所长?”周部长显然也一直守在电话旁。

“周部长,是我,白杨。”白杨开门见山,“我需要您的帮助。我计划在一周之内,将小灵通的日产量,从现在的一万八千台,提升到五万台。为此,我需要一机部下属所有相关工厂的全力配合。”

电话那头的周部长沉默了足足有五秒钟,显然也被这个数字给吓到了。

“白所长,你……你说的是日产五万台?”

“对,日产五万。”白杨的语气斩钉截铁,“我知道这个目标的难度。所以我需要您动用行政力量,帮我协调三件事。”

“第一,立刻从各大机床厂抽调最有经验的老师傅和技术员,组成技术攻关小组,进驻我们的核心生产线,现场解决设备磨合与效率问题。”

“第二,以一机部的名义下发文件,要求所有配套元器件工厂,将产能优先、无限量地供应给我们,原料不足的,部里出面从全国调配。”

“第三,我需要再建两条全新的总装生产线,地点就在710所旁边的预留空地上,我希望明天天亮之前,工程队和建筑材料就能进场!”

周部长听着白杨一条条清晰而又霸道的要求,非但没有觉得被冒犯,反而感到一股热血直冲头顶。

这才是干事业的样子!

“好!”周部长大吼一声,“白所长你放心!别说三件事,就是三十件,我们一机部也给你办了!我现在就开会,连夜部署!明天一早,你保证能看到人,看到文件,看到工程队!”

“谢谢部长。”

挂断电话,白杨没有停歇,又立刻拨给了化学工业部的苏国立部长,要求协调生产外壳所需的特种工程塑料。

接着,是负责调配稀有金属的部门……

一个又一个电话打了出去,一道又一道指令清晰地发出。

周培明站在一旁,看着眼前这个沉稳调度着庞大工业机器的年轻人,心中震撼无以复加。

他仿佛看到的不是一个二十九岁的研究所所长,而是一位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三军统帅。

那股名为“魄力”的东西,在白杨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或许,日产五万,这个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在他手里,真的能变成现实。

---

香江,中环。

夜幕下的维多利亚港,灯火璀璨,宛如一条倾倒在人间的银河。

广成集团总部大厦的顶层,巨大的落地窗前,娄广成手持一杯红酒,静静地俯瞰着这座不夜城的繁华。

雪茄在水晶烟灰缸里积了长长的一段灰,他却浑然不觉。

他的心情,就像窗外的维港夜色,一半是璀璨的火焰,一半是深沉的大海。

桌面上,摊着一份份从全港各大销售点传真回来的报表,每一个数字都像是滚烫的烙印,刺激着他的神经。

“娄生,刚刚统计出来的最终数据。”助理阿文轻手轻脚地走进来,将一份汇总报告递到他面前,声音里压抑着兴奋,“截至下午六点关门,我们铺设在全港的二十万台,已经……已经全部售罄。”

“知道了。”娄广成摆了摆手,示意他出去,目光却没有离开报表上的那个总计数字。

二十万台,单价一万二千八百八十八港币。

总销售额,二十五亿七千七百六十万港币!

一天!

仅仅一天!

这个数字,足以让任何一个香江大亨为之侧目。

广成集团旗下最赚钱的地产项目,辛辛苦苦一整年,纯利润也不过如此。

而现在,靠着那个黑色的“砖头”,他一天就做到了。

巨大的喜悦和成就感,如同潮水般涌上心头。

从今天起,谁还敢说他娄广成只是个靠倒腾地皮发家的暴发户?

他现在是香江高科技产业的执牛耳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