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间人雄 作品

第505章 邵维鼎给我们上了一课啊,翻天覆地的中国

“产能跟得上吗?”

 此刻在燕京,管盛斌巡视着培养皿生产区,询问着燕京制药厂的厂长。

 他们已经接到了邵维鼎在欧洲那边的消息,足足一万吨维生素订单。

 东欧七国全部拿下,这对于维生素世界工厂和国内的各大药厂而言,是一笔天大的生意。

 “能,放心吧。”厂长拍着胸口道:“我们已经联系了山东制药厂、东北制药厂、华北制药厂、尚海制药厂,肯定可以按时完成订单。”

 说话的时候,他的脸上满脸的兴奋和激动。

 一亿美元的大订单啊,他们这几家药厂至少可以拿到三千万美元。

 这是巨大的外汇创收了。

 1982年中国的外汇储备也不过就是接近三十亿美元而已。

 他们几家药厂一年就能挣到三千万,这是多大的光荣。

 有了这三千万美元,可以从国外买回来多少先进的设备。

 这种为祖国的建设添砖加瓦的事情,让各大药厂的工人们都亢奋了起来。

 自愿加班加点的搞生产,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的专家们,也都全心全意的投入到了屈臣氏主导的维生素世界工厂的生产再加工中。

 不断地改进,提高着生产产量。

 如今已经熬了几个通宵了。

 管盛斌显然也注意到了这种现象,一边为国内工人和科研工作者们,如此尽心竭力为了国家建设而不计辛劳的集体感感到震撼。

 一边提醒道:“李厂长,大家都很拼命我看到了。但是不是应该,给那些超过了工时的工人,给予一定的工时费加班费?”

 李厂长有些不解:“管总,大家是自愿为国家做贡献的啊,不求回报。”

 “我听我们邵董说过,国内在实行按劳分配。”管盛斌晓之以情动之以理道:“工人们多产出,进行了加班,是不是就是多劳动了?我们是不是应该尊重他们的劳动产出?”

 “这样也是为了体现按劳分配这一原则,更好的激发工人的积极性。”

 “要是那些加班的工人,贡献更多的科研工作者,拿的工资和那些不加班,没有做出相应贡献的科研人员的工资是一样的,那对于他们是不是最大的不公平?”

 见李厂长沉下心思考。

 管盛斌再次道:“我们给予加班工人们更高的工资,就是鼓励他们更加积极的投入到为国家的建设当中,这是一种正循环。”

 “邵董常常和我说,让付出更多的劳动者获得更多的报酬,这是天公地义,是世间基本的公平。”

 “如果这种公平都达不到,何谈更大的公平。”

 李厂长听的心中振聋发聩,他与很多国人一样,接受到的最多的教育就是无私奉献。

 这也就导致国人羞于谈回报。

 并且认为,要求回报会有种挟恩图报的意思。

 这种付出就不再纯洁了。

 李厂长沉吟了一会儿道:“管总,你说的我明白了,不过给工人们加工资不是我一个人能做主的,这件事我得汇报上去。”

 “但是你放心,你的这番话我也会一并带到。”

 “我相信上面肯定也能理解你的意思的。”

 ......

 屈臣氏拿下东欧六国,总订单金额高达一亿美元的消息,迅速传遍了国内。

 而在燕京,更是引发了巨大的反响。

 这一成果毫无疑问证明了邵维鼎的那番“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话的正确性。

 仅仅是一个维生素市场,短短不到一年的时间就有可能为国内创收几千万美元。(屈臣氏和国内药厂分配利润和相应收益)

 这对于还处在改革开放初期的国内简直就是一记惊雷。

 这也是至今为止,国内拿到的最大的海外订单。

 要知道,以前国内也就是通过特区沿海等地做些进出口贸易的生意,引入的投资,也大部分就是纯粹的劳动密集型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