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鼓相当 作品

第559章 军功改籍贯(第2页)

 所谓的告老还乡,就是官吏以年老多病为理由向皇帝请求辞去官职,回到家乡颐养天年,这是古代官僚体系中,一种提前退休的制度。 

 华夏古代官僚体系退休制度,始建于春秋战国时期,形成于两汉时期,发展于盛唐时期,完善于大宋。 

 在东汉,官吏们的告老还乡已经日趋成熟。 

 但是凉州偏远,而敦煌郡更是即使在凉州诸郡中,也是位于最西方的位置,已经与两汉时期的西域都护府紧邻了。 

 而整个敦煌郡的汉人人口甚至不到三万人,一旦张奂辞官,返回家乡,哪怕他再是名满天下,在敦煌郡那种人烟稀少的地区,他的名声也很难帮到自己的家族。 

 为何“告老”就一定要“还乡”呢?官员们就不能就留在更为繁华的城市? 

 其实这是官僚体系形成之后,经过千百年来的摸索,由许多原因共同的结果。 

 其一,可以避免曾经担任高官的老臣们干政。 

 三公九卿退休之后,因为他们曾经担任高官,许多在朝官员都曾经是他们的下属。 

 受儒家思想影响,即使这样的老臣留在京城,依然会形成权力中心,甚至还干扰到当前的朝廷政局,不利于整个国家政治的发展。 

 当年以法家为主的秦国,哪怕吕不韦被罢免官职,赶出秦国的都城,返回封地,他仍然能在自己的封地影响到秦国的朝政。 

 那时的秦王嬴政不得不将吕不韦一家迁到偏远的蜀地。 

 以法治国的秦朝都能如此,何况“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汉朝。 

 其二,能帮助国家开源节流。 

 他们在京城中的府邸,能被朝廷收回再利用,避免朝廷出现官员府邸不够用,无限扩建的情况发生。 

 其三,能帮助退休的老臣们减少支出。 

 无论哪个时代,京城都是一个国家最繁华的地区之一,这里的消费自然是所有地区中最高的。 

 而退休的老臣们没有了朝廷提供的俸禄,留在京城生活,特别是两袖清风的老臣,难以维持体面的生活。 

 回到家乡,可以经营之前积累下的田地或其它产业,生活质量远高于留在京城。 

 其四,荣归故里与叶落归根。 

 自古以来,华夏所有百姓都讲究衣锦还乡。 

 在外面漂泊了许久,一旦发达了,都想回到家乡祭拜先祖。 

 不但可以光宗耀祖,还能让左邻右舍羡慕赞叹,享受精神上带来的荣耀感。 

 人的年龄大了,许多事情都看得开了。 

 曾经的奋斗成为了过眼云烟,曾经的梦想或已经实现,或已经成为梦幻泡影,然而一切都不重要了。 

 自己从这里出生,死后葬在这里,又把一切还给这片天地,即是一场轮回而已。 

 其五,著书立说与建设家乡。 

 许多有才之士都明白一个道理,生命无法不朽,但是思想可以。 

 数百上千年过去了,先秦时代的圣人们,早已经成了一抔黄土,但是他们的思想却依旧被许多人传颂。 

 所以有才之士,告老还乡后,依然会在自己的家乡著书立说,广收门徒,为自己的所学薪火相传。 

 而自己的家乡,这里不但是生你养你的地方,亦是你的家族世世代代生活的地方。 

 如果能帮助家乡发展建设,亦是在壮大自己的家族。