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间人雄 作品

第264章 燕京之行,众人震惊

 燕京。 

 不同于以往,大街上穿着高跟鞋、喇叭裤、尼龙衫,烫了头发,手腕上戴着电子表、石英表的人越来越多了。 

 很多人已经不再执着于写入党申请书,也不再讲究勤劳奋斗。 

 更多人,谈的是南方。 

 是练摊,是投机倒把,是钱。 

 莫斯科餐厅,非常可乐这些外来玩意儿,成为了一众人追捧的新鲜玩意。 

 今日的燕京与以往并没有什么不同,却也有些不同。 

 今天,是港岛代表团回港的日子。 

 荣继曾紧紧握着鲍玉港的双手道:“鲍公,感谢你们为祖国做出的贡献。” 

 这一趟,鲍家父子可是出了血力了。 

 不但拿出一千万美元捐赠了一座饭店,而且还投了一亿港币在家乡宁波大学上。 

 更为关键的是,环球航运与大连造船厂的合作。 

 不但盘活了大连的造船业,而且还给港岛一众富商树立了一个极好的合资样本。 

 鲍玉港谦虚道:“这一趟,我也是抱着考察内地的投资环境,为国家做点事情来的。” 

 他这句话并不是虚言。 

 他出生在宁波,从小就接受的是爱国教育。 

 来到港岛后,他们父子俩最初从事的就是进出口业务,但后来由于内地的政策发生变化,他们的生意无法继续进行,不得不考虑改行。 

 于是进入了海运业,在与汇丰银行相互扶持下,短短几十年就成为了全球知名的船王。 

 这一次来内地,他深刻意识到内地对于经济改革的决心。 

 再加上他从邵毅府身上,看到了邵维鼎对于内地市场的重视。 

 于是,直接押宝,上了重注。 

 荣继曾听了鲍玉港的话,欣慰道:“从鲍公以及诸位身上,我就知道,港岛还是爱国之人更多。” 

 “感谢诸位这一次远道而来,希望大家能将内地的诚意传达到港岛。” 

 说着,他面向鲍玉港、金雍、邵毅府等一共十八人,深鞠一躬。 

 鲍玉港和金雍等人连忙将他搀扶起来。 

 荣继曾不提先祖显赫的家世,就是现在,中信集团的创始人兼董事长。 

 同时身上还担着官身。 

 这样位高权重之人,对他们行如此大礼。 

 这些港岛人,还真不敢接。 

 “荣主席,大家都是中国人,这一个月我们也清楚内地是什么想法,你放心,只要保证港岛的经济发展不动摇,我们这些人,需要为国家出一份力的时候,肯定不会退缩。” 

 霍正英一脸正气道。 

 荣继曾听后,微微一笑:“话就到此了,祝大家一路顺风。” 

 说着,众人就开始上车。 

 准备前往机场。 

 邵毅府在人群当中并不突出,他坐在后排和金雍相邻而坐。 

 看着窗外,心中感叹。 

 内地果然和阿鼎说的一样,这一趟收获是真大啊! 

 这里虽然封闭了二三十年,但是人才土地都远胜于港岛,孕育出的文化也是港岛万万不能比的。 

 就比如说自己偶然在收音机上听到的评书,这在粤语地区称为“讲古”的表演艺术。 

 他感觉里面的故事,比如单田芳讲的《包公案》《隋唐演义》《三侠五义》等等历史文化故事,就很适合改编成电视剧。 

 而除了评书之外,他还和中影达成了合作。 

 由邵氏主投,李翰祥拍摄,中影(中国电影合作制片公司)投资三分之一,北影协助拍摄《慈禧传》五部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