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重疑路 作品

第66章 小事要糊涂,大事不糊涂(第2页)

 “逸少,你又在背后编排我什么哪?”荀灌从外面走了进来。 

 “你这人,大中午的不睡觉,窜我的营帐干什么?” 

 “这不是看你,有没有金帐藏娇嘛。” 

 “就算是有,和你又有什么关系哪?” 

 “你刚才讲,花开了,要摘了送给谁?” 

 “你问那么多干什么?反正又不送给你。” 

 “你忘了你在宛城,答应父亲的要照顾我了?” 

 “这怎么还赖上了。我……我还是个孩子。” 

 “怎么了?我也是啊?不能因为我多杀了几个人,就不是楚楚动人的少女了吧?” 

 “我说二位……” 

 “呀!这怎么还有个人。”荀灌这才看到沈充还坐在旁边,“要不了你先回避一下,让我们把话讲完?” 

 “可以,那你们什么时候讲完?”沈充起身刚要避让。 

 “情投意合,怕是一辈子也讲不完。”王羲之不知道是开玩笑,还是当真,反正是把荀灌笑够呛,把沈充气够呛。 

 “逸少,我看你是真纨绔。” 

 “莫非你是假风流?” 

 “派你来,难道就是让你风花雪月的嘛?” 

 “你看,你又急。我听说你还急着去见了悦哥,还要求一个宣城太守,来冶铜铸钱?” 

 “这和你有什么关系?你该关心的是眼下,那个杜弘可不是好对付的,你只在这里,和这个丫头说甜言蜜语,是解决不了问题的。” 

 “什么丫头?这可是叱咤风云的女将军。你看你,又急。现在要是让你当了宣城太守,那岂不是说,江南自己给自己封了造币权?再进一步讲,岂不是不认长安的朝廷?” 

 “我……我没有那个意思,只是这以布帛换物,实在麻烦,又损毁布帛 ,实在不利于流通。” 

 “悦哥知道你没那个意思,所以才点到为止,但我看你,现在还没明白,定是又想了别的法子。哦,你去找处仲伯父了吧?看样子,是在他那里挨了一顿骂。” 

 “你,你怎么知道,难道大将军府中还有你的密探?你又是谁的人?” 

 “你看,你又急。坐下来,喝一杯茶,慢慢想。” 

 “阮裕、一定是他,要不然就是桓彝,或者谢鲲。” 

 “沈参军家里不是做官的吧?” 

 “你怎么知道?难道你也调查过我?” 

 “没有,我甚至都不太记得,咱们在哪里见过。” 

 “那你怎么知道我家里没人做过官?” 

 “气质。你身上的气质太浮躁,这种浮躁,是做不了官的,你的步子太大,屁股又太轻,坐不住,自然就做不好官。” 

 “亏阮裕还把你与大公子并称,看来他是看走眼了,你身上不过是有些浮华。做官和屁股有什么关系?” 

 “沈参军,你知道处仲伯父为什么派你来海昏嘛?” 

 “当然是前来督军?” 

 “督谁的军,文子叔父是他的兄弟,我是他的侄子,我们俩哪个不比你亲近?” 

 “那你说是为什么?” 

 “自然是让我教教沈参军,怎么样做官。” 

 “你,一个13岁的小娃娃,教我做官,你凭什么啊?” 

 “凭我去了一趟荥阳,就说服了荀道玄、荀道明两兄弟渡江南来,换你去,行吗?” 

 “什么?你把道明、道玄两个族叔父也骗到建康了?” 

 “你就不用大惊小怪的了吧?你敢说你写给令尊的信里没有提南渡的事情?悦哥派我去宛城干什么,你会猜不到?真要是只扮演一下你,随便找个小美人去就行了,何必我男扮女装哪。” 

 “我这不是表达一下沈参军此刻惊讶的心情嘛。沈参军,难道不惊讶嘛?”荀灌见自己的心思被戳破,调皮的吐了吐舌头,还给沈充飞了个鬼脸。 

 “我简直太惊讶了。” 

 沈充的下巴都差点掉地上了,好不容易缓过神来,他仔细看了看,面前确实还是那个13岁的少年,旁边也是那个13岁的少女。 

 这一刻,他才明白了,为什么人家是荀、王两家一品世家,自己的沈家,纵然是腰缠万贯,却连个九品都入不了。 

 “那,现在我能不能教沈参军怎么做官?” 

 “能,太能了。学生正好堆了好多问题。请先生指点。” 

 沈充求人办事这方面的素养是顶尖的,还什么也没问哪,先就从怀里拿出一颗珍珠来,递给了王羲之。 

 “灌妹,你看这颗珍珠,给你当彩礼,行不行啊?” 

 “讨厌,不理你了。”说着,荀灌抓起珍珠就跑掉了。 

 “行吧,我就看在你会送礼的份上,教一教你,这官该怎么做。” 

 “请先生指点。” 

 “你要铸钱,想必这上上下下该打点的人,你都打点过了,但是哪?他们没有一个人肯站出来给你个合法身份的,你觉得这钱花了,又相当于没花,是不是啊?” 

 “先生真是神了,确实如此。我把里里外外的打点遍了,就连原来有些纠葛的人,也都去登门赔礼。可就是这么一个宣城太守,却始终拿不到手。” 

 “这就对了,做官嘛,一半是才能,一半是糊涂。沈参军能够富甲天下,相信也不是个蠢人。只是这糊涂功夫下得少了。” 

 “请先生赐教。” 

 “有些事情哪?不方便直接答应,但你去做了,没人来找你麻烦,这就等同于答应了。这就是第一种糊涂功夫,小事糊涂。” 

 “多谢先生指点,学生明白一二了,那这第二种糊涂,又是什么?” 

 “打个比方吧,有人问你,你在处仲伯父和长豫兄两个中选一个,你会选谁啊?你怎么说?” 

 “我两个都选,谁我也不能得罪啊?得罪了谁,我这买卖就干到头了。” 

 “不对,两个人都不得罪,等于两个都得罪。” 

 “那我就选大将军。毕竟大将军是长辈。” 

 “选错了。” 

 “那就是大公子?他是后起之秀。” 

 “又错了。” 

 “那怎么选都是错,该怎么选?” 

 “这就是第二种糊涂,大事不糊涂。” 

 “怎么个不糊涂法?先生说,该选谁?” 

 “雷夫人。这就是建康为什么把雷夫人,称呼为雷尚书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