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2章 被利用了

 官家,皇后,佟贵妃全都吃到松露了,太后是不是也得吃一吃?  内务府的人正在犯愁,上哪里去寻一篓子松露,就见有人上门自荐。 

 “哟,你们消息倒是灵通,这么快就上门来了。该不是该不会是你们设的局吧?” 

 挑着背篓的汉子小心翼翼地把背篓放在地上,掀开上面盖着的棉布,叫内务府的人看清楚,这才憨憨道:“我们哪有那种能耐,这不是凑巧了吗?全大周都知道京都最富裕,我们便在山里头寻了一些稀罕物什,来京都撞大运。” 

 内务府的内侍也就顺口一说罢了,他可不信眼前的这些山民和行商会有那么大的能耐。 

 他低头一看,背篓里的松露很是新鲜,圆咕隆咚的,不知跟李阁老府上的松露比起来内侍哪个更好? 

 “啥价格?” 

 “一千五百贯。” 

 内侍挑眉,大胆!狮子大张口啊! 

 汉子哆哆嗦嗦地伸出一个巴掌。 

 内侍看明白了,这是要和自己五五分的意思。一千五百贯一半就是七百多贯,内侍狠狠心动。 

 “为何价格比李阁老家的还要贵些?” 

 “嘿嘿,因为比他们家的更大,更新鲜。” 

 “先留下一筐,若是合了主子们的胃口,再找你定。” 

 “好咧!多谢大人!” 

 当天中午,太后娘娘的膳食里便多了一道松露蛋羹以及松露汤。 

 太后娘娘生活节俭,看见桌上多了几道蘑菇菜,只当成是平常的蘑菇。 

 筷子一夹,呃……这味道。 

 太后拧着眉,问婢女:“换厨子了?” 

 婢女:“回娘娘,没有换厨子,这是新上来的松露。” 

 “松露?”太后听说过,《梦溪笔谈》里有写。 

 太后没把这事儿放心上,只是不再夹新上来的两道菜。 

 除了太后娘娘,官家,皇后和贵妃那里又分了分,一篓子松露便全分光了。 

 正所谓上行下效。 

 李阁老开了松露品尝大会,宫廷里买了一筐子松露的事也瞒不住人,一时间,松露变成了整个京都炙手可热的稀罕物。 

 “大哥,我们的货销出去一大半了。剩下的,要不低价卖了吧?”汉子数钱的时候都在颤抖。 

 老天爷呀,这钱也太好赚了吧! 

 这个松露,山民们都不爱吃,即使挖到了,也是随手喂猪喂鸡。 

 结果,运到京都来就能卖出这么高价! 

 后面的价格虽然没有卖到一千五百贯那么高,但也卖到了七八百贯。 

 不过市场好像有些饱和了,七八百贯的价格卖不动,有人开价四百贯,大哥没舍得卖。 

 汉子轻轻给了自己一巴掌,这一切就好像在做梦似的,自己真是飘了,四百贯都敢嫌弃少。 

 领头的汉子手掌粗糙,他咽了咽口水,从胸口掏出一个小锦囊,打开后,是一张纸条。 

 汉子连着看了七八遍,保证一字都不漏后,把纸条塞到嘴里,嚼了一嚼,端着水杯喝了一大口水,一起咽进肚里。 

 “走,我们找人想办法去!” 

 …… 

 “真是奢侈!不到拳头大的一个蘑菇,价值三十多贯,比一条人命还值钱。” 

 “这算什么?听说要把松露纳入贡品呢!” 

 坊间,各种酸话层出不穷。 

 有御史想借此弹劾管家,好搏个青史留名,但又想到,宫廷生活向来奢侈,花一千多贯去买松露,真算不上什么大罪过。 

 正在烦恼之际,茶楼外有小孩子在传唱歌谣。  御史侧耳倾听,正是【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此诗是前朝一诗人所作,名声不显,但被刊登在《云州周报》上后,评价两极分化严重。 

 世家勋贵们觉得这是吃不到葡萄,就说葡萄酸。 

 他们的财富是靠几代,甚至十几代的积累,是祖宗们的不懈努力,才有他们的好日子。 

 那群贱民往上数八代,全是泥腿子,祖辈不努力,子孙后代自然是要吃苦的。 

 普通百姓看了后,心有戚戚然。他们日复一日的劳作,病了也不敢休息,一年到头,却省不下一两银子。 

 或许一场天灾,一次重疾,就能把他们打入深渊,成为诗中的那个冻死骨。 

 至于更贫困的百姓,则是连听这首诗的机会都没有。 

 御史听完,并没有什么想法,也谈不上有触动,当官太久,要烦恼的事儿太多,不过是冻死人而已,年年都有,不稀奇。 

 小孩们唱着歌谣,走街串巷。御史照旧喝着自己的小酒,再也没给这群孩子一眼。 

 “介甫,这场赌,你输了。” 

 被唤作介甫的少年,牛目虎头,头发乱糟糟的,身上散发着一股异味:“我未必会输!只是御史不干人事,不司其职!” 

 他身旁的郎君捂住鼻子,无奈道:“行吧,你想怎么样就怎么样,但是你能不能先去澡堂子洗个澡?你的头发上都有跳蚤了!” 

 “不洗。”介甫回答的干净利落。 

 谁也不能让他去洗澡,天王老子来了也不行。 

 介甫写了一篇指责皇帝开销太大,生活过于奢侈的文章,然后又找印刷厂,印了上千份。 

 御史家门口,皇城门口,那个老门口,生态室门口,御街上,全被人趁着夜色贴了一遍。 

 文章写的很好,用词毒辣,好像写文章之人就站在你面前,指着你的鼻子怒骂一样。 

 但是被骂的人心情很不好,非常不好。 

 年轻皇帝本来对松露就只是好奇而已,上李阁老家尝过一次,满足了好奇心,又加上吃不惯松露那个味道,便不再惦记松露。 

 王廷后来又买了一次松露,见皇宫四巨头不是特别爱吃,就没有买第二次。 

 结果就为了这一背篓子松露,年轻皇帝就被骂了个狗血淋头! 

 皇帝委屈,皇帝愤怒。 

 “怎么别人都吃得松露,我孝顺母后,让母后尝一尝,反而是个罪过?!一千五百贯而已,贵吗?眼皮子真浅,有那精力盯着王廷,怎么不去想想招,对付北面?!” 

 “呵呵,来人!把市面上的松露全给我买回来,我有的是钱!” 

 文武百官们也觉得这事莫名其妙,整个天下都是官家的,生活开销大一点很正常啊。 

 哪个学子闲的没事做,净盯着这点小事? 

 年轻皇帝本来就是个叛逆娃,被人指着鼻子骂了一通,便斥巨资买回来一大堆不爱吃的松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