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鼓相当 作品

第59章 少年诸葛亮

 州牧府内。 

 两人秉烛夜谈。 

 “史侯,您也是后世之人,应该知道诸葛孔明乃琅琊郡阳都县人吧?”岳飞问道。 

 “没错,而且诸葛孔明父母皆早亡,他在年少时,就跟随其叔父到荆州避乱。”刘辩仔细回忆脑海中诸葛孔明的一生后,向岳飞说道。 

 “等等!诸葛孔明离开琅琊郡到荆州前,还在一个地方呆了数年时间,史侯您难道不知道?”岳飞诧异的问道。 

 “呃……那我还真不知道,因为我那个时代这些不是必须学习的,乃业余爱好,所以大多数情况,读这些史书都是不求甚解。 

 你要问我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具体发生在哪年我还能知道,诸葛丞相八九岁在哪个地方生活,我还真没研究过。”刘辩哭笑不得的说道。 

 如果不是资深三国迷加诸葛丞相粉丝,谁会记得这个? 

 岳飞有些无语,难道后世之人学习历史都如此不严谨了吗? 

 “诸葛孔明在自己八九岁时,叔父被任命为豫章太守,他与弟弟诸葛均就跟随叔父来到豫章。几年后,又跟随叔父去荆州隐居。”岳飞语重心长的解释道。 

 “诸葛孔明八九岁,岂不是就在今年或者明年?”刘辩再也无法保持淡定,从座椅上一跃而起。 

 “没错,所以史侯您要以刘伯安的名义立刻传召诸葛玄来幽州任职。”岳飞焦急的说道。 

 现在时间都快到年底了,也不知道诸葛玄是否已经被任命豫章太守。 

 “我明日,不,现在就立刻安排人前往琅琊郡。”刘辩说完,就火急火燎的离开州牧府。 

 ………… 

 琅琊郡,阳都县。 

 数月前,诸葛亮父亲诸葛珪逝世,在外求学的大哥诸葛瑾返回家中守孝,不但对两个弟弟亲爱有加,对待继母更是恭敬谨慎,周围的百姓皆赞不绝口。 

 诸葛氏属于琅琊郡阳都县的望族,先祖诸葛丰曾在汉元帝时担任过司隶校尉,诸葛亮父亲诸葛珪也在东汉末年担任过泰山郡丞,并且为官期间,颇受百姓拥戴。 

 这一日,诸葛玄因为两封任命书而头疼不已。 

 “叔父你怎么一直在家里走来走去,把我都看得头晕脑胀。”年仅六岁的诸葛均童言无忌的说道。 

 “你们也知道叔父我素来胸无大志,本来一直在县里过着悠闲的生活,以为一辈子都不会入仕,没想到却同时接到两封任命书,我也不知道如何是好?”诸葛玄苦恼的说道。 

 “这就是先贤所说的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叔父这是大器晚成。”诸葛均伶牙俐齿的说道。 

 “子瑜,你在外面游学多年,见识非凡,帮叔父看看,接受那封任命为好。”诸葛玄严肃的说道。 

 “我也看看。”诸葛均连忙凑过去。 

 “三弟,你字还没识全,看得懂吗?”诸葛亮笑道。 

 “这不还有二哥你吗?”诸葛均嬉皮笑脸的说道。 

 ………… 

 “一封是后将军南阳太守袁术送来的,任命叔父为豫章郡太守。另一封是徐州刺史陶谦送来的,任命叔父为琅琊郡东安县县长。 

 从官职上来说,郡守大于县长,而且袁术乃袁家次子,袁氏威名遍布海内,叔父如果成为豫章太守,就相当于成为袁氏的门生、故吏,对于我们诸葛氏未来的发展有好处。”诸葛瑾沉吟许久后,缓缓道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