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间人雄 作品

第672章 聚焦刚需,做大做强(第2页)

 

只听邵维鼎继续道:

 

“这类产品,通常来说没有统一的认知,没有标准,没有品牌,又因为技术门槛低,上手容易,因此也少创新,如果没有自身强硬的壁垒,都会立刻被对手抄袭、分食。”

 

“这类市场打法也简单,就是用品牌,用高性价比的产品颠覆整个行业。”

 

他的声音落地有声。

 

前世小米生态链的崛起,靠的不是什么汽车、家电。

 

而是一个个蚂蚁市场。

 

是小米充电器、小米插线板、小米牙刷,小米电水壶等等。

 

小米将生产研发的责任交给其他公司,自己只管投资,提供产品、营销推广、把控品质。

 

将产品推到消费者面前。

 

就凭借着这套模式,投资了三百家企业,进入了多个行业,构建出了以小米手机为核心的小米生态链。

 

松本清虽然一时之间没有体会这么多,但是也立刻抓住了精髓:

 

“邵先生,按照你的这套理论,符合这个标准的产业太多了,如果我们都要去做,岂不是太分散精力了?”

 

邵维鼎点头一笑:“你说得对,所以我们得找人去做,去投资去合作,一手抓住金融,一手抓住实业,以此来控制住这些产业。”

 

松本清听的心潮澎湃,只感觉自己加入鼎峰是真走对了。

 

而一旁的宋尧却是听的若有所思。

 

他想起了此前,鼎峰控股在内地投资的家电产业基地。

 

以及邵维鼎在中华总会内笼络的港岛厂商。

 

或许,从那天开始,鼎少就是为了这个蚂蚁市场来的。

 

这一点宋尧还真没想错。

 

这套模式的优势在哪呢?

 

就在于一家集团精力有限,这样做能保证集团主体不会过于臃肿,可以将主要的精力放在主要产品上。

 

而且在互联网时代可以迅速跟上市场的反应,进行更新迭代。

 

放在现如今而言,无疑是一种降维打击。

 

最为主要的是,这种利益共享的模式能绑架极多的产业,资本、工人在自己的战车上。

 

在屈臣氏这个大框架中,好处不是邵维鼎独占了,打下的江山是他们自己的,休戚与共下,能够保持极其强大的战斗力。

 

“鼎少,那按照你的意思,什么产业我们要亲自上手?”

 

宋尧又问了一句。

 

邵维鼎微微一笑:“很简单,做符合时代脉搏的产业就行了,要做就做最大的产业!”

 

“最大的产业?”

 

这句话不只是宋尧疑惑,石敢两人也是发愣。

 

这句话的定义可就大了。

 

邵维鼎也不和他们卖关子,直接道:

 

“聚焦刚需,做大做强即可。”

 

“像电器、汽车、手机通讯,这些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而且符合科学技术路线的产业,都可以划分到‘大产业’之中。”

 

“所以家电这个路线,我们需要坚定不移的贯彻。”

 

“同时,要找机会迈入移动通讯以及汽车领域!”

 

未来四十年,这三个行业经久不衰,而且都是市场竞争的焦点。

 

在这三个产业之中的翘楚,无一不是影响力扩展至全球的霸主级企业。

 

所以,未来鼎峰在制造业的重点发展方向,就是电器、汽车以及移动通讯。

 

正说着,邵维英敲门走了进来。

 

他进门扫视了一眼,面色焦急道:“六叔刚打来电话,说港岛总督麦理浩要在临行前见你一面,让你马上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