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360一 作品

第1621章 天链:零量产+流血财报,如何撑起9亿市值?


19%暴涨背后:一台未出货的机器人,天链的ipo生死局

一、单日19%暴涨:资本在赌什么?

7 月 31 日,新三板川机器人(835015)的股价如火箭般飙升,开盘即跳空高开,市值一路狂飙至令人咋舌的 9 亿元。这一惊人表现的直接导火索,便是前一日公司发布的一则公告:川机器人已与华安证券正式签署科创板上市辅导协议,立志冲刺“人形机器人第一股”的宝座。

然而,在这场资本的狂欢盛宴背后,却隐藏着令人触目惊心的三大泡沫信号。首先,川机器人的营收状况令人堪忧,2024 年上半年的净利润亏损高达 623.54 万元,同比亏损幅度更是扩大了超过 6 倍,而其营收总额甚至不足 3000 万元。如此惨淡的经营业绩,无疑给投资者们敲响了警钟。

其次,川机器人的现金流状况也同样不容乐观。2024 年的经营现金流为-908 万元,这意味着公司的现金流入远远低于现金流出,账户余额恐怕难以支撑半年的运营。资金链的紧张,无疑给公司的发展蒙上了一层厚厚的阴影。

最后,川机器人的产品销售情况也不尽人意。其主力产品谐波减速机在 2025 年 6 月的出货量同比下降了 35%,而一体化关节的出货量更是暴跌 87.5%。产品的滞销,不仅反映出市场对其产品的认可度不高,更直接影响了公司的盈利能力和发展前景。

二、人形机器人t1pro:技术光环下的量产“黑洞”

尽管在 wAiC2025 大会上,天链公司高调地展出了一款令人瞩目的 160cm 拟人机器人,其具备 71 个自由度和 43kg 的超轻量化设计,但现实情况却与之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根据相关数据显示,截至 2025 年 6 月,天链公司仅仅生产出了 1 台人形机器人,而且这台机器人的出货量竟然为 0。与此同时,其协作机器人在同一时期的出货量也仅有 1 台,整机业务收入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更为严重的是,天链公司在核心技术部件方面并未取得实质性的突破。例如,其谐波减速机的毛利率竟然低于 30%,这与行业领先的绿的谐波相比,差距甚远,后者的毛利率高达 45%以上。

这一现象背后隐藏着一个深层次的矛盾:展厅里展示的样品并不等同于具备量产能力。天链公司所宣称的“超轻量化”技术,实际上并未真正解决成本与可靠性之间的悖论。据了解,每台 t1pro 人形机器人的研发成本都超过了百万,但客户在测试过程中却反馈称,该机器人的关节扭矩明显不足。具体来说,其踝关节的扭矩仅为 148nm,远远低于优必选 walker x 的 200nm。

三、科创板冲刺的“致命障碍赛”

即便进入辅导期,天链距离科创板门槛仍有九大鸿沟需要跨越,这九大鸿沟犹如天堑一般横亘在天链面前,使得其想要成功登上科创板的道路充满了艰难险阻。

考核维度 公司现状 科创板第五套标准

最近一年营收 2991万元 ≥1亿元

市值 9亿元 ≥10亿元

净利润 连续两年为负 盈利或现金流为正

核心技术 专利150项↑但量产0 需产业化落地证明

行业定位 人形机器人 政策鼓励但门槛极高

最残酷的现实莫过于此:公司竟然主动发布公告,坦诚地承认目前暂不满足上市条件。这种情况在新三板的 ipo 案例中实属罕见,通常情况下,公司都会尽可能地掩盖自身存在的问题,而不是如此直白地暴露出来。

这一举动无疑给市场传递了一个强烈的信号,暗示着监管问询可能会成为公司上市道路上的一道难以逾越的“鬼门关”。毕竟,监管部门对于上市公司的要求是非常严格的,如果公司不能满足这些条件,那么上市的可能性就会大打折扣。

这样的公告无疑会引起投资者的广泛关注和担忧,他们可能会对公司的未来发展产生疑虑,进而影响公司的股价和市值。同时,这也给其他正在筹备上市的公司敲响了警钟,提醒它们要认真审视自身的条件和合规性,避免重蹈覆辙。

四、 自救策略:画饼充饥or绝地求生?

为了弥补自身存在的不足之处,该公司在2025年可谓是动作频频、疯狂至极。这一年里,他们接连签订了一系列的战略协议,试图通过这些合作来提升公司的竞争力和市场份额。

首先,公司与利和兴达成了合作协议,将其绑定在一起。利和兴是一家专注于自动化检测领域的企业,此次合作意味着公司有意涉足3C电子赛道。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尽管双方已经签署了协议,但关于具体的订单情况却并未对外披露。

其次,公司还与冠盛股份联姻。冠盛股份主要从事轴承业务,这次合作显然是出于降低成本的考虑。不过需要指出的是,轴承在机器人成本中所占的比例相对较低,不足5%。因此,虽然这一合作有一定的意义,但对于公司整体成本的降低效果可能有限。

最后,公司搭上了中兴通讯的“便车”。在某次展会上,双方共同展示了合作款的“tina”机器人。这款机器人引起了不少人的关注,但遗憾的是,目前还没有关于其量产时间的具体时间表。

风险扩散链犹如一张错综复杂的网,其中存在着诸多潜在的危机和隐患。首先是控制权危机,实控人胡天链通过一份仅有10人参与的协议,控制了公司48.53%的股权。这意味着,只要其中任何一个一致行动人选择退出,就很有可能引发一场激烈的控股权争夺战。这种局面无疑会给公司带来巨大的不确定性和动荡,影响其正常的运营和发展。

其次是补贴依赖症的问题。该公司作为四川省的专精特新企业,在2024年时,政府补助占其营收的比例竟然超过了15%(这只是一个推算数据)。这表明公司对政府补贴的依赖程度相当高。一旦相关政策发生变化,比如补贴力度减小或者完全取消,公司的业绩很可能会遭受重创,甚至暴露出一系列问题。这种过度依赖外部补贴的模式,使得公司的经营风险大大增加,可持续发展能力也受到了严重质疑。

五、人形机器人的资本游戏,谁在裸泳?

天链的价格如火箭般飙升,这无疑是赛道狂热期的一个显著特征。当资本对“人形机器人”这一标签给予高达 30 倍市销率(ps)的估值时(相比之下,同行埃斯顿的市销率仅为 5 倍),我们必须保持警觉:这种技术演示(demo)距离真正的商业化应用可能比火星到地球的距离还要遥远。

那些不惜代价流血上市的公司,其破发率更是超过了惊人的 80%。这意味着投资者在这些公司上市后,很可能会遭受巨大的损失。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盲目跟风投资可能会带来灾难性的后果。(参考2024年科创板数据)。

互动:

你认为天链机器人能否在2026年前成功登陆科创板?

A “能!四川政策红利+人形风口=躺赢”

B “不能!量产为0的科技企业终将退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