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6章 劝降

 说句实话,京都百姓对河南郡民变并不怎么上心。  今年多灾多难,纵使他们生活在富饶的京都,日子也不如以前好过。 

 一年忙到头,存不下多少钱。以前经常去的茶馆子,今年再去也只敢点上一杯清茶,茶点都不敢多要。 

 至于澡堂,以前一周去一次,如今一个月去一次。 

 《云州周报》上有一句话说得好【世人慌慌张张,只为碎银几两。偏偏这碎银几两,能解世间百般慌张】 

 他们得知河南郡起了乱子,只当成一个八卦消息听。 

 毕竟乱又乱不到哪里去,他们京都百姓日子勉强能过得下去,自然不可能参加叛乱。 

 比起河南郡的那群起义兵,倒是兵部尚书的异常举动更加吸引百姓们的兴趣和好奇。 

 “听说为了让官家撤兵,回防平定民乱,兵部尚书在大朝会上,慷慨激昂,甚至声称若官家不听劝,他要辞官回乡。” 

 “官家听劝了吗?” 

 “怎么可能?!官家当时就勃然大怒,要撤兵部尚书的官职,若非佟太师求情,兵部尚书当场就会被撤职。” 

 “可惜,兵部尚书不识趣,次日又跪在了宫门口,在雪地里跪了三天三夜,这次谁也保不住他!官家连他的面都没见,直接把他给罢官了。” 

 “不仅如此,官家还让皇城司彻查兵部尚书一家是否借用常平仓粮草一事,没出一日就查出来,他们曾经借走一万石。官家命兵部尚书补足亏空,并且加上罚款,罚他家后世两代不得入朝为官。” 

 “哎哟喂,兵部尚书这是被云国公吓傻了吗?这次怎么如此死心眼?” 

 “谁知道了。他们府上砸锅卖铁,这才补齐了银钱。就连京都的宅子也被卖了出去,如今,一家人正准备出京都归乡呢。” 

 虽然年年都有官员被罢职,但官至六部尚书,还是如此自作自受的,目前为止,只有兵部尚书一人。 

 这事不光平民百姓不理解,就连兵部尚书的很多同僚们都很不理解。 

 兵部尚书府门口,停着好几辆马车上面,上面摆放着满满的行礼。 

 “子渊,你为何如此冲动?官家想打就打,你做甚非要忤逆他?!” 

 前兵部尚书子渊,眼眶有些青黑,面露疲惫之色,听到好友的劝慰,长舒一口气。 

 “我久居兵部尚书之位,常常为自己德不配位而夜不能寐。如今终于脱下这身官袍,只觉得身心俱畅。伯鸾,《云州周报》上刊登的《三国演义》中,我甚爱第一句。天下之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你要多看看这本演义啊。” 

 伯鸾心中不舍,又怨怪自己好友莽撞行事,没好气道:“都什么时候了,还看话本子?你倒是好好想想你自己吧,闯下这么大的祸,回祖地后,应该如何向族人交代?” 

 子渊见好友没有明白自己的意思,心下暗暗叹了口气,安抚道:“你莫担心我。我家就在相州,离京都不远,你若得着闲,就来相州,找我游山玩水。” 

 两人又互诉了几声衷肠,子渊这才带着家人们坐上马车,晃晃悠悠地离开这座熟悉的城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